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曲论文

戏曲文化传播的意义

时间:2016-12-05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658字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目的。

  中国的戏曲文化是凝结了五年多年来人们的智慧、思想和精神的浓缩,他以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曾老去。在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作为一门艺术,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得以丰富,戏曲的传播方式也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为了适应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戏曲的不同的审美方式,戏曲自身也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和融合。戏曲的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戏曲演出的本身,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关于戏曲方面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近几年,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戏曲的传播渠道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在当下文化大背景下,戏曲所传达出来的文化的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非常值得关注和传承的。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戏曲的元素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将中国人所蕴含的精致的审美品格和喜好,在戏曲中集中完美的呈现,戏曲又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播者,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播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演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民大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媒媒介的不断融合。在当下社会和信息时代,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方式的改变,在戏曲还未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环境下,其传播显现出明显的发展颓势。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及重要的传播载体,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不容忽视,对于当前视听媒体环境下戏曲文化的传播的研究,就更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影、电视营造了占有主体地位的大众快餐式文化,当代青年人越来越倾向于电影、电视剧的消遣。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文化产业源远流长。但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世界,戏曲发展正遭遇着受众和传承者的年龄断层,特别是相对于地方戏曲而言,其继承者更是寥若晨星。青年人作为社会发展当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对于戏曲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戏曲的发展方向,戏曲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如何扩大受众圈,吸引青年人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高校的成功巡演,在吸引受众关注传统戏曲文化的道路上给予地方戏曲以借鉴。而视听媒体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在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给传统戏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戏曲如何把握媒介的机遇来拓宽其传播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从近几年来看,关于研究戏曲传播方向的学术论文有逐渐增长趋势,说明戏曲的传承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本文针对于当前戏曲的发展现状,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针对于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受众等方面的探索进行研究,以当下的视听媒介为依托,创新传播内容,疏通传播渠道,拓宽受众群体,以求达到戏曲的有效的、广泛的传播。

  第二节 课题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开始,中国戏曲研究慢慢地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分支明确的学科,近100 年来,通过一大批优秀的戏曲研究的学术前辈的努力,像王国维等人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但是学术前辈的研究毕竟尤其薄弱之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的出现,学术前辈的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的弊端更加凸显。

  步入 21 世纪,戏曲的研究者们在新时期的戏曲的研究方面从未停歇,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学者、教授一直致力于戏曲的古今发展史、戏曲理论研究、中西方戏曲和戏剧的对比研究等,并在诸多的研究方向中,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同时,研究过程中带动了戏曲资料的整理与保存,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继承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介于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立的一门艺术,其民族性较强,因此,国外对于戏曲的研究涉及还较少,但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本、韩国、英国、新西兰等国的学者也试探性的开始研究中国的戏曲文化,并且在不同研究领域,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学术见解。

  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一栏里输入"戏曲传播"主题检索,共查询到 14896条记录。其中焦福民的博士论文"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从戏曲电影传播、戏曲的电视传播、戏曲的互联网传播和后戏台时代的戏曲生存展望几个章节来论述了戏曲的传播媒介。而王玉坤的博士论文"戏曲电视节目研究"则仅仅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论述戏曲的传播。

  陈丽媛在她一篇文章中,从传播学角度,对电子媒介影响戏曲传播方面进行的阐述,并且运用了当前较前沿的传播思想,从传播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对戏曲在当前电子媒介下如何更好的传播,提出了建设性的传播思路。

  余潇夏的"传统戏曲传播形态演变研究"硕士论文,以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宫廷传播、市井传播和戏园传播)和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播作为比较,来阐释戏曲传播的变化,从而针对于传统戏曲传播和现代传播的弱点进行分析,提出两条新环境下戏曲传播的思路,一是依托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二是结合时尚文化进行戏曲的传播。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的角度对戏曲的传播提出传播思路。

  刘威的"多媒体视域下的戏曲传播研究--以梨园春为个案"一文,以《梨园春》作为典型,从《梨园春》栏目的兴起,从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三方面对栏目进行传播分析,再从传播内容分析栏目出现的问题及消极因素,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和消极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戏曲有效的传播。《梨园春》仅仅是一个个案的代表,对于他的分析,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并不一定都能够推及到其他的栏目或者电视台得以运用,这与河南地区自身得天独厚的戏曲基础和文化根基所决定的。

  桑爱兵的"互联网上的戏曲传播研究"一文中,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梳理戏曲的网络传播的大体脉络。通过亲自调查、走访、收集资料等方法,探讨戏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对戏曲的互联网的传播的未来展望。同时提出,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戏曲的手段,而戏曲自身的魅力才是第一位的,同时对于当前的戏曲网站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杨睿的"中国传统戏曲网络传播"一文中,从网络的传播角度、传播方式、传播功能和特点、网络戏曲受众对于戏曲的网络传播进行分析,最终针对于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杨睿的论文和桑爱兵的论文相比较,总体上研究问题趋于一致,但杨睿的论文缺乏调查方式的部分,论文更显单薄。

  杨洋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一文,通过对戏曲的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寻求具体的利用新媒体艺术传播戏曲艺术的思路,包括新媒体对于戏曲影像的保护,利用新媒体对戏曲的宣传和具体实施方法,提出建立虚拟博物馆的构想等,对新媒体的合理有效利用,促进戏曲的有效传播。

  第三节 课题研究方法。

  传统戏曲作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同样,戏曲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对于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新名片以及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正因为此,我们就应该重视它的传播和传承,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戏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像强盛时期一样受人们喜欢,但是戏曲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促使我们要将戏曲传承下去。对于戏曲传播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等对本文进行有效的研究论证。

  (一)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戏曲发展现状,并且以某几个地区的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为例,进行调研,对其近几年的演出情况,剧团组成人员,收入情况,主要的经费来源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总结当前戏曲以及各大剧团的现状,本文从北到南,以山西地区,河南地区,广州地区三大地区为主要资料的收集地区,来概括当前戏曲在全国的发展现状,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对于笔者所在的地区的地方小戏进行了一番调研,对当地的戏曲剧团的发展现状,来概括各地区的地方小戏的发展现状。

  (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下青年人对于戏曲的认知状况,主要以大学生为例,了解他们对于戏曲的态度,喜欢或者不喜欢戏曲的原因,他们认识戏曲的渠道,对于戏曲将来的发展展望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等,从各个方面的问题的了解,来确定当下青年人对于戏曲的认知情况。通过对青年人戏曲认知状况的了解,寻找合适的渠道来吸引当下青年人对于戏曲的兴趣,从受众的角度,扩大受众面积,增加戏曲爱好者。并且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来分析这出戏通过哪些途径来吸引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以获得高校巡演的成功。

  (三)通过当前以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为代表的视听媒介的传播,来了解戏曲艺术在视听媒介传播的现状,以各大卫视戏曲传播的栏目及其传播特点,以及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以 CCTV9 戏曲频道为代表的戏曲传播的专业化频道进行分析。

  (四)从媒介融合角度,讨论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戏曲如何适应新媒体传播方式,抓住媒介发展机遇,寻找恰当的方式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融合,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促进戏曲传播平台的融合。并以当前已经存在的新媒体的合适的运用作为举例,对其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来分析新媒体与戏曲传播的有效的结合思路。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