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历程
本章将通过对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前文对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阶段的划分,总结出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从 1949 年的 10.64%提升到2014 年的 54.41%(图 1),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四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 1949 年建国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非常缓慢,城镇化水平仅从建国时的10.64%提高到 1978 年的 17.9%,30 年仅提高了 7.26%,年均增长只有 1.75%;第二个时期是从改革开放至今,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2014 年城镇化率达到 54.41%,年均增长率为 3.14%.
在建国以后的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的转变,国家主导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在短时间对工业化水平有了加大的提升,但相应的经济社会制度对其自身发展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通过对农业产品的统购统销、商品票证以及低工资等制度,刻意压低基础产品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业积累能力;其次,通过控制产品以及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压低工业制造成本,提高工业利润率。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约束限制了城镇人口的增长,严重阻碍城镇化的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58 年,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城镇化水平也非常低,仅有 10.64%.经过三年的恢复,自 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3 年与苏联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1954 年又签订了《关于苏联给予中国 5.2 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和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新建15项中国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的141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协定书》。通过援助工程的实施,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并同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据资料统计,自 1949 年至 1958 年,城市数量由 1949 年底的 132 个上升到 176 个,增长 33.3%,平均年递增 5 个新城市。中国城市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10.6%上升到 15.4%,年均提高 0.6%."第二阶段:1958~1978 年,城镇化曲折发展阶段。由于这段时期的特殊国情,导致了我国城镇化的畸形发展。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盲目的工业扩张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镇,"从 1957 年到 1960 年,短短三年时间,城镇人口净增 32%".随后又通过"号召市民上山下乡,缓解城镇人口压力,截止 1965年,近 3000 万城镇人口调往农村工作生活,城镇人口比重降低至 14%."随后10 年文革使城镇化的发展几乎停滞,直到文革结束之后城镇化进程才逐渐恢复。
我国城镇化水平 1960 年时为 16.2%,到 1978 年仅增加到 17.9%,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0.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价格体制的改革,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通过破除城乡就业市场的分割,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第三阶段:1978~2000 年,城镇化多元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7.9%上升到 2000 年的 35.88%,年均增长 3.3%.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一是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二是把工业化发展重点转移到轻纺工业,极大带动了就业;三是实施了城市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小城镇发展优先战略以及向沿海倾斜的区域发展战略,沿海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也为城市空间的扩张提供了契机,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高新技术区以及工业开发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市面积大规模扩张,也不断地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
第四阶段:2000 年~今,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 21 世纪之后,住房制度改革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更加刺激了城市的扩张。
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圈的出现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大城市周边的新城区不断出现,如天津海滨新区、郑东新区、兰州新区等。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之间交往也变得密切,分工合作的城市群、城市圈逐步形成。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2000 年的 35.88%提高到 2014 年的 54.41%.
(二)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服务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4 年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8.19%.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78 年的缓慢发展阶段;1978~1991年的外延扩大阶段;1991~2001 年的内涵深化阶段;2001 年~今的聚集发展阶段。
1949~1978 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里,服务业的发展十分缓慢,并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发展重视程度低;二是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渐下降;三是增长率不稳定。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52~1978 年间,除了 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和 1963~1965 年三年调整这两个时间段之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 1952 年的28.6%下降至 1977 年的 23.4%.
在建国之初的 20 年中,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依旧是主导产业,当时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并不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的特殊环境,受到很多偏激思想的影响,将许多服务业归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因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在这 20 年间十分不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在波动之中。1969 年到 1978 年这 10 年之间,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经济主导产业,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在 23%附近波动,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从增长率上看,这十年的增长率虽然也是波动较大,但都为正值,说明服务业产值的绝对量在不断地增加。
1978~1991 的外延扩大阶段。在改革开放最初的 10 余年,我国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 1979 年的 905.4 亿元增长到 1991 年的 7551.2 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 1979 年的 22.26%增加到 1991 年的 34.49%.
从增长率上看,在 1982~1988 年间 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除 1990 年外,年增长率均高于 5%.
这一阶段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发展开始重视,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解决服务业的短缺问题,特别是人们普遍感觉到的服务业方面的"乘车难"、"住房难"、"通信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但对服务业的认识还存在部分分歧,导致政府对服务业的发展还有过多限制,没有全面放开。二是济增长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自 1985 年之后,服务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第二大经济支柱。
1991~2001 年的内涵深化阶段。1992 年之后,我们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第一次将服务业的发展列入到政府工作的视野中,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 1992 年的 9627.9 亿元增长到 2001 年的45507.2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35.57%提高到2001 年的 41.27%.从增长率上看,每年年增长率都保持在 8%之上,与外延扩大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服务业发展逐步趋于平稳。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渐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自 1985 年之后,服务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第二大经济支柱。
1991~2001 年的内涵深化阶段。1992 年之后,我们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第一次将服务业的发展列入到政府工作的视野中,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 1992 年的 9627.9 亿元增长到 2001 年的45507.2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992 年的 35.57%提高到2001 年的 41.27%.从增长率上看,每年年增长率都保持在 8%之上,与外延扩大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服务业发展逐步趋于平稳。
2001 年~今的聚集发展阶段。自从 2001 年我国加入到世贸组织后,根据我们的加入承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 2002 年的 51189.0 亿元增长到2014 年的 306738.7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2 年的42.30%提高到 2014 年的 48.19%,年增长率均保持在 8%以上,并且在 2013 年,服务业总产值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与内涵深化阶段相比,本阶段服务业发展增速虽然放缓,但依旧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三)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阶段。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将我国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的停滞阶段:这一阶段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城镇化发展非常畸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虽然工业化快速发展,但并没有带动人口向城市集中,相反,特殊的国情导致大量城镇居民离开城市,再加上当时对一些服务业发展的限制,导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同时下降,城镇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78~2004 年的低度融合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但这一阶段较高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与较低的城镇化水平明显的不匹配。在城镇化发展初期,应该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而我国在 1978~2004 年之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高于城镇化率,这种不匹配势必会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降低城镇化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
2004 年~今的中度融合初期阶段:2004 年之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超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城镇化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发挥出来,通过对比本阶段和上一阶段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也不难发现,这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一阶段。虽然在 2013 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工业,并且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也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仍未超过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并且我国当前城镇化水平依旧较低,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根据前文对城镇化与服务业融合阶段的划分,我国现在仍处于中度融合的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