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大珂在相关文章中研究指出:《顺风相送》中,永乐元年之后诸如此类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南直隶(1421 年之后)、淡目(1520 年建国)、柬埔寨(1444 年建立王朝)、亚齐(1521 年独立)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赘述、 但仅从其对长崎和佛朗的记载来看,就可以确定《顺风相送》的成书年代不可能早于 1571 年, 要晚于成书于 1534 年陈侃的《使琉球录》,所谓的 1403 年之说实乃无稽之谈,不可采信。可见,廖氏彻底否定“永乐元年成书说”。 在由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署名东南风撰写的 《论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一文中,从《顺风相送》的版本考订、琉球群岛的考古发现、指南针在福建航海史上的运用、针路簿出现的时间、福建人移居琉球古国的时间、福建人航海造船的历史等方面考证认为,中国人开辟中琉航线,发现钓鱼岛并命名的时间远在明代以前。
陈佳荣在《〈顺风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一文中,就《顺风相送》的成书时间,总结了国内外12 种不同的研究意见, 它们分别为 14 世纪中叶至 15 世纪初、永乐元年(1403 年)、宣德五年(1430年)、15 世纪上半叶(郑和下西洋时期)、永乐年间(1403-1424 年)、嘉靖十六年 (1537 年 )、1405 年-嘉靖朝(1522-1566 年)、16 世纪、不早于 16 世纪后半叶、1571 年-16 世纪末、1567-1619 年、1639 年前。 再加上他自己的“全书最后完成于万历廿一年(1593 年)或其前”说,总计 13 种观点。但也有的研究对 《顺风相送》 一书的成书过程,提出了更为宽泛的时间段: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顺风相送》抄本是 16 世纪成书的, 但它是基于明永乐年间就有的古本编成而来的,因此就出现了“《顺风相送》成书永乐元年”的诸种说法。《顺风相送》最早的抄本应该早于明朝初年,极有可能是元朝时就流传并应用于航海的福建籍船员中。
笔者认为上述说法比较客观,值得关注。 刘江永也认为,《顺风相送》编纂始于永乐元年,大体成书于 1433 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而其后不断补充完善终成书的可能性比较大。从上文可见,对于《顺风相送》的成书时间虽有不同解释, 但中国人发现并命名钓鱼岛要远早于 1403 年。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针本《顺风相送》的传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资料。 但它并不是原始状态或半原始状态的海道针经,而是被整理成册的传世之作,当我们要解读它,还得了解它原始的形态。因此,也就出现了下面的“《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
五、“《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又称之为《闽人三十六姓针本》、《闽人三十六姓针簿》等。 所谓“三十六姓”系指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元璋赐给琉球的福建船工。 这些船工从福建东渡琉球王国之际,曾留下有关的航海针路记录,即所谓的《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其中就有钓鱼岛的记载。
其实,《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原书已经散佚,所幸的是琉球人程顺则在其《指南广义》中抄录了十条针经,才使我们得见针本之部分真容。 针经分为“琉球往福州”与“福州回琉球”两条。 限于篇幅,仅摘录与钓鱼岛直接相关的部分如下:琉球往福州:又三月,古米山开洋,(用辛酉针)十五更。 (又用单酉)二十更(见)钓鱼台,(又用单酉针)七更(取)彭家山,(又用辛酉针取)官塘。
福州回琉球:梅花及东沙开船,若正南风(用乙辰针)十更,(取)小琉球头,便是鸡笼山圆尖,(又用乙辰)五更花瓶屿(并)彭家山,(又用单乙)七更,(取)钓鱼台,(离开流水甚紧,北过,用乙卯并单卯针)四更乌屿,(前面)黄毛屿,(北过用单卯针)十更,(取)赤屿,(北过用单卯针)十五更,(取)古米山,(北过用单卯针)三更,(取)马齿山,(用甲卯并甲寅)三更收入那霸港大吉。至于《三十六姓所传针本》与钓鱼岛的关系,陈佳荣、朱鉴秋在主编的《中国历代海路针经》一书中,作如是说:东海的钓鱼台诸岛, 无论发现或记载均由华人船工领先而为, 琉球人着作所载的《(洪武)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就是不容辩驳的明证。
文中提到的 “琉球人着作” 就是指程顺则的《指南广义》,出版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 书中有“钓鱼台”、“黄毛屿”、“赤屿”等钓鱼列屿相关的名称。 因此,陈佳荣等人主张《三十六姓所传针本》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钓鱼岛的文献。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万明,她在相关文中指出:一般认为, 明代最早记载从中国福建经钓鱼岛至琉球的文献是 1403 年的 《顺风相送》的抄本。 实际上应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也就是从《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万明在 2013 年时候提出的观点,2016 年修正为上述的“宋代针本说”。 至于《三十六姓所传针本》的成书时间,万明认为上限是 14 世纪 70 年代,下限是 14 世纪 90 年代。持同样观点的诸如廖大珂等,也认为《三十六姓所传针本》 是迄今为止现存的对钓鱼岛的最早记载,成书时间在 1392-1485 年之间,并指出福建人对钓鱼岛的最早命名应是“钓鱼台”。
当然,有的研究将成书时间推至更前, 即认为程顺则所依据的“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其发轫时间应该早于明代洪武时期。 可见,至少在元代,福建的航海家即 “善操舟者” 已经编写有中琉之间的航海指南。
而陈硕炫研究认为,程顺则的《指南广义》无论是罗盘针法、天文观察,抑或航海信仰、禁忌,都是以中国的航海史籍为蓝本, 航海针路更是抄自封舟舟师所遗针簿和闽人三十六姓留传的针本。
六、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主张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观点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 其中,“《山海经》说”和“《隋书》说”因引用的史料久远,不确定性大,缺乏力证,因而引起的争议也较大。 从我国的航海发展史以及航海针经起源来看,“宋元针本说”的推断虽合乎逻辑,但尚需物证来确认。 “《顺风相送》说”是目前最大的共识,尤其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之后,几乎成为定说。 但通过上文的叙述不难发现,把它定为 1403年成书,其实尚存商榷余地。 而“《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因原书散佚,看似可信度高,但有待实物来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