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基于双师型视角的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策略选择(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9075字

  3.改善评价,更新机制

  (1)改善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的在职培训活动注重对培训教师的终结性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通常为对理论知识进行的一次性测试、展示科学研究成果等,较少有实践操作技能演示。在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中,应注意到在职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为目的,一次性考试可激发教师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告诫教师为避免考试失败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考试通过率较高,而且在通过测试之后会颁发证书,且证书的时效为永久,容易导致教师在参与培训结束时,如果顺利通过考试,则会将证书的获得作为培训的结束点,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继续的学习,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尤其是针对教师欠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可能通过较短的时间即可形成与获得。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善现有的在职培训的评价机制,尽量避免一次性考试定终生的终结性考试方式,较多地实行过程性评价。在此,在进行评价方式的改善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要“因材施评”.这里的材,包括培训内容,也包括参与培训的教师。首先,要求学校针对不同的在职培训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针对理论知识内容的培训,可采取理论检测、学术报告、科研成果展示等方式;针对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内容的培训,则应更多地运用过程性评价。另外,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参与培训的教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评价,避免笼统地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教师已有的能力素质、年龄等状况,注重不同职务对教师的要求,以评价在职培训活动是否使教师达到该职务的能力素质要求。

  第二,评价要注重过程。教师能力的形成并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养锻炼。尤其是针对着重提升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或培训的时间有限,较为短暂,但教师能力并未能随着培训的结束而形成,因此教师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形成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对教师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评价,定期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价,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激励教师能力素质的最终形成。

  第三,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培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最好办法是让教师进入到企业工作岗位进行锻炼、实习,与先进的生产车间、技艺进行直接接触。在地方本科院校对参与培训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参与,企业最能了解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与否,因此需要将企业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更新职称评定标准,及时反馈激励

  地方本科院校需建立相应的机制,包括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及薪资涨幅机制,对参与在职培训的教师提供激励。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更新职称评定标准。尽管现有的政策法规中已规定要将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山东省已有地方本科院校也对此作出相关规定,但是却没有颁布具体的实施方案,亟需更新现有的机制。地方本科院校务必更新职称评定标准,将教师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及评价结果纳入到职称评定的参考范围中,使教师在这样的动力下能在培训中积极表现、主动参与。

  出于对职称评定的期望,教师会调整自身,投入到在职培训活动中,进而提高培训活动的效果。

  其次,地方本科院校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奖励,可以参照其在参与在职培训活动中的表现,对其实行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一些学校将教师在参与在职培训活动的表现与年度奖惩相结合,对于参培积极性高、评价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对其进行年终奖励,极大地激励教师。另外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将教师的评优工作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给予教师精神奖励。良好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教师参与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可加强此方面的探索,探讨多种形式的奖励。

  (三)政府方面

  1.制定政策,提供保障

  2012 年山东省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 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健全教师培养提升和激励制度等措施,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4 年 5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要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2014 年 6 月颁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和锻炼。目前并没有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政策文件,不能对在职培训活动给予政策指导和保障。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政府需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一,规划在职培训的工作规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在职培训工作主要参照《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进行,所有的高等学校统一按照此章程进行在职培训工作,未能体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特殊性。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规程应明确规定参与培训各部门的职责,对培训进行积极组织,规定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多种形式,另外需要明确指出在职培训的保障及待遇等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政府在对在职培训形式进行规定时,应考虑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职称、已有经验及个人需求等多方面,按照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来确定培训内容、形式,以保证在职培训活动的适宜性。

  第二,建设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将产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进行职责划分和组织,并赋予法律效力。应用型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出台产学研机制的相关法律政策。产学研合作机制中涉及到产业、学校和科研部门等各部分的组织及职责,因此我们所要构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应对产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使各部门各司其职,推动机制的顺利运作。产学研合作机制的范围不仅包括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及资格制定等方面,也可对产学研合作的范围进行拓展,将范围延伸到对教师的培养教育中,将产学研合作拓宽到对教师的在职培训中来。产学研机制应将在职培训纳入到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中来,利用产业、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的优势,进行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实现资源价值的提升。

