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
2.1.1 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是媒体和公民在一定的网络基础上,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现象等带有自己的主观思维和意识对社会或者他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过程。这是社会现象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跟其他的方式比起来他的传播方式、途径和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特点。他的形成过程以及扩散的方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后受到其他一些外界环境和组成部分的影响的。构成网络舆论一共有6个方面:信息平台、议论话题、参与的公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由于载体特殊性。如果从现实中出发,在根据我国的一些基本情况来对网络舆情进行界定的话,可以概括成:通过信息平台来传递,针对所议论的话题通过广大的参与群众在带有自己的私人感情、观念、意见的说明以及相互之间沟通,而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看到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是抱有怎样的态度的还有他们的直观的看法,这是没有通过媒体的修饰和检测的,可以直接的呈现出来的的言论集合。
2.1.2 网络舆情的内涵
(1)由于网络言论而产生的危害属于公共危机的范围。从他的表现形式上来说,这是一种危机的表现形式,起源于在网络上的流传。在这个危机中带有参与人员的主观意识和个人感情以及他们对社会或者是对此类事件的美好憧憬,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大好的现象。所以,对于在现实中由于网络舆论给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增长、公共场所的破坏等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从思想认识上就出现了偏差对正确的社会现象出现了错误的判断,认为那是一种会影响集体利益的行为,如果不对这种社会思想进行矫正的话,就容易导致更大更加严重的危机事件发生,从而达到公共危机的水平;于此同时,这种危机如果一直在网络中蔓延,生根发芽的话就会对我国的社会文明以及政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产生破坏的作用,严重影响到我国公民对我国政治的支持和信任程度。所以说,网络舆论有着公共危机的一般的特征:危害性、突发性、紧急性以及大众性,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主观意识性、不真实性。
(2)网络舆情危机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危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也是网民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说明自己的主观意见尤其是对特殊事件或者是热门话题的具体看法,这是大家独立发表言论的一个平台,而且大多数都表现的是一种负面情绪,所以从一定的程度上来分析的话这是一种对网络技术的消极的应用。针对一些公共事件大家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比如有的言论是是从自身出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站在集体的角度出发,这样就会对此类事件抱有一种敌对的看法,一旦这种情绪达到一定的范围,在群众的心中形成了一个负面的意识,大家就会将这种单纯的看法转化成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政府管理的一种不赞同,将会大大的影响政府部门在群众心中的伟大地位,这样就出现了危机。
(3)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出现对政府的敌对和质疑的看法。也许从表面上来看网络舆论都是在针对一些公共事件来谈论的,只是对这一特定的时间人们在宣泄着自己的不满状态,但是久而久之这些会慢慢的演变成社会公众对政府会当局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体制产生巨大的意见,对他们的能力提出否定。所以说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这些公共事件危机的发生就会使得危机的结果进一步的扩大,使得国家的执政部门和国家的政治稳定遭受到严重的创伤。那么相反的,如果可以正确的处理网络舆论和引导群众正确的使用网络平台这个工具,就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团结各方的力量低于事件中不良势力、对事件中需要帮助的一方大家可以伸出援助之后帮其渡过难关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加群众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政府的有效性提升他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所以说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即存在着危险也有机会在里面。就看使用者是不是正确的使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2.1.3 网络舆情的特点
(1)主题多元。网络平台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每个网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使用,而且在网络中大家可以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背景来进行交流。他们会在网络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一些内容。而且所表达的精神可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激励人们进步的,也有的会体现出对社会的厌恶等一些不好的情绪。
(2)渠道多种。网民在网络中可以根据各种途径来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有的甚至是网络硬加给群众知晓的内容。在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空间、QQ、微博、论坛、贴吧等一些工具来获取信息,更(3)形式多样。网络舆情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以图形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也可能是通过视频、录音的形式来传播的。各种形式的网络舆情难于使用网络软件对其进行过滤,如果网络舆情中伴有不实消息和谣言,也许就会对政府的权利、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的作用。
(4)突发性。网站的大面积存在,而且他们的存在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每个人手中可能会拥有好几种的网络传播工具。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消息的传播更加的快捷。尤其是对突发事件的传播更是有着意想不到的速度。人们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各方意识的干扰。信息的庞大撒加上大家的高度重视大大的加强了事件的突发性。
(5)传播的极速扩张性。大家通过网络来传播消息,不仅可以快速的发送而且对方还可以及时的收到相关的信息。通过这种传递准确快速的体现出人们对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要求和对政府的期望。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都会快速的传递,成几何级速度在扩散着,仅仅的几个小时更甚者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这个消息散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样的一个传播速度使得事件以光速在扩散着,使得政府应对起来比较棘手。
(6)后果的危害深。网络舆情危机我们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大家发表自己言论的一种渠道,表现自己的欲望和对社会的要求也可能这其中会带有一些负面情绪。可是在通过传播途径流传出去之后就会以少生多,越来越大,由之前的小团体言论变成了一个大众传播。最具危险性的是因为网络舆情会涉及到政府的形象和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以及它是否可以继续进行执政的危害。所以,与公共事件来比较,网络舆情的破坏力度和潜在的威胁更大。网络舆情危机从小的方面来说可能只是在精神层面上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没实质性的东西没有过多的破坏力,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他是在从人们的思想上根本的改变人们对政府的看法,打消他们对政府的支持力度,破坏政府的权威性和信誉度。这种影响更是致命的,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改善和重新建立的。
