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引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10579字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高等数学作为文化课,要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教育。李大潜院士指出:“整个数学的发展史是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不仅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是解释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支柱。数学教育对于启迪心智、增进素质、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得到空前普遍的重视。”数学素质是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好的数学运用能力。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但不是纯粹的就业,它关系到学生的从业、就业以及岗位的转型,因此,课程体系不能过分专业化,应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应用能力提供保障。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等教授认为:“数量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已经成为公民基本的素质和能力,他们能帮助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际上,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符号与句法、词汇和术语已经成为表述关系和模式的通用工具。”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化;课程要充分体现“必需够用,服务专业”的原则,为学生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服务。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为了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在总课时未增加的状况下,高职数学课时被减少和压缩,于是对高职数学的定位问题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学生就业和持续发展服务,应按照学科体系开设;另一种则认为,数学课程学生在高中已经学过,掌握的数学内容基本够用,在高职教育阶段不必要再开设,可以看到,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坚持高等数学课程学科本位,片面追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理论的逻辑性,忽视讲课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造成高等数学课程逐步失去学生的兴趣,从而使高职数学开设的必要性受到质疑。认为高职没有必要开设数学课,于是纷纷“砍掉”,或者大幅度削减课程的课时,有些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开设数学课程,于是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文化底蕴薄弱、专业面窄、适应能力较差,以致学生岗位技能好像提高了,但职业核心能力、转岗适应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普遍缺乏,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职数学课程的定位研究,已从“应不应该开设的问题?”转向“如何开设以及如何开好的问题?”以“服务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开设高职数学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数学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共识。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各行业第一线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基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种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语言,高职院校的理工科及管理类专业一般都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掌握高职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以及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重点研究分析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原因,指出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与思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课程教材的改革、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的重建以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诸多方面,提出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提供借鉴。

  1.2.2 研究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其自身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高职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要在满足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保持高等教育层次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业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在基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上,深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1 基于专业服务可以促进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各专业的数学教学中融入专业实际应用的思想,强化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现实问题间的联系与对接,以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明确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自觉地掌握高等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运用高等数学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在重视学生素质培育的基础上,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重点。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被引入到高职院校之后,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职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可以通过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引入到高职数学课堂,建立数学与专业的直接联系,真正发挥数学的应用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之中,是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数学方法的推导和数学理论的分析之上的,可以说,经济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真正得到充实和发展。因此,在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恰当地选择专业案例,应用高等数学方法找出经济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这些经济函数的特征,以便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作出决策。

  教师也可介绍高等数学在财经类专业上更广泛的一些应用,将数学与经济学充分对接,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使学生充分了解经济数学的应用背景。

  在导数的教学中,可通过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问题和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问题引出导数概念,顺便也可介绍电流模型、细杆的线密度模型、边际成本模型和化学反应速度模型等,强化学生对导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在不同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模式,使学生体验到所学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增强了课程学习的可操作性。

  1.2.2.2 基于专业服务可以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基于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师不能只讲授知识,而应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展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抓住重点,不但要会学数学,而且要会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针对专业的实际应用,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大量专业实例,结合学生特点,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开放式学习,课堂上积极采用启发式、分层式教学和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应用水平。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理论时,给学生创设与专业有关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构建“实际问题—合作讨论—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教师讲评”的数学教学模式。

  此外,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难点,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视觉、立体感和动态意义上的不足,拓宽创造性学习的通道,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和学生掌握。

  高职数学教学通过融入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打破原有高职数学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建模活动中,需要用到研究性、探究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高等数学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建模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定会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2.2.3 基于专业服务可以促进高职数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高职教育理念,不仅要关注高等数学的素质培育功能,加强数学教学的理论性研究,而且要加强与学校各专业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状况、特点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各专业课程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并将其融入到不同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样一来,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都可作为相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在专业中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数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发展自己与专业变革需要相适应的各种能力。数学教师必须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自己的专业性数学教学能力。要搞清相关专业的能力标准,有针对性的开展高等数学教学,熟练进行数学软件的操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教科研工作能力。可见,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历层次提出了新的标准,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及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促进高等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重要前提。