  第三,制定资金支持政策。《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报告》中指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资金不足的现状,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转型试点高校特殊支持。本文调查结果也显示,教师面临的困境中包括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大的问题。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牵涉到培训场地、设备及师资等要素,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需制定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解决当前面临的资金困境,为参培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费用补助,为培训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政府的资金支持政策也可适用于在职培训的其他领域,例如对培训师资的引进及建设、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训网络的构建等方面。

  第四,构建教师标准,包括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水平评价标准和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在推动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促进学校转型及教师的发展等方面作为期望效果,因此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也需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并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条件来选择培训内容及形式。为此,应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制定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对在职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另外,亟需制定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本文将双师型作为一种视角,对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的问题进行审视,从此视角对其进行策略构建,实际上期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活动朝着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也可成为在职培训活动的评价标准,按照此标准对教师的参培情况进行评定,激励教师的双师型成长。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可以为在职培训活动提供参照及借鉴,在组织在职培训活动时,应率先考虑所选的培训内容是否能推动教师的双师型成长。政府应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角度,制定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及在职培训活动提供标准。

  2.建设机构,构建网络

  培训机构以其完善的设备和雄厚的培训师资,能切实为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提供基础条件。现有的培训机构无外乎以下几种:本校、国内外其他高等学校、培训中心及基地,以及企业生产实习车间等部门。1986 年国家教委要求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并依托大学建立了高等师范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对高校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此外,省级高师教师数据库的建立,将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活动转换为学分,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从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的角度来讲,上述培训机构以其完备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可以较好地胜任此项任务。但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在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从提升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角度来讲,现有的培训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加强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及基地建设。

  目前全国建立了 50 多所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也依托高职院校在济南、德州、滨州等地建立了公共实训中心,在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也建立了重点实训中心、实验室等,这些培训机构日渐成熟,对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技能的训练有极大的作用。目前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可利用已有的机构,作为举办培训活动的场所。为此,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对现有的高职教师培训基地及公共实训中心等的利用,使地方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互不冲突,发挥培训机构的效果。

  政府需加快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及培训机构的的建设,因此,政府可与学校联合出资,在地方本科院校设立实训室等机构,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提供机构。政府也可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依托地方本科院校,建设服务于周边地区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训中心。同时,实现培训机构的网络化覆盖,通过网络资源使教师参与在职培训活动时有所选择,并对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进行网上记录,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避免教师重复参与在职培训,实现在职培训网络和机构的建设。

  3.吸引师资,壮大队伍

  培训师资是培训活动的关键因素,其能力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在职培训的效果。政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应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师资队伍中不可缺少双师型教师的存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就是引进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政府可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等单位聘请,也可从实训中心、职教师资储备库及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的已有教师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师资选择时,政府需制定相应的薪资及奖励政策,对其进行薪资报酬。另外,政府需将教师指导在职培训活动的时间纳入到其实践教学时间中,鼓励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训练活动。

  其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两阶段进行培养。在接受职前教育的阶段,需加强对教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训练。在职后教育阶段,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工作数年,具备一定的经验的现状,应重视通过职后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进行重塑,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并将其作为培训师资。

  最后,建立师资储备库。师资储备库的建立,可为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师资方面的参考,并能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及培训机构的在线预览,节约了时间,有效避免空间、地域的限制。师资储备库应将符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进行统计,并记录其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长、次数及基本活动情况,将这些情况作为其他教育活动师资选择的依据。政府建立师资储备库,可将符合从事地方本科院校培训活动的教师进行统计,记录其参与培训情况,并对其进行奖励,作为可持续的资源进行利用,为未来的在职培训活动提供参照。在建立师资储备库的同时,需严格制定师资标准,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明确规定,严格标准,确保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4.鼓励企业,政策优惠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提出政府要制定政策,以促进企业的参与。首先,政府需制定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多种形式支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在本单位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以供其实训。除此之外,也可将企业参与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作为对企业参与的鼓励。

  另外,政府需制定优惠政策,给予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以降低企业参与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建设及学生培养、教师培训的成本,目前国家及山东省政府的相关文件中指出,要对企业在高校设立的基地与捐赠的设备都予以税收优惠,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政府还需要制定土地及捐资奖励政策,多方面支持企业的参与,为企业加入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提供支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