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基于双师型视角的本科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5655字

  (二)实施层面

  对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不但可以从认识层面进行探讨,还可从在职培训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教师在职培训的各环节入手,进行问题的细致探索。在实施层面,我们可以将原因追溯到目标设定的片面性、组织机构的单一性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

  1.在职培训目标设定的片面性

  在职培训目标的设定应先于在职培训活动的举办,对在职培训活动具有导向、指引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在职培训内容的选择、方法及手段的运用及培训场所的设置等具体因素。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学历及学位的提升、某项技能的获得、科研能力的提高及理论政策的学习等。从当前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的表述来看,在职培训活动的目标并不全面。由于我国职后教育制度的固有缺陷,使得地方本科院校的在职培训活动为项目化的培训,在职培训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及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紧紧围绕某个项目。因此在职培训的目标仅针对教师在某项目上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职培训的预期结果是单方面的,而不是期望教师在在职培训这一活动中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在职培训目标的设定未考虑到在职培训的对象-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现实基础及状况,缺乏现实基础,具有片面性。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的在职培训机构在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活动之前缺乏相应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师的已有认知及经验缺乏了解,忽视教师面临的困境,未能考虑教师自身在知识及技能等方面的诉求,导致在职培训目标的设定片面、缺乏针对性,使得培训活动对教师的吸引力降低,未能达到培训活动的预期效果,甚至导致培训内容的重复性,培训效能低下。

  片面的在职培训目标导致在职培训的内容、方法及手段等出现问题,最直接的后果是在职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在职培训的方法及手段的运用方面欠妥。片面的在职培训目标,或过于注重教师某项技能的训练,或过于注重教师理论素质的提升,或纯粹追求科研能力的提高及学位的获得,导致在职培训内容过于追求某一方面能力或结果的达成,出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课程设置失衡的现象。

  2.在职培训机构的单一性

  在职培训机构,是经过教育主管部门认证的,以参与培训的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为目的,具备相应的场地和师资要求的组织。它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相应的培训场地和培训师资,保障在职培训工作能有秩序地顺利完成。

  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主要包括本校、国内外其他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较少的地方本科院校会选择企业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当前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着重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素质,在职培训机构主要为高校等学术研究型机构,此机构具有相对庞大的培训师资队伍、较为系统的培训内容及方法体系、数量居多的培训场所,能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研讨会、自主学习等形式有效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际上却忽视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转型的需求,不能达到转型期的学校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从双师型的角度审视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可以看出,现有的培训机构并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高校,确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所需的教师不能拘泥于科研学术人才,应认识到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这对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机构的选择是一种新的挑战。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特有产物,通俗地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有称谓,我们在本文中将双师型作为一种视角,可以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终极目标,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可以借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的最佳培养途径,在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中,也需要有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也是鉴于目前在职培训活动中培训机构限于学校等科研机构的现状提出的。

  企业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可以丰富在职培训的机构,缓解培训机构单一、单方面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进而忽视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现状。学校将企业作为在职培训活动的机构,一方面可以为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提供培训场所,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在职培训活动对培训场所及训练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中具备熟练技能的工人及技术工程师也可作为培训师资,对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实践技能及技术的掌握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的时间训练,较为耗时耗费师资,这也是实践技能训练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企业中数量可观的工人及工程师可满足在职培训对教师进行细致的实践技能培训的要求。

  单一的在职培训机构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方面的要求,未能达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需求。企业作为在职培训机构的加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缓解目前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机构单一的问题。

  (三)保障层面

  1.教师教育体系的固有缺陷

  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分为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教师在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在职培训处于教师教育体系的第三阶段,对已进入工作岗位并从事一段时间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及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并未实现三个阶段的有效连接。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中,他们可能并未接受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技能的训练,仅接受专业理论素养的训练,或是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对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熟练,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加上在入职培训阶段却未能根据自身情况,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致使职前教育阶段与入职培训阶段的连接断裂。进入到在职培训阶段,也未曾受到适宜的训练,三个阶段之间缺乏连贯性。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并未确定以后从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教育工作,在职前教育阶段未能根据今后的工作所需而接受相应的教育,导致职前教育与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的脱节。另外,从前文的调查结果中可得知,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中,缺乏对教师参与培训前的诊断性评价,未了解教师存在的困惑及已有经验,未调查教师在三个阶段已接受的培训内容及现有的能力素质,不可避免地导致在职培训中出现内容设置重复、不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等问题。另外,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实行的是项目化培训,“即培训目的、内容、形式、经费等所有要素都预先设定,并且该项目由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依托示范性建设为培训机构进行,并且培训以各项目为单位进行单独管理”.[43]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可追溯到我国职后教育体系存在固有的缺陷和项目化培训的体制。

  由于不连贯性的教师培养体系的及不稳定的项目化培训,与教师个体能力的形成及教师群体的发展的长期性存在矛盾,未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期望通过在职培训解决其专业能力发展的诉求,导致在职培训中教师能力及素质发展不全面的问题。

  2.政策及制度的不完善

  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须从政策及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可从政府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政策制定的缺失、学校对在职培训教师奖励机制的制定不完善等方面进行追溯。

  目前我国并未有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政策文件,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政策的探讨,可从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相关文件中来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制度制定起步于建国之后,并持续至今,从现有的文件政策得知,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培训内容、形式及方法、机构等日益多样化,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全国并未有专门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政策文件,山东省也并不例外。尽管从 2014 年 2 月以来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引起极大重视,山东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未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制定政策法规,导致政策保障层次的缺失,使得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缺乏制度保障。

  奖励机制的制定能为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提供外部动力,提高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从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调查中发现,对教师在职培训的奖励政策,未将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与职务的晋升及薪资的提高相结合,未能为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提供动力。从现有的政策文件中发现,对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奖励,过于注重学历的提升,例如,某校规定,教师通过参与国内外进修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会对职务晋升、薪资涨幅等有巨大帮助,却少有地方本科院校提出,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活动,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及能力,会得到职务晋升及薪资提高的奖励。由此得知,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奖励政策中,过于重视学术科研等理论能力的提升,忽视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认可。因此奖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在职培训活动内容设置偏重理论知识、方法过于传统、忽视企业作为培训机构的参与,致使在职培训多种问题的出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