  1.3 研究的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离开了主体能动性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发展。其一,在建构主义看来,个体学习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只能由学习者个体基于生活中形成的经验背景建构新的知识技能,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选择、加工、建构信息的过程。因此,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要提供有利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认知工具,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其二,认知主体的认知既是个体内部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建构。知识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必须会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脉络下,知识的社会协商、交互及实践的产物。学习过程的发生、发展是一定意义的社会建构,这些特性必然决定了高等数学教学要有助于学习者交流,提倡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达到个人与团队之间观点、经验的交互,进而提升个人的知识理解;重视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和情境化的教学内容。

  1.3.1.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人的个别差异,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开放的,它还坚持人的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它关注学生起点行为及个体优势,强调学生潜能的发挥。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且对于数学教学领域的发展也将注入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专业服务的数学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它是实现开发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主渠道。针对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明确化、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必须转换,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教学场所也应该实现多功能化。

  成功智力是个人获得成功所必须的一组能力,它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部分组成。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学业智力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对其职业能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实践性智力,而经验又是实践智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经验对智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兼顾学生学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更应强调具体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高等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应建立以开发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1.3.1.3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景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视知识为一种基于情景的活动,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了技能,同时认为,学习是情境性活动,学习被理解为是整体的、不可分的社会实践,是现实世界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其次,情景学习还融入了社会建构主义与人类学观点,从参与的视角考虑学习,认为学习者应是完整的人,这不仅表明与特定活动的关系,还暗示着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最后,情景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获得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从情景学习理论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首先,要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这种情景关注的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足以影响他们进行有意义建构的环境创设,使学习者在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中有机会生成问题、提出相关假设,进而解决问题,形成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然而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终究与实际的工作环境有别,这就要求要根据课堂教学、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第二课堂的教学要求,尽量将学生学习内容的选取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的真实情境相一致或相近的职业情境,使学生通过虚拟或仿真的情境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建构高等数学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在实际的高等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中,会存在大量的默会知识,这些难以进行明确教学的隐性知识,仅隐含于知识与人、情境产生互动的共同的实践之中,因此,要特别关注设计支持隐性知识发展的情境,使学习者通过“合法的边缘参与”,让隐含在人的行为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境中的隐性知识,内化为自身活动的能力。

  最后,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参与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取得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逐步从合法的边缘参与过渡到实践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协商的、社会的,是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各种互动与联结,传递学习共同体的经验、价值观与社会规范,是个体不断建构知识技能的过程。

  1.3.2 现实依据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是数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特点,教学过程必须能够丰富和发展学习者的个性。高职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学习专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使学生终生受益。

  1.3.2.1 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的最大发展就是应用,它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或间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数学技术,它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就使得数学素养已成为公民基本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数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的高职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在专业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教学中不关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3.2.2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产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经济生活的日益纷繁复杂,越来越离不开数学的理论、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支持,这就使得社会对公民素质有了新的要求。科学精神与理性思维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必备的素质,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实际上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需要,不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要想在未来的事业中取得进步、得到发展,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理念与创造性的技能,而这些都离不开高等数学的学习和培养。

  1.3.2.3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就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达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容易就业或就业后容易提高的一种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现代化,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育应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和谐的人的全面的素质发展转变;从人的“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基于专业服务的基础上,开展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必须与学生的发展相一致,使高等数学教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把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与高等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融入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开发性,彰显高职教育数学教学特色。

