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农村贫困帮扶过程中的弊病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8 共72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第2部分】 农村贫困帮扶过程中的弊病分析绪论
【第3部分】扶贫论文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4部分】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现状分析
【第5部分】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6部分】加快菏泽市农村扶贫进程的对策
【第7部分】农村扶贫工作的不足与完善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比较多,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更好更快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直接的意义,对全球减贫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研究背景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世界上仍有一部分人为了生存而生活,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正常保障。如 “美国全国约有 4650 万人活在贫穷线或以下,占总人口 15%,虽然低于 1960 年的 19%,但已是连续六年没有改善,1600 万个小孩子每天都可能吃不饱。美国梦正在随着美国经济的滑坡失去吸引力”.如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预计,到 2020 年,英国生活在贫困中的青少年人数将可能达到 500 万[2].如根据印度一份最新评估报告建议上调的贫困线标准,印度贫困人口将增加大约 1 亿人,达到 3.6 亿,占总人口近 30%[3].可以看出,无论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中国,农村贫困问题需要重视。中国“13 亿人口,9 亿农民”的现状决定了在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不容忽视的。2000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 9422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10.2%.2012 年为 9899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10.2.2013 年贫困人口为 8249 元[4].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人口中有近 10%的贫困人口,农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也相当大,2014 年全国农村仍有近 1 亿贫困人口[5],另外,还存在农民脱贫后又返贫的可能性,农村贫困问题客观存在,需要着力解决。

  中国大力推动农村扶贫事业。农村贫困问题事关贫困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更好践行为民服务的职责所在,中国政府在扶贫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举措。1994 年公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2000 年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2011 年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在 2011 年的开发纲要中提出:到 2020 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中国不断提高了农村扶贫标准,从 1986 年的人均年收入 206 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1274 元,再到2011 年底的 2300 元,中国扶贫标准实现“三级跳”,更多困难民众纳入扶贫范围。农村扶贫人口得到减少。2011 年 11 月 16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最近 10 年时间里减少了 6734 万人。在新扶贫标准下,从 2011 年到 2013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又减少了 3989 万。外界评论说,中国政府对于扶贫事业进程体现出超乎想象的管理和驾驭能力,其先进之处不仅在于对扶贫事业的时机和进程的把握上,还在于一直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停地作出修改和更新[6].

  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市的农村贫困人口是农村扶贫问题需要重视和关注。人们往往把贫困和西部偏远地区联系在一起,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差、水土环境差,人们的生活条件差,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摆脱贫困的资源少,扶贫难度大。

  这些年,国家一直大力致力于西部地区的脱贫。《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提出,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贫困是不分地区的,正如美国也有贫困人口,城市也有贫困人口。东部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市的农村贫困人口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国家大的扶贫政策对这一地区涉及的少,扶贫资金投入的少。同时,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中,明确了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经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开始转换到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东部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市的农村扶贫工作也需要加强,以扭转与其他地市的发展差距。

  位于东部地区的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是菏泽是经济大省中的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特征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 31 个省(区、市)2013 年GDP 总量,山东 GDP 总量 54684.30 亿元,排名在全国第三位,居于广东和江苏之后,增速排第 19 位。菏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离省会济南有 200 多公里。菏泽人口、面积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却不到十四分之一,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下游。

  二是菏泽扶贫任务重。菏泽是山东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且贫困人口呈点状分布。2013 年底,全市贫困人口 259.6 万,贫困户 80.7 万户,贫困村 3270 个,贫困发生率高达 33.4%,贫困人口约占全省的 1/4.三是菏泽具有脱贫的条件。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华北平原,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有发展农业的气候、土壤基础,有发展工业、服务业的交通、区位、能源资源,经济发展具备自然条件。四是现阶段菏泽更多是自我发展式扶贫。享受的国家扶贫政策少。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经济强省的政策大多需要地方财政配套,而菏泽市财力有限不能享受;国家许多扶贫开发政策主要针对中西部欠发达省份,而欠发达的菏泽属于经济发达的强省,又无法享受。这些特点与边远贫困地区的扶贫特点不一样,是东部平原地区扶贫的一个缩影。这也表明,对菏泽这样地区的扶贫,应该有别于对边远地区、资源条件差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弱省地区的扶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论文能够丰富扶贫工作的理论研究。美国、西欧等国家的扶贫理论多是对城市贫困人口的研究。我国专家学者对扶贫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据统计,中国知网上,在博硕士论文中以关键词选项用“扶贫”搜索,共有 107 条结果,用“扶贫”“治理”搜索,共有 0 条结果;以摘要选项用“扶贫”“西部”搜索,共有 72 条结果,用“扶贫”“东部”搜索,共有 40 条结果。本文结合治理理论,对东部地区的菏泽农村扶贫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丰富扶贫理论。

  本论文能够丰富扶贫工作中政府治理等相关理论研究。扶贫,最本质的含义就是通过外力的扶持,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我国,政府在扶贫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在中央、省扶持力度比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本级政府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本文正是紧紧扣住政府在农村扶贫中起主导作用、扶贫是政府重要职能这一核心,运用治理理论相关知识论述政府、社会、市场在扶贫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扶贫政策如何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政府在农村扶贫中的效率,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第三方和个人的作用,希望能够给地方政府更好转变职能、更好履行职责作一些理论性探索。同时,菏泽市农村扶贫问题的研究也是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能够丰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1.2.2 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菏泽市农村扶贫问题,具体分析一个地区的扶贫现状、客观问题、贫困原因,通过多角度研究菏泽农村贫困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有助于政府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论文能够对菏泽扶贫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菏泽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菏泽人口占山东省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某种意义上,菏泽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根据“木桶原理”,如果菏泽农村贫困人口不能脱贫,将直接影响菏泽农业、农村的发展,影响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菏泽经济社会不能提高到全省平均水平,将直接影响全省的发展。

  本论文能够拓展菏泽市农村扶贫工作的视野。在现阶段,农村改革正在有序开展,对贫困村、贫困农民的帮扶,不仅是实现其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还能对农村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借助治理等相关理论,把扶贫放在更大的视角下,并没有仅仅谈“扶”贫,通过扶贫,不仅使农民脱了贫,还在探讨如何借助扶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使扶贫与农村改革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本论文能够对其他类似地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农村扶贫现状和菏泽类似情况的还有其他地方,有的自然禀赋相同,有的发展阶段相同。本研究把案例选在菏泽,分析出在国家扶持力度不大、自然地理条件较好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职能、如何激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仅对推进菏泽农村扶贫工作有帮助,还对其他相关农村类似问题有所借鉴。通过一个小样本,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分析研究当前政府如何更好发展农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