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小学同伴谦让现状与教育对策前言(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11211字

  ⑵ 有益于体现谦让的关怀性。

  关怀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了人与人间的相互关怀,同时还包括双方间的关系、情感与责任,关怀的方式应该是发自内心、主动并且愉快的。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强调学生在同伴谦让中的情感体验,关怀的情绪经验必须由学校做出安排,美国诺丁斯提出学校每天至少要有一部分时间从事关怀的主题,2这样才能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操作机会,使学生学会以礼相待。同伴谦让教育让学生正视同伴相处过程中的问题,关注到如何对同伴友好谦让,什么才是正确的谦让。通过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关怀能力的提升,不仅让学生,还可使教师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德育观念,形成关怀的德育观。

  ⑶ 有利于追求谦让的智慧性。

  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过程离不开“智慧”、“明智”的参与,伦理学家麦金太尔也指出德性不仅可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也使我们可以克服自身遭遇到的危险、伤害、涣散与诱惑,继而在相对的善的追求中支撑着我们以及让不断增长的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3智慧的德育要求人们智德相统一,它包含了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具有创造性与生机勃勃的气象,是使学生成为生活主人的德育。我国既往的德育体系缺乏一种报偿性的道德机制,更多的是从遵从性、付出性、牺牲性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只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结果是有人吃了哑巴亏却无从反击,更糟的是让人们逐渐形成要摈弃道德观念的倾向。

  同伴谦让要求培养学生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对谦让的相关主题做出辨析,把握谦让底线,对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实践路径的探寻旨在让学生形成智慧的德育观:既能够自觉地遵守谦让的基本规范、服膺人类的基本美德,做一个与同伴和平相处、礼让有度的人,也能正确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新环境,影响和改变周围环境,用自己的谦让智慧来影响同伴的不良习惯。同伴教育者运用自身特有的榜样形象来激励同伴,将德育引向支持性的环境中去,保证善行的公正,使学生的谦让更加智慧与明智。

  1.3.2 实践意义。

  ⑴ 发挥谦让对学生道德生活的指引能力。

  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使每位个体获得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等,与其说这是对个体的约束还不如说是帮助个体获得在社会生活中生存所不可缺的武器。同伴谦让品质的养成不仅仅是促成校园文明氛围的形成,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及质量的提高。道德的本质是利他的,但客观上又是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任何否定德育超越性的本质都是非道德的。

  张野(2004)表明,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包括独立认真、攻击反抗、友好谦让、急躁多动四个方面,而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得如何又将直接影响其未来自我监控能力的优劣。本研究是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将针对性地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进行观察与研究,有利于发现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内化谦让情感品质,提高其自我监控能力,让同伴间的相处变得更为和谐,发展学生人格、健全人性,增强学校学子间的融洽力。学生对同伴谦让品质的吸收有利于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这将与道德的最高境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⑵ 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这是指学校德育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当然,学校德育不是直接参与政治、经济等活动,而是通过德育本身去影响、塑造德育对象的道德人格,最终让这些德才兼备的个体去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中的同伴仍是学生,正确谦让品质的养成不仅有利于班级、学校良好文明礼仪氛围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对谦让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个体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运用自身正确的谦让观应对世事,促使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谦让氛围,而这正是学校德育对德育对象完成伦理、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这一环节也表明了学校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中介性,帮助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对同伴谦让这一情感品质的研究是运用一种务实的心态让学校德育通过文化功能的实现来达到其他社会性功能的要求的表现。

  ⑶ 增强同伴间的谦让体验能力。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四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某一方面,它们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应是相互融通的一个整体,这里的教育性功能除了德育本身具有的价值还包括了其对另外四育的作用。对同伴谦让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德育教育性功能的覆盖。首先,个人良好的谦让情感品质与自身动机成就的高质量息息相关,若待人缺乏谦逊与分享合作的意愿则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个体在智、体、美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其次,良好的谦让情感品质有利于学生对自我价值取向的定位,虽然它无法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但在万千世界的变化中可以作为有力的武器之一,帮助学生内心向善欲求的发展;最后,有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谦让习惯及发展理性思维,对正向谦让情感体验的准确把握需要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升华与成长,对社会使命的承担更需要运用理性思维。综上所述,同伴谦让品质的形成让学生在其他方面都能够有所发展,为个体的成长添砖加瓦。

  1.4 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挖掘小学生同伴谦让现状,以培养学生良好谦让情感为依托,尝试建构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活动,探索适宜的目标、内容、实践方法与评价。旨在使学生内化同伴谦让,培养其良好的正向谦让习惯;对作为“自我调节能力”之一的友好谦让研究也在于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谐校园、提升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⑴ 如何对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理解?

  ⑵ 当前小学生同伴谦让现状如何,对所反映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⑶ 如何区分谦让外显行为下的谦让情感,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不良谦让情感类型进行干预?

  ⑷ 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实践路径具体包括哪些?怎样设计同伴谦让教育实践的目标、内容、活动与评价?

  1.4.2 研究方法。

  ⑴ 文献研究。

  通过图书馆、知网、学术会议、互联网等平台搜集、鉴别、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作梳理和分析,搜集同伴关系、谦让以及同伴教育三个方面的文献,对这三方面的研究特点做出总结,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中确立课题的研究意义,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围绕在学生身边常有的合作、竞争、礼让、忍让四个主题,借鉴、吸收他人研究成果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步骤。

  ⑵ 问卷调查。

  ① 编制。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结合了《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中儿童合作策略问卷与儿童合作态度量表,1经过对学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访谈,搜集具体的、与小学生同伴谦让密切相关的问题,用符合小学生理解与接受能力的语言文字表述方式编制而成,将同伴谦让从观念、情绪、意志、行为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采用五级评分法。

  考虑到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限于三到六年级小学生。

  ② 被试。

  随机整群抽取盐城市、无锡市、淮安市、常州市中的三所小学里 300 名小学生作为被试,整理后,除去漏答、多选的无效问卷后,现存有效问卷 294 份,问卷有效率达 98%.

  其中男生 151 人,女生 143 人。被试的频数分布如下表 1 所示。

  ③ 问卷的统计。

  问卷将采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小学生同伴谦让现状调查》中一共设计了 27 个项目(包含一个主观作答题),采用了五级评分法,正向计分题有 23 个,反向计分题 3 个。在进行试测后删除 2 个项目,最终由 25 个项目构成。

  ⑶ 访谈。

  本研究对来自盐城市、无锡市、淮安市、常州市几所小学的在任教师(13 位)进行了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校园里同伴谦让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平时是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的;同伴谦让教育将会对学生起到何种影响以及对德育工作的期待是什么等等。并对访谈的主要内容做了笔录与总结,进行着重跟踪。

  ⑷ 案例分析。

  笔者深入了盐城、无锡、淮安几所小学的校园,通过随堂听课、组织活动、课下交流等形式选取了几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小学生作为个案,观察并记录其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谦让表现,深入研究同伴谦让状况并进行科学分析。调查对象分别来自三、四、五、六年级。由于案例涉及小学生隐私,将做匿名处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