(7)控制的难度大。网络媒体有着他自己的活跃主题,不再是之前的传统媒体的特征了,可以只作为官方的发言工具并且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网络媒体在这方面是由一定的自由度的,政府对其的控制范围很小,可以决定的发布消息的程度也几乎不存在了,政府的权利受到了威胁。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消息的源泉,可以作为新消息的制定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对信息的主控度在增大,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的掌握所有的消息,更不存在着标志性的任务了。信息的拥有者就获得了对信息支配的权利,这就是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规则。所以,也使得危机的发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从这个方面来说就加大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控制难度。一些地方政府民主执政能力比较薄弱,有些地方为了所谓的政府形象,在事情产生时,运用了非常不正确的做法,压制信息的传播,减少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这样不仅不会减少政府的压力和减少危机的危害,反而会使得事件越来越严重,信息朝着更不客观的一面发展,加大政府的工作难度和降低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2.1.4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
网络舆情是比较有内容的话题,他要经过发生、成长和衰老这样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出现了不可预见性、偶然性、多变性、时尚型性等特征。
(1)网络舆情形成的起点:又称"导火索"事件。形成一个网络舆情需要有相关的时间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容易成为导火索主体的事件有:关系到公众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困难群体、道德舆论等。
(2)网络舆情形成的中间环节:人们在网络上讨论的话题。热点问题总是可以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大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交流:QQ、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等。每一种不同的看法也会通过这些不同的渠道散发出去,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形成"蝴蝶效应"式的扩散效应和传播效果。这种蝴蝶效应有着它独有的特征,不同于之前的那些传统的传播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将之前很小的意见事情或者是观点无限的放大,而且慢慢的会偏离之前的中心意思,从而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当然如果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的话就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传播机制,它有着它特有的性质:不确定性、不按常理、不可预测等。在虚拟的公共场域里,在这样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中,来自于不同角落的人民对同一个事件表述着属于自己的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看法没有经过多余的修饰完全是自己意思的表达,这是网络舆论的一个独有的特征;是进行意见表达时形成的一种不规则的混沌现象。
(3)网络舆情的形成:意见整合阶段。大家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表述着自己的看法的同时也会看到不同人的不同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种群体压力。作用最明显的就是 "意见领袖"的作用。这个名词最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
中提出,他们认为意见领袖就是在信息的交流中往往会提供很多的消息而且也会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圈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让大家都以他的观点为旗帜来引导每个人的看法,从而使得大家的想法都趋于这个主题,他们会对信息的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把信息一级以及的传递下去。这种"意见领袖"的定义是针对传统的媒体和人际关系来进行定义的。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对整个舆论方向的形成起着引导的作用。
2.2 网络舆情监管的必然性
2.2.1 政府网络舆情监管具有正当性
网络舆情这个话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他现在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的特殊社会形式使得政府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他所担当的责任也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所以说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控制就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实现其他所有活动的根本,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础,他会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网络舆情的监管,就是要理清待政府监管和公民的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公民网络舆情表达自由与政府的监管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的哲学体现。对网络舆情中的一些不当言论的限制和监管是为了保证公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他们不被一些不良的思想所迷惑,从根本来说是为了保证大家的言论自由。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正当合法的表达自由。就好象有的学者这样说:如果我们把网络作为了我们获取信息以及交流的工具,那么网络就应该受到政府的监督管理从而来保证社会的良好治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国家、政府部门是完全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利益的,本着关心群众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对舆论的适当的限制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合法的。
2.2.2 网络舆情监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和人们对社会的需求的不同而需要完成不同的责任和实现相关的义务,这不仅是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明确目标可以引导政府的工作方向和帮助他们明确工作重点。"网络虽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有潜在的危机,就拿网络舆论来说,不当的言论蒙蔽广大人民群众,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可能爆发现实的社会冲突,危害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网络舆情监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关为保证社会的和平统一和协调,需要对网络舆论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加强对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提出完成且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避免那些激进言语和危害社会安全的言语的出现。按照相关标准对人们的语言加以规范,明确指出哪些词语是不可以出现的,保证网络交流平台的和谐有序进行。争取把网络交流平台开辟成一条新的途径来传播我国的先进文化和和谐的思想,为大家营造一个健康的阅读领域。
