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
《平凡的世界》与崇高美--浅谈孙少安之于崇高美的诠释
摘要:本文分析了《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的成长道路、爱情婚姻生活以及思想等方面,着重对其中所蕴含的崇高美进行了归纳,希望这种崇高美成为我们当今社会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崇高美;孙少安。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也正是这一批批极为普通的社会大众谱写了一首极不平凡的赞歌,极好的诠释了崇高美,在《平凡的世界》中尤其是孙少安身上所体现的各种美好的精神品质,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启示了前进、奋斗的方向,引领他们去认识美的事物,感受美,体会崇高美的所在。
一、崇高美的概念。
作为艺术审美的重要范畴之一,崇高美是我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种特殊的、非常态的审美形态,是崇高的形象化。崇高可分为三种,即自然的崇高、艺术的崇高和社会的崇高。自然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中的力学的崇高;艺术的崇高表现为艺术家以明朗开阔、精神振奋的心态,并将激情灌输于整个创造过程形成雄浑宏大的境界;而社会的崇高主要表现为非凡的精神气度。本文主要将对第二类艺术的崇高进行研究分析,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的人物形象分析来研究文学作品艺术中的崇高美。
二、孙少安人生道路中的崇高美。
(一)孙少安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的崇高美。
孙少安作为《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之一,是路遥着重刻画的人物。他的形象丰富而多彩,人生经历同样也是多彩多样。
少年的孙少安就深深的演绎了崇高美的深刻内涵。在他六岁的时候,因为家境的原因,当父亲给他一把小镢头,并告诉他让他做帮手,就这样,每天砍柴,上学。十三岁的时候,原本该上中学的他,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放弃上学,决定和父亲一起在村里劳动,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在十八岁的时候被推选为生产队的队长,作为生产队队长,他一心为村里办事。后来,因为改革思潮的影响,孙少安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思想,办起了砖窑厂,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显然,孙少安已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出工挣工分的庄稼人,他的人生已不再平凡。
(二)孙少安的整个人生道路所体现的崇高美。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黯淡无光。这一代人,经历过了自抗战以来,中国最艰难的一段岁月。孙少安作为这一代人中的一个普通的农村人,他和其他农民一样,是陪伴中国发展的一代人,见证了中国的满目疮痍,焕然兴起。
三、孙少安婚姻爱情生活中的崇高美。
(一)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
爱情,是每个青年男女所翘首期盼的。人人都渴望花好月圆夜,有情人终成眷属。孙少安也不例外。对于孙少安来说,爱情对于他而言既是物质的补给,又是精神的支柱。可现实却注定他和田润叶的爱情终究只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孙少安和田润叶从小亲梅竹马,且孙家和田家两家关系也一直很好,可慢慢的田福堂成为了村支书,条件越来越好,孙少安家却越来越穷,两家逐渐拉开了距离。但是对于润叶而言,她不在乎,她觉得只要能和少安在一起,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所以毅然决然的约孙少安见面,并给孙少安留下了一张写着“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①”的纸条向他表白,这对于孙少安来说,既高兴又惶恐,但思虑再三后,他选择了放弃。
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是现实的牺牲品,在那个社会结构固守的时代,作为追求自由恋爱的先行者,他们的爱情注定不能厮守。孙少安,一代农民,即使想要去体会爱情的甜美,也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悲剧的本身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悲剧的审美特性实质上是一种崇高的美。
(二)孙少安与贺秀莲的婚姻之崇高美所在。
经历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后,孙少安已然不再奢望,只能归于平凡的生活。于是,他为了润叶,也为了自己,迎娶了与他曾经毫无感情的山西女孩--贺秀莲。她的到来,改变了孙少安的整个人生轨迹。
婚前,贺秀莲看到孙少安家的“烂包”光景,没有一丝嫌弃,而且对家里人都很热情。物质的东西对她而言并不重要,她所要求的只是孙少安对她好,用她的话说:只要少安哥对我好,就是他讨吃要饭,我也愿意跟他去②。婚后的贺秀莲,贤惠能干,孝敬父母长辈,疼爱弟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为孙少安解除了后顾之忧,从前的那个“烂包”光景,也变得红火热闹起来。
可以说,没有贺秀莲的出现,就不会有今天的孙少安。他们的爱情婚姻是一种农民式的爱情婚姻,虽然缺乏浪漫,却朴实、充实,这样的生活才最真实。他们的婚姻是我们应该给以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