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老子道德思想内涵及其对德育的启示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45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高校德育教育中老子道德思想的引入研究
【第2部分】 老子道德思想内涵及其对德育的启示绪论
【第3部分】老子及其道德思想概述
【第4部分】老子道德思想评析
【第5部分】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老子道德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第7部分】高校德育中老子道德思想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是中华文化赋予当代中国的重要历史财富。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沿袭至今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儒家之外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却受制于教育观念及教育政策执行的限制而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尊重。

  老子的《道德经》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万经之主”,对中国社会、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及宗教、生态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老子认为 ,道乃万物之本源,天地之母。他以“道”为核心,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开创了我国古代思想的先河。对民族品格养成,社会政治更替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状况是,今人对老子道德思想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解,对其在当代高校德育中的价值缺乏深刻有效的认识。而放眼世界,其国际意义随着当代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民族复兴的历程而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学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奥秘,寻求道德经中蕴含的文明源流,深究老子思想的智慧。尼采说过,老子思想“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1](P11)在今天,全面认识和发掘老子道德思想资源并加以借鉴和利用,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的高校德育生态正面临着多种思想和价值观的洗礼和冲击。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底蕴的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理念也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着西方纷至沓来的各种教育观念的冲击和挑战。面对着现实生活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人们对道德反思与实践的检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植根当前高校德育的现实问题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一方面拓展了高校德育研究新领域,并以现实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探讨了老子道德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弥补了学术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丰富高校德育的内容,将老子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主张及其方法观点纳入到高校德育的情境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校德育的内容。

  (2)现实意义:老子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尤其是独特的道德教育方法,如:“不言之教”的潜移默化法,“柔弱胜刚强”的情感教育法等等,如果在德育过程中运用得当,将能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此外,本研究致力于引导高校德育工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特别是老子道德思想的经典判断中汲取教育智慧并投射到现实的德育实践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应用意义与现实导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老子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流,学术界人士对其深入研究,当代学者也从多重角度分析了老子道德思想的内容、主张、方法等。

  (1)对老子思想中道德内容的研究

  在对老子的哲学思想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内容上,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和论述,如台湾学者魏元珪指出:“《古史辨》中所收录有关老子其人其书辨证之论者,较显著的有胡适、钱玄同、冯友兰、梁启超、顾颉刚、叶青、高亨、马叙伦、钱穆、张福庆、熊伟、唐兰、郭沫若、罗根泽、张煦、张寿林、黄方刚、张季同等,其中有的予以肯定、有的予以否定,大多是民国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考证。大抵言之,胡适先生是肯定老子其人其书的,而梁启超、钱穆、顾颉刚诸氏则皆提相反的论调。”[2](P109)华中科技大学的高恒忠指出:老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四我”、“三绝”、“三弃”、“三宝”这几方面。学者曹自立指出,在老子的教育思想中,老子主要强调对教育者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合适的教育。广州大学的李少成则从宏观上概括和论述了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认为:老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以“道”为主旨,用“水”和“赤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1932 年毛邦伟先生出版的《中国教育史》,在第一章第七节“诸家”篇论述了老子教育思想。《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道家道教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哲学史》等著作都有涉及老子的教育思想。道德基础理论类的著作,如《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德育新论》等。曾宪年在《老子领导思想研究》中阐述了老子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认为《道德经》所揭示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与财物及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矛盾、人自身所具有的难以克服的本性等,从本质上没有变化。从人的生存环境上看,人类甚或在多维的时空之中,生存于生命的周边环境与历史所组成的具体境遇之中。

  (2)对老子思想中道德教育价值的研究

  在老子关于道德教育价值的问题上,广州大学李少成概括出三个原则:正面教育、立足于当下、有名而止。邵秀玲、刘国强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把老子的教育原则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行不言之教、以不救救人、无用之用、正言若反、得意妄言、谋于未发与图难于易。南怀瑾在《老子他说》一书中还将道家思想比喻成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并阐述到“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其通过讲述老子思想在一个个历史故事中的巧妙运用,论述了老子思想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3)对老子思想中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