2.2.3 网络舆情监管是提升政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
加强对人民群众积极团结精神的培养,加强大家的凝聚力,是政府得以顺利执政的关键所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群众获得消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人们也已经将其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以缺失的重要组成内容了。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和对社会的需求以及对政府的一种期望,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想要获得更多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就要通过网络这种工具来团结群众。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就需要从他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中着手。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控制不仅可以体现出政府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引导群众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网络舆论的研究总结出大家的需求以及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思想状态,整治那些比较混乱的局面,加强和谐网络氛围的建设,从中获得群众的支持与肯定。
2.3 网络舆情与政府公共管理
2.3.1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形象的影响
比较大型的网络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关系到公众的思想意识,但是要是危机不断的扩大上升为现实中的矛盾,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安全以及可能遭受到严重的损失。破坏和谐的发展氛围和政府的威信和可信度。如果政府没有正确的处理这个危机,实现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那么政府的根基就会动摇,他的执政过程会受到影响,人们对其的认可和支持度也会随之而下降。各方面就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可是,如果从好的方面来论述的话,当网络舆情发生后,政府能积极的应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完善各种政策法规,改善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样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就会大大的提高,人们会更加尊重政府的权威性和信任度也会有所提高,政府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树立更加完美的形象。
如果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本来就很低的话,政府就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势必要在处理事件的过程赢回群众的支持度,改变之间的不良形象。在群众心中的完美高大的形象是政府所拥有的无价之宝,这将会关系到他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和群众的关系是否和谐,更加影响到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安定团结的大计。
2.3.2 网络舆情危机对政府公信力的挑战
根据政府之前的做法不难看出,政府职能部门可能从社会的稳定和一些政治情况的方面出发,会对事情的真情情况选择性的公开,会保留一些具体的过程,从而来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状态以及和和睦睦氛围。这样一来公众对事件的整个过程的了解程度就存在着很大的盲区,使得群众与政府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的状态。可是因为网络舆论的出现,政府对事件的公开程度的确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政府的主动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网络信息传递与以往的信息流通之间有着天与地的差别,现在的信息传播教之前的传统的方式更加的灵活,它们不受具体内容、事件、时间、地域、传播途径、传播范围的制约。如果政府仍然选择性地发布信息,甚至采用封、堵方式试图隐瞒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各种质疑和流言会在网络上蔓延,那么一旦公众从网络渠道获取事件的整个发生过程后,政府的可信度就会受到严重的质疑,公众给予政府的可信指数也会下降,最重要的是在这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重新建立威信。
2.3.3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验
确保每个公民的基本利益不受到侵害以及他们的人身安全,保证社会治安稳定以及创建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氛围是政府的主要工作也是他们最基本的义务。政府想要长期的稳定的存在一个国家中就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最终,他的权威性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说不管是在怎么的情况下政府都应该完成自己的基本义务。
在出现这种危机的时候,政府对他的处理方式、措施以及处理的结果都将全面的体现出政府的应对能力。如果可以成功的处理危机产生更大的危害和解除危机就说明政府是有一定的实力。相反的,如果没有能够全面的接触这个危机让它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最后总导致了更大的危害的产生并且转换成现实中的正面冲突或者是恐怖事件,那个政府的实力和管理能力就会遭到严重的质疑和群众的否认。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政府不能妥当的处理事件的继续恶化就会严重的影响的社会和谐氛围,进而使得群众对政府的存在价值提出疑问,还有对他们的执政体制提出严厉的抨击。因此,网络危机是政府管理部门面对的巨大挑战。
2.3.4 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
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有助于缓和矛盾、防止事件升级。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络舆情是是各类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并利用网络载体进行表达的结果政府需要及时的纠正网络舆情的一些负面的作用,接触这种负面的情绪,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减少相互之间的敌对态度。促进事态向好的一方面发展,阻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可以通过官方媒体资源,在群众的心中树立起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清晰的说明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所要运用的一些策略,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紧急救援措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要调动起各方的势力,快速的实施弥补措施和救援活动,将危机产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为政府树立高大的形象,也为政府在以后处理此类事件的时候积累一定的经验教训,为网络舆论平台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交流氛围。在事件全面处理以后,政府要对整个过程做一个细致的总结,包括事件出现的原因、过程、传播的途径、危害的程度以及处理过程的得与失。在整理之后通过传媒将事件的严重性传播出去,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事件的真实性,提高事件公开的透明度,以便大家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不再盲目的行动,会对事件的真实可靠以及根本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得大家都形成一定的危机意识以及规避风险的意识,争取在这次教训之后吸取经验,不再让类似的危机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