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对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的研究结果,目前主要有“《山海经》说”、“《隋书》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等几种。 其中,“《山海经》说”和“《隋书》说”争议较大,缺乏力证。“宋元针本说”虽合乎逻辑,但尚需物证来确认。“《顺风相送》说”是目前最大的共识,尤其是得到了官方认可之后,几乎成为定说,但因其成书年代扑朔,因而尚存商榷余地。 而“《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因原书散佚,看似可信度高,但有待实物来补正。
关键词:钓鱼岛文献 列姑射 高华屿 顺风相送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
钓鱼列岛, 宛如横亘在我国东海边陲的一串明珠, 在波澜壮阔的航海史上见证了无数穿越其间的商船、官舫、艨艟之破浪孤影。 同时,作为矗立在中琉航道上一座不灭的灯塔, 钓鱼岛在照亮无数过往人们心中希望之际, 更是茫茫大海中的天赐慰藉。千百年来,中国对钓鱼岛的记载不绝于史,因此可以说钓鱼岛的记载史, 就是一部中国人拓展东亚海域、开辟中琉航线的历史。 然而,史籍浩瀚如海,岛名变迁无常,为我们今天探索钓鱼岛的始出文献设下一大玄机。 可以说,这一问题至今一直悬而未决。
自从钓鱼岛问题成为中日之间一大纷争之后, 其历史演变和主权举证的研究成为经世济用的热门话题。 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供了力证、铁证。因相关国际法规定,发现、命名和占有的先后对领土主权的归属认定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探寻 “最早记载钓鱼岛文献史籍” 这一命题上,国人溯流穷源而孜孜不倦。 但是,传世的文献资料纷乱繁杂,良莠不齐,采用时忌讳见风是雨,须以慧眼甄别。 加之一些网论、 个别研究急功近利,缺乏缜密考证,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嫌。 如此一来反而适得其反,容易授人以柄。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我国“钓鱼岛记载始出文献”这一研究情况做一简单的历时性梳理, 并结合相关成果及笔者体会对它们进行扼要评述。 为了行文简洁,文中涉及的诸位前辈容许省略尊称。
管见所及,就“钓鱼岛始出文献”的研究,目前主要有 “《山海经》 说”、“《隋书》 说”、“宋元针本说”、“《顺风相送》说”及“《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说”几种,兹分述如下:
一、“《山海经》说”
即认为记载钓鱼岛的最早文献是先秦古籍《山海经》, 这也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 “记载说”。《山海经·海内北经》有“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的记载,有研究认为,文中的“列姑射”就是现在的钓鱼岛。 此一观点以鞠德源为代表,在其《钓鱼岛正名》一书中有如下阐述:
钓鱼岛列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年-前 222 年)就已经被中国先民海外探察所发现,命名称作“列姑射”,位于北赤道洋流“黑潮”流带主干的左侧。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录:“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
上述观点并非鞠氏独倡,不乏附和者。
但是,“《山海经》说”遭到了一些学者的炮轰,其中郑海麟对上述鞠氏观点作出如下苛评:鞠氏既无“地下之实物”,又无“纸上之遗文”作参证,仅凭自己的主观臆度穿凿附会,便轻率地断定《山海经》所记“列姑射”即是今之钓鱼岛列屿,这与“海客谈瀛”、“齐东野语”何异? 况且《山海经》这类均属传闻性质的地理书,根本就不能作为国际法依据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