  在老子道德教育方法的问题上,学术界研究的比较详细。安晓斌认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行不言之教“,张宜雷在文章中很好的解释了现实中如何做到: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谭静、主要从”无为“上分。杨润根在《发现老子》中对老子关于”无欲返朴“思想做了深入的阐述。他认为”无欲“即无限的和普遍的欲求。它不是指没有欲望,而只是对个人私欲的否定超越和由这种否定超越所达到的普遍无限的公欲。而”公欲“同样是”有欲“的范畴,它是与整个世界与道保持一致融为一体的普遍无限的欲望与追求。他认为”道“以及所创造的万物都是有意志、目的和欲望的。当人类的意志和目的与道的意志和目的相违背,而以自身意志和目的作为其欲望的主导时,人类也就从道所创造的普遍无限的存在物堕落为片面有限的存在物。人只要与自己天生的本性保持一致,便是道的目的和欲求的实现。人应将自身看作是普遍无限的世界的存在物,采取一种与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协调一致融为一体的普遍无限的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整个世界的欲求为欲求,并在世界的普遍无限的目的与欲求的实现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与欲求。

  (4)对老子思想与德育关系的研究

  李英华著《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认为: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根本,”道“赋予世界万物的存在、发展的特性、规律,由宇宙万物的”德“表现出来,”德“充分体现了 ”道“的性质。”道“与”德“有着很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包含德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张祥浩著的《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论述了老子教育人们要尊道贵德,要有柔弱胜刚强的思考、谋略,而且主张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启发民智,采用行无为之教的教育方法。邓球柏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叙述了老子以”道“为本的世界观教育,上德不德的道德观教育,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教育,阐明了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吕锡深在其论文《论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充分肯定了道家的道德教化功能,并探讨了道家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方法,揭示其对今天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李少成在《老子教育思想阐释与分析批判》文中充分肯定了老子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的正、反二方面的影响。张世欣的《试论”法自然“的道家德育思想》一文中,提出”无为“”不争“是重要的德育方法。

  学界许多学者都撰文从不同视角对老子德育思想做了分析研究。但就现有文献来看,至今对老子德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对于老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尚缺乏新意,特别是对老子道德思想在当前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价值尚无充分认识。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老子已有悠久的历史,如韩国学者金荣沃著有《老子自然哲学中的”无为“之功能》。英国科学家卡普拉所写的《物理学之道》专门探讨现代物理学与东方哲学的汇通,给予老子哲学思想以极大的肯定。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盛赞老子(《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唾手可得。“[1](P11)此外,老子的治国思想倍受关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对老子就偏爱有加,其书房中就悬挂有老子的佳句。他晚年致力研读老子思想,丰富其已经成型的存在主义思想,并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合作翻译了《老子》。[3](P32)推动了其在欧洲的传播。德国的管理学家施万费尔德《以静制动老子管理学》一书甚至将老子思想作为其管理学理论的本源,用两千年前的思想来探讨现代的管理艺术。[4](P4)1988 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治国方略,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宣传、介绍、研究老子的热潮。国外学者研究老子,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如:日本奈良朝以前,在推古天皇的圣德太子的《御制三经义疏》中已明确征引《老子》。进入德川时代,出现了日本的铜活字或木活字《老子》,主要是河上公注本与林希逸注本。韩国学者朴世堂于 1860 年著有《新注道德经》二卷。另外一种研究老子之法,乃是从对比的角度,引出外国学者与老子同样的思想体系。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文献法是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的前人研究成果和学术平台,对文献进行分类、摘编、辑录、整理和运用,并发现和驾驭学术观点及规律的过程。本研究在我国古代和现代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面收集素材,查阅大量古代和现代的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学习、分析、探索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获得的素材进行梳理、分类,拓展了研究老子德育思想的视野,为本研究打好了厚实的基础。

  (2)归纳法

  本研究在归纳老子道德思想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和主要依据进行论证。通过老子道德思想的不同主张的详细阐释与引申,阐明和论证老子道德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3)文本解读法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但意义非常深刻,不直接读原典,不精读,怎能正确理解文章原意?本研究通过自己走进文本,认真研读原文,走近作者,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4)历史分析法

  本研究在分析老子道德思想的起源及老子道德思想在当代如何继承与发展的内容中,运用了历史考察的方法,重点是基于历史的视角客观总结了老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并就其消极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切实的继承策略。

  1.3.2 创新之处

  本研究从高校德育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老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展开,从老子道德思想的价值到现实问题的分析再到老子道德思想的启示及运用策略的相关研究。深化了老子道德思想与高校德育的关系维度。

  (1)基于辩证法的视角,使本研究在问题与对策、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分裂和冲突得到了恰当的消融与统一,内在的揭示了老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客观审视了高校德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2)从老子道德思想中挖掘出符合当前高校德育的理论观点,对照现实问题进行思维关联和实践反思,从全新视角为当代高校德育开辟并拓展了更为宽阔的研究视域与行动模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