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论文范文10篇(1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01 共54121字
第六篇关于现当代文学论文:
  
  苦难中的奋进与爱情的救赎---解读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的写实性小说,描绘了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历史,叙述了人们的生活由艰难转向幸福的过程。小说《平凡的世界》语言简洁、质朴,塑造了一群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情恋歌。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路遥;苦难;奋进;爱情;救赎。
  
  《平凡的世界》是陕西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新时期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以黄土高原双水村的孙、田、金三个家庭的矛盾纷争、命运遭际为中心,以1975年到1985年(“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了普通民众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所经历的艰苦生活,展现了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小说《平凡的世界》一经面世,就在社会各个阶层引起广泛的震动和深刻的反响。雷达先生说它是“诗与史的恢宏画卷”,“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1].顾国泉先生则认为“它绝对称不上是一部融现代意识和超越能量于一炉的大家之作”,“它仅仅是一部佳作,而远非力作”[2].贺雄飞编着的《亵渎偶像》一书中,更是以尖刻的言辞指出:“在当时整个文坛都在积极地向西方先进的艺术形式学习和借鉴的时候,路遥却仍然固守着相当传统的写作方式,不能不说是一种极端保守的态度。”[3]8.
  
  笔者阅读这部小说时,感触最深的是作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对苦难的深刻感受以及作者所谱写出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恋歌,作品中那些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青年读者。
  
  一、关于路遥。
  
  苦难中人类的抗争这一主题,贯穿了《平凡的世界》的始终,路遥笔下的人物,大都是通过与苦难抗争而体现出夺目的人格魅力。路遥为什么会对苦难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并娴熟地加以运用呢?那是因为路遥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正如路遥自己所说:“我自己写的几部作品,都是我自己精神上长期体验的结果,作品中的故事甚至在我动笔写前都还不完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是你的感情、体验绝不可能虚构。它必须是你亲身体验、感觉过的,写起来才能真切,才能使你虚构的故事变成真实的故事。如果你与你所描写的对象很’隔‘,那么真实的故事也写成了假的。”[4]152“情感的积累不能靠一时一事而有所得,搞创作的应随时随地张开爱憎分明的情感之网,去捕捉情感的信息,并把它贮存起来。涓涓细流能汇成江河,澎湃的感情可引起作者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由此而产生的作品才有可能撞开读者的心扉。”[4]52从路遥的小说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他的心灵、他的爱情、他的人生。
  
  路遥是一个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作家,那里曾经充满了贫穷与苦难。路遥8岁时,父亲因家庭生活极端贫困,实在无法养活他,只好将路遥过继给伯父。路遥永远难以忘记与父亲偷偷告别时的痛苦情景:“我知道,父亲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那天,他对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明天咱们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要悄悄溜走。我一早就起来,乘家里人都不知道,躲在村里一棵老树背后,眼看我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似的从村里溜出来……我特别伤心,觉得父亲把我出卖了……但我咬着牙忍住了。因为,我想到我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回家后,父亲没法供我上学。尽管泪水刷刷地流下来,但我咬着牙,没跟父亲走。”[5]464此时,路遥稚嫩的心就开始承担人生的苦难,品味生存的艰辛。“可伯父家里也很穷,勉强供完小学,初中却再也供不起了,父亲不给我拿粮食,是我小学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合着帮我上完了初中。”[5]464因为贫穷,在求学的过程中,路遥与城镇干部子弟相比,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行为气质上都相差甚远,遭到别人的歧视,这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消除的痛苦和屈辱的记忆。
  
  路遥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对于路遥来说似乎太过于残酷,但苦难并没有将路遥压垮,也没有使他变得自怨自艾或自暴自弃,他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仔细品味着苦难的丰富底蕴和幽远况味,形成了对于人生苦难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二、苦难中的奋进。
  