  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不应过多强调其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及延伸,强调其应用性、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职数学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到面对所有学生,从被动学习数学转到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建构学习,从强调“学科中心”到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量化研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优质就业创造条件,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已经不单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技术,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开展高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日本职业教育通过建立综合高中,加强职业课程的专业化,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韩国在课程编排上,十分重视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针对专业不同,而有所调整,如:在电子技术专业,数学课 80 学时,被分为 2 个模块,一块是公共数学,包括指数函数、微分、积分和重积分等,要求所有学生必修;另一块为电子数学,编在专业课范围内,讲授排列组合、向量、级数和微分方程等内容,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服务。澳大利亚是基于“能力单元”发展历程,安排并组织教学,首先确定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关键项目,然后转换成特定的课程,最主要特色是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相对灵活,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加了现场研究、不同时间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以及协议学习等,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小组和学习环境。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应用的重要性,数学教材提出要适应学生的心里自然发展,数学教学不过分强调形式的训练,重视其应用,密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通常以函数思想和空间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了基础课的学习测试,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环节。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教学的基本理论,反对实行时间过早、范围狭窄的专门化训练,在关注职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强调公共文化知识教学的必要性。美国的职业教育不以教授知识为目的,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视文化基础课程的能力培养,开展演讲课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及语言表达能力,开设应用数学课解决专业的实际应用问题,职业教学十分重视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学习国外高职教育教学经验,从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大都借鉴发达国家模块化教育理论的思想。模块化教育主要指 MES 和 CBE 两种模式。MES 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称为“任务模块”。CBE 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模式的共性是都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能力化。

  1.4.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职教界通过借鉴学习、实践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国内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借鉴这一教育思想之后,首先是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反复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后将其扩大到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目前对高等数学存在的模块划分有多种形式:如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 3 个教学模块:即:数学理论(基本模块)、数学实验(扩展模块)和数学建模(开发模块);有的学校也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把高等数学课程设计为:极限模块(一元和多元函数、极限、连续)、微分模块(一元和多元函数导数与微分)、积分模块(不定积分、定积分、重积分、线积分和面积分)、级数模块和方程模块等;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提出多模块分层教学,把高等数学课程分为 3 个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和提高模块;天津机电职院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采用“共用基础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天津电子信息职院的王莉华、孙晓晔认为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必修模块”、“限定选修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等等。

  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概括为“内容压缩型”,其特征是把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通过删繁就简将数学内容压缩为若干模块,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学习。在这个阶段,除删掉或者减少复杂的数学理论推导和证明外,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第二阶段称为“内容整合型”,将传统的数学知识整合为若干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添加了一些数学知识的应用内容,教材中增加了部分专业实例。虽然这一阶段较之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整合了高等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其次是开始突出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但每个模块内容仍保留了数学课程原有的逻辑体系,重点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前后关系,以及依然注重数学计算方法与技巧的训练。目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已进入到第三阶段 “模块案例结合型”的模式,即:

  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数学模块与专业案例一体化,将数学与专业融合起来,同时通过数学软件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提倡使用计算机技术整合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虽然改革的方向是合理和正确的,也符合《教高(16 号)文件》精神,但是这项课程改革还只是起步阶段,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仍然处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研读,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公共课方面的作法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一是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过程,要适应学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高职数学知识是所有知识中最稳定、最持久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三是高等数学教学应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应用性。因此,高职数学课程要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改革高等数学的学科型架构,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以知识的必需够用为度,打破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实现时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步伐,尽管高职院校的数学工作者对高等数学课程如何为专业服务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目前还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只是说得多,做得少;理论分析多,实践探索少,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必需作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影响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关因素。

  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探讨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与思路,针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教材编写与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提出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基于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在高职不同专业的应用举例,研究得出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将数学建模活动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之中,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实施建模案例式教学,是强化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服务的重要举措。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

  1.6.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阅读中外相关文献,并对重点文献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寻找思路。

  调查研究法:选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认真分析,明确影响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有关因素。

  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对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思考与建议。

  1.6.2 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探索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的技术路线为:

  论文摘要

  1.6.3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之中,同时,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积极实施建模案例式教学,为基于专业服务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