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1561 年,明朝的中国古代地图便把钓鱼岛列入中国福建的海上防区。
清代赴琉球的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撰写的《中山传信录》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台等岛屿,并援引琉球权威学者的观点指出,琉球的姑米山(冲绳的久米岛)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即边界上的主岛。实际上,在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找不到有关钓鱼岛或所谓“尖阁列岛”的记载。
1894 年 7 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前的 1895 年 1 月,日本政府确信胜局已定,擅自秘密在钓鱼岛建立国标。同年 4 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本霸占。
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钓鱼岛本应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根据《开罗宣言》
归还给中国。但是,“二战”后美国占领冲绳,并根据所谓“日美旧金山合约”,于 1953 年 12 月以划经纬线的方式把钓鱼岛划入冲绳。
在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 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过程中,中日双方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采取了搁置钓鱼岛争议的做法。
然而,冷战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则转趋强硬。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本一些人企图利用钓鱼岛争端,进一步针对中国制定日本防卫计划大纲,加强军事部署,这势必将对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造成严重伤害。摆在中日之间的另一种选择是 :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框架下谋求敏感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确立战略互信,推动两国关系排除干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