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科学认识网络“正能量”的深刻内涵
4.1 网络“正能量”的性质分析
4.1.1 网络正能量的主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形态,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种变革、开放和发展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烦乱复杂,思想文化领域是国家今后发展的重要领域,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整个民族和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当代中国,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网络能够传递“正能量”,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网络也参杂大量的“负能量”,污染网络环境,扭曲正确价值观,让社会和民族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也更是对网络“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行动向导。社会需要“正能量”,网络“正能量”是建设民族的精神家园,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网络“正能量”就是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网络“正能量”的核心价值的主导是依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4.1.2 网络“正能量”的内容是正面信息的集合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网络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的平台,甚至信息的传递已经发展为以平台为依托,呈现放射性的多元化发展。信息的传播就像泉水一样,以某一个泉眼为中心,发射性向四处流淌,信息的传递是迅速并且无序的,网络的虚拟性成为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网络开放性使信息上午传递变得无序和多元化。网络“正能量”正式甄别众多网络信息的有效载体,是正面信息的正面集合,传递给社会和人员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网络“正能量”的存在,网络这个庞大载体将变得杂乱无章,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网络甚至会成为不法分子宣传和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正是网络“正能量”的存在,就像一面旗帜,一座黑暗中的灯塔,指导迷茫的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正能量”的信息现在已经与网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正能量目前已经无形存在于网络这个大的媒介之中。微博微信和腾讯的某款聊天软件目前已经完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微博更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经有 122 位全国人大代表、166 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新浪微博专区开通了微博。很多代表委员将自己准备的“两会”议案、提案和建议发到微博上,和网友互动,并将反馈意见收集用以完善议案、提案,以便更好地反映民意。还有目前非常流行的网络打拐,网络寻人,慈善募捐等等都是网络平台优于传统的打拐和募捐,互联网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传递途径。目前微博大 V 的一句募捐倡议,分分钟间就会有多人回应并且用快到无法想象的速度传遍全球!那些需要善款救助的人们很快就会得到全球的人回应。网络打拐是 2011 年新出现的一种网络援助活动,意在帮助那些因为儿女被拐卖失去亲人沉浸在悲痛中的父母们找到自己孩子。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在微博传播的历史上,这是一起值得被铭记的事件。一时间,微博与“打拐”分别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关键词。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也开创了互联网领域一项新的用途,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民族团结,都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互联网就好像有了指明灯,从此有了前进的方向,服务于民族、服务于大众。微博打拐短短两周就吸引 57 万多名网民参与,接到近千张网友上传的照片,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 6 个,目前已经被顺利解救。微博打拐行动开展以来,收效颇丰,无数被拐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微博“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温暖的家庭,“微博打拐”在公安侦查打击拐卖儿童案件的层面上更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微博打拐为公安系统破获拐卖犯罪行为提供了大量及时可靠的线索,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极大的提高了拐卖的破案率,打消了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人机关系纽带的淡化,网络打拐成为了一种打拐新势力。这是那么强大的力量,多么振奋人心的举动,足以见得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净化网络环境,传递网络正能量势在必行。不仅仅是微博打拐,目前广电总局大力限制电视电影业那些粗疏低陋的作品的播放,取而代之的是红色大剧和具有正能量的作品播出。网络募捐也是一个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有效榜样,就连最基本的网络聊天软件都开发了关联联系人的功能,让那些失球多年联系的亲戚朋友能够重新通过网络走在一起,这都是一种有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正能量。就连习总书记新年贺词中也多次提到了网络热词,一句“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不仅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也传递了网络的重要性。网络的正面信息无处不在,而这些正面信息的集合也就是网络“正能量”的内容。
4.1.3 网络“正能量”的蕴含是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
大家都知道,社会需要正能量,正能量的内容是正面信息的集合,那么正能量实质是什么呢?也就是说网络“正能量”的蕴含是什么?“正能量”就是那些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动力和情感,它的存在能够激发自我的内在潜能,促进民族和谐,它已经逐渐成为民族符号,民众的精神寄托。网络“正能量”所涵盖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凡是那些积极奋进、赐予力量让生活更加美好、鼓舞人不断追求的人和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正能量的存在让社会充满能量,世界充满爱,拉近了如今日渐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民资更加的团结。
网络“正能量”的作用是传递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这是赋予网络“正能量”使命,也是网络“正能量”存在的内涵。目前网络上“正能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存在的,网络的不断更新成就了网络“正能量”的更多新的形式。无论是互联网网站、网络聊天工具、网络传媒还是电视媒体,每一个网络媒介都有“正能量”的存在,他们传递的主流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信息。2014 年随着地方官员的相继落马,两岸三地明星也出现多起因为吸毒或者嫖娼而锒铛入狱,为防止腐败和歪风败俗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民生活,国家和广电总局做出多项举措,传递正能量。首先,在防腐倡廉的主基调下,广电总局和网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打击伤风败俗和那些有生活污点的艺人明星,及时抵制“负能量”的歪风邪气,传递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一系列举措包括那些有污点的明星暂时不能参加公众性综艺节目和电影电视作品,这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告诫,惩罚那些已经有过过失的明星,告诫那些即将步入歧途的艺人或者大众,人生步入歧途那结果将是惨痛的,无论是声誉、金钱还是家庭,都将毁于一旦。这种举措及时阻止了“负能量”的持续发酵,同时也将“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将其蕴含传达给大众,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
4.2 网络“正能量”的价值分析
4.2.1 构成理性文明的精神格局
网络“正能量”已经不再是科技领域的新名词,而是用来给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希望和力量、鼓舞人不断追求和奋进、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情感。当前法制社会,法制健全,受法制制约,社会安定和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懂法,相信大部分是因为不懂法才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么为了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如何去维护社会安定和稳定是值得思考的,法制的条条框框制约和强制性让他在民众中变得陌生,脱离了群众。而网络“正能量”因其自身的特点,起源于网民之中同时又融入广大网民之中,让网民不会排挤,更加容易接受。同时网络“正能量”不同与法制的强制教育,它侧重于情感的感化,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同时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正能量的作用。在目前互联网虚假信息、电话诈骗、网络色情横行的现代社会,网络“正能量”以其善良、宽容、正义的品格,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独树一帜,让网民相信世界不乏美好和善良。社会需要以豁达、进取、博爱、感恩、信任、愉悦、充实等正面能量来消除空虚、自私、邪恶、负义、猜疑、沮丧、消沉等负面能量。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正能量构成理性文明的精神格局。
4.2.2 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气场
网络“正能量”就像虚拟世界里一缕清风,吹走了污秽的流言蜚语,同时也给互联网络平台吹来了一缕芳香,一股风清气正的文化之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日益增多,网络平台出现了太多负面信息,干扰网民价值观的判断。社会迫切需要正能量,正能量可以说是中国民族道德观的伟大传承,几千年的道德文明都体现在网络“正能量”传递上。正能量的传递本身就是一个教人礼义廉耻、互利互助、乐观积极心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次次的道德行动,更是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气场。父母是孩童的启蒙老师,文化氛围的确能够改变一个人品行,甚至性格,网络目前就像是广大网民的精神父母,网民从中给养,从中寻找乐趣,从中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但如今网络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而且就掺杂在一些正面信息之中,在查看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野浏览了一些负面报道,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是极其有害的,而且其危害性是不可预知的,它一点点蚕食着网民的道德底线,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正能量”的作用也就再次体现,正能量的出现就像一位苦口婆心的母亲,谆谆劝导着即将走入歧途的孩童。网