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社区网格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57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南湖社区网格化管理应用研究
【第2部分】福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探析引言
【第3部分】 社区网格化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4部分】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第5部分】南湖社区网格化管理分析
【第6部分】南湖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的优化建议
【第7部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自美国的另外一位社区研究学者华伦则提出了 “大变迁”理论,与前种理论不同,他认为社区管理系统可以被具化为在这个系统内部由横向模式和纵向模式两种子系统构成的“系统中的系统”,对内的横向子系统指的是社区的构成模块和不同分支系统之间的功能关联和结构;对外的纵向子系统指的是社区的构成模块和不同分支系统与社区外部不同系统之间形成的功能关联和结构。

  通常更多的外国学者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中强调要建设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更好进行信息共享,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充分的共享信息。同时,充分利用社区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大多数国外学者将社区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部分来研究。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简·芳丁认为,电子政务不是真正的挑战,真正的挑战是要克服政府长期在政治上的差异和组织差异,推动跨部门之间的制度重建与创新,使信息资源共享得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荷兰伊拉斯漠大学教授曼纳·范戴克认为,信息系统和电脑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者、居民或其他参与者有权力使用数字化的数据资料等信息,使用了以后就能让城市事务决策更透明、更公开。

  2.2国内文献研究

  2003年,北京市的东城区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吸收了数字城市理论、信息系统论、协同论等理论方法的精髓,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把东城区划分成一定数量的网格,为了能发现问题后及时向上报给网格化管理信息中心,聘请了城市网格监督员进行24小时监控,中心的相关部门接到信息后统一进行规范化地处理。不仅如此,中心处理之后还请居民和有关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办公,让东城区的社会管理走上了信息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的道路[19].东城区的这一实践标志着网格化管理--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我国试水成功。由于我国的网格化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先走一步,属于实践先行于相关理论研究,所以此后各个城市试点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中国社会特有的问题,藉此开端,国内学者也开始了相关研究。

  2.2. 1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

  现阶段,大多数学者(陈平,迟忠仁,刘琪,王爽,曾绍炳等)认为,城市网格化管理技术可以划分为五类:①城市事件管理法,街道管理,设施管理,环境卫生,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等已被纳入管理范围,并按照明确的职责不同的事件和处置单位时间。②万米单元格管理法,以10000 为基本单位,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状单元,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城市管理监督员负责全时段监控,实现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③城市部件管理法,这种方法使用了地理编码技术,根据地理坐标定位、分类管理单元网格,每个部件对应唯一的代码,以明确其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有关信息。④“双轴化”管理法,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处置中心分别为两个轴,指挥中心是管理轴的主体,其余部分还包括各类管理机构和人员;监督中心是监督轴的主体,负责对全区域的城市管理实施监控,进行统一集散、监控和反馈。⑤多种技术集成的管理,如“3S”技术集成,中间件技术,构件与构件库技术,地理编码技术等等构成了网格化管理的技术支撑[24].管理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网格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网格化管理理论,并为促进网格化管理、应用提供参考。

  2. 2. 2国内社区整合的相关研究

  社区网格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社区整合后更好实行社区管理的必然需求,福州市也于2013年全面启动并完成社区整合,因此,对社区整合进行一定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城市社区整合带有很强的强制性和政策性,通常是从城市类型转型升级、区域地理规划整合、农村城镇化等角度出发,被动的实施整合。刘全星认为,我国社区整合的一个类型表现为政府强制倡导的政策型过渡性社区,在这种强制整合形成的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群体间的排斥、利益纷争等反整合因素,但来自外部的风险又促成不同利益团体的居民结成联盟,萌生了居民自发组织,构成了新兴的社区力量[25].陈文江、席娜认为,社区整合的另一个类型是单位型社区的转化,在整合中应充分认识并协调好单位、居委会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和关系。

  朱婧认为,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城郊被纳入城市范围,城郊社会管理更需要实行社区整合,必须通过认同性、组织性和功能性社区内的三方面的整合,摆脱原有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并存的基本形态,推动完善社区组织和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口管理的正规化,提升区域内居民的归属感,形成有利于城市化的文化同质性。

  陈飞强、杨雄裔、沈毅等学者普遍认为,社区整合是维持社区生命力、服务社会管理的必经之路,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团结,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总之,社会必须实现良性互动,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功能性整合存在偏差、利益整合不到位,整合缺乏认同感,社区工作人员职业伦理道德感较低、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自发性群众组织松散难以发挥作用等。

  2. 2. 3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评价

  有了试点之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很快被广泛铺开应用,如北京东城、湖北宜昌、上海长宁、浙江舟山、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国内学者以这些城市为样本,就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展开初步研讨。

  (1)我国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特征

  ①拥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国内多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社区网格化工作,通过运用GIS技术和手机定位技术,对城市社区管理问题进行精确定位,管理实现了精细化。②主动管理的地位突出_.早先的社区管理只是被动的应付和处理各类问题,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准确定位被发现问题,以及准确掌握网格管理员、监督员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③科学的闭环管理机制社区管理流程再造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原先流程中的问题回流和缺乏监管的现象得到解决,这样建立起的管理机制更为科学。④监督评价体系更加有效对评价、监督体系做出了内、外的区分,网格内相关人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得到合理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监督。

  (2)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的不足

  国内实践的明显不足就是我国对网格化管理应用技术的研究仍然缺乏。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了精确实现系统定位,借用的信息技术属于较为高端的一类,把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在一起,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与技术理论不符的现象。最突出的反映就是部件或者事件定位不准确,如果系统在单一社区运行,定位系统还相对比较准确,但在相邻的试点区运行统一的系统后,破坏信息系统信号的情况、信息干扰就会立即出现,使得无法准确定位事、部件,不利于更大范围内的统一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今后应加大对基础、核心技术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