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高校国防教育中设置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08 共4276字
摘要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分成国防理论及国防行为两大模块[1].而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国防理论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更是《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
  
  军事理论教学,能促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掌握国防知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合格的国防建设者、勇敢的国防保卫者,为军队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国家国防实力。因此,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可操作性
  
  (一)军事理论课法制化建设,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前提。
  
  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2006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特别是随着《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规的颁布,普通高等学校的军事理论教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精神,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军事理论课,使国防教育具有权威性和连续性。法律上的保障增强了该门课开设的意义和权威,使高校和大学生都意识到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
  
  因此,大学生在心理上就把军事理论课与国防联系在一起了,这种心理暗示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军事理论课法制化的目的,是保证其连续性和长期性。国防教育是对人心灵的塑造,需要长期地、不懈地对一代代人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培养,使人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法制化即与此相适应。
  
  因此,军事理论课的法制化是其能够实施国防教育的法律保障。
  
  (二)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基本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第一条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学生必修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教育部把军事课程确定为校定必修课,主要是从国家发展安全的长远战略考虑的。这保证了国防教育功能的实施有一个稳定的场所和舞台。
  
  其实,就是在大学的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多媒体带来的多种感观刺激,把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潜在性通过军事理论变为现实性。因此,军事理论课的规范化是其能够实施国防教育的教学保障。
  
  (三)军事理论课现代化教学器材的引入,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它的优点是:
  
  第一,通过多媒体可以具体形象地展示抽象的事物或日常生活中比较难见的珍贵资料。现代国防领域的具体设施和装备,一般人不容易亲眼目睹,但可以通过多媒体照片使大学生与之零距离接触。国防知识照片越具体形象,大学生对其感知就越深刻,爱国主义情感体验也就越强烈;第二,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又能给大学生心理带来强烈的震撼,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震撼中,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观念在大学生心里慢慢成长和积淀。因此,军事理论课的现代化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保障。
  
  (四)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建设的独特模式,是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保证。
  
  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建设的途径,一般采用学校自己培养专职教师和聘请军队教官相结合的方式。学校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政治素质、学历层次、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起点都比较高,聘请的军队教官,1握军事前沿领域的知识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由学校专职教师和军队教官共同实施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可以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整体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应也就提高了。
  
  当然,各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完全是自己培养的;有的全部聘自军队院校;有的全部聘请部队军官;有的则专兼职兼而有之。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旨在挖掘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潜力,这是实施国防教育的人才保障。
  
  二、军事理论课实现国防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一)洞悉国际战略新形势,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理论课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科技、地理等各个领域。以国际战略环境部分为例,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国际战略形势总体缓和,但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和统一的敌对势力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战略。
  
  虽然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海洋权益受到侵犯,台独分子没有收敛,藏独势力仍然十分嚣张,地区扩张主义有新的苗头,局部动荡依然存在等,如此种种矛盾都有可能激化。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不断强大,我国也正在和平崛起,世界呈现“一超多强,多元争极”的战略格局,国家战略力量趋于均衡,世界大战危险在下降,但新的安全结构还未形成,军事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而且武器的质量竞争越演越烈,出现大量的新式武器和新概念武器,战争成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军事实力为重点的综合实力较量[2](P315-320)。
  
  而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上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际战略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呈现出许多新情况: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范围由陆地安全扩展到海洋权益及空域安全;传统的军事安全概念突破了疆界的限制,向太空延伸;国家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和生物病毒、核电站、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等社会公共安全不容忽视,其中有些安全威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潜在危险越来越大。
  
  国防对象在对外方面,除了防备和抵抗武装侵略之外,还要防备和抵抗非武装侵略,同时对内要防止武装颠覆,尤其是要遏止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军事理论课的逻辑体系不仅仅体现纵向逻辑联系,而且显现横向逻辑关系,把中国问题放在整个世界问题体系之中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安全因素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让他们意识到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更多时间是要自觉从身边着手,维护国家的综合安全,即既要高度重视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又要关注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公共安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二)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军事课程能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在重视传统军事教学的同时,强调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科技含量,挖掘大学生国防教育深度。如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中大大增加国防科技教育的含量。
  
  今天的大学生已不满足于讲机枪、大炮、舰船等内容,精确制导技术、数字化军队、军用智能机器人、智能兵器、C3I系统、C4ISR系统、激光武器、导弹防御系统、未来作战系统[3](P123-126)等,都是他们的热门话题。
  
  军事课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钻研国防科技,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国际环境复杂而多变,教育学生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国家利益”的内涵,关注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重大国际国内问题,如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美国对我国的综合性威胁、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反恐斗争面临的挑战等,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中的态度和立场,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
  
  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战略眼光,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动向,教学内容鲜活,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军事理论引入课本,使教学内容前卫、鲜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国防教育功能。
  
  (三)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价值,而爱国主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个人对自己学习、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强烈程度是与受到的外界刺激相关的[4].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型时期,并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对他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应该侧重理性情境熏陶,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
  
  对于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直接灌输给他们思想观念,他们会潜意识里本能地排斥和反感。军事理论教学内容都是很生动具体的各个专题,离现实都是比较近的或者是曾经发生过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在大学生看来,这门课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客观真相,不是强加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们完全有理解能力感悟到事实背后沉甸甸的厚重感。
  
  如国防历史这部分不会生硬地提到爱国主义的字眼,但是近代中国国防衰弱所遭受的丧失国格的屈辱,会在大学生心中留下强烈的震撼,看到、听到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成为列强的刀下鱼肉和沉痛呻吟,民族同情感、归属感、愤怒感会油然而生。
  
  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一次一次在这样的心灵震撼中积聚起来的,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军事理论课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综合素质。军事理论课内容极为丰富,既有一般学科的教育规律性,又有军事学科的专业性,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
  
  参考文献:
  
  [1]吴咏梅.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7,(6).  
  [2]吴温暖.军事理论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向方.军事教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张兵.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独特功能[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07,(39).
  引用格式:[1]谢剑冬. 论普通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J]. 文教资料,2010,13:175-17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