  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用优美的笔致去讴歌祖国的山水,用深情的笔调去描绘勤劳善良的人们。作品向读者展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踏实的生活、忘我的劳动和与苦难抗争的人生历程与心理轨迹,贯穿于作品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支撑着小说的主人公少安、少平等人,他们忍辱负重,坚韧不屈地活着,并在生活的挣扎与抗争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小说中,哥哥孙少安是一个很早就在岁月的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勤劳、倔强的青年农民,他有着善良的心地、高洁的情操。孙少安在校学习时,成绩名列前茅,但因为家庭的贫困,他在13岁读完高小后便早早辍学回家务农;他不甘心混吃大锅饭,谋划着搞分组承包,却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高帽;而当政策允许时,他准备大显身手,开办砖厂,带领村民致富,却又遭遇到了骗子,烧坏了窑,使砖厂破产,人也差点崩溃;因为贫穷,他拒绝了心爱的女子润叶,断送了自己的初恋;后来当砖厂走上正轨时,他的相濡以沫的妻子秀莲又患上了癌症。面对着残忍的现实一次次沉重的打击,他苦恼过,动摇过,但是,坚韧的意志促使他一次次清醒地直面苦难,以极大的勇气去突破生活的障碍。
  
  与孙少安相比,弟弟孙少平的行为更加具有主动意识,理想更加崇高,内心充溢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中学时代的孙少安,就坚韧地承受着贫穷带来的饥饿和屈辱:一日三餐“非洲馍”的煎熬;见不得人的衣裳所带来的羞耻感;失去和郝红梅的友谊所带来的痛苦。他不甘心困死在黄土地上,毅然选择了背井离乡揽工汉的生活道路,单枪匹马闯世界,在黄原地区过着牛马似的生活;后来他到了铜城煤矿,煤矿生活的艰苦丝毫不亚于揽工汉时的生活,但是他的视线却停留在“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个令人振奋的大舞台”,他要冲出乡村土地的羁绊,走向城市,这一线光明的希望,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而不退缩,乐观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将使他踏上成功的道路。
  
  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世界,展示了平凡人物的苦难以及平凡人在苦难生活中挣扎、抗争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得以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是中华民族之魂。
  
  三、爱情的救赎。
  
  爱,可以救赎人类一切苦难。路遥的大部分作品,都以青春和爱情的苦难来撼动人们的心灵,以升华的感情来唤起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苦难是爱情的孪生兄弟,爱的本身就混合着苦难的因子,爱得越深,痛苦的成分也就越多。把爱情的终极落脚于苦难,是路遥的一种创作追求。
  
  美好的爱情,是《平凡的世界》里最动人的旋律。田润叶深情地爱着与她青梅竹马的孙少安,她的世界里几乎只有少安,甚至不考虑他们之间的巨大社会差异;她无视少安的贫困家庭,无视公家人与庄稼人的巨大区别,无视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无情制约;为了爱情,她做了不懈的努力:与父亲吵翻,找二爸劝说,还捎信给少安,梦想着终有一天能与少安喜结连理、比翼双飞。然而这种执着、质朴的感情,在与城乡生活距离拉大、被贫困与匮乏笼罩着的农村环境中,经受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抑制,并终究注定是徒劳的,不但润叶的家庭、她周围的人,就是她深爱着的少安,也不能不以务实的眼光、退缩的态度来对待她的纯情。直到少安从山西接回婆姨秀莲后,一直坚守在情感阵地前方的润叶才彻底死心。虽然孙少安也深爱着润叶,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连一个男人应该给予爱人的生活保障都给不了,所以他不敢接受润叶的爱情。少安以为把生活的苦果留给自己,润叶就一定会幸福和甜蜜,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润叶在被迫和李向前结婚后拒绝同床,这一行为又使善良的李向前陷入悲痛之中,最后发生了车祸的悲剧。这一颗善果种下去,并没有长出善的青藤来,反倒结出了两颗苦果,但他们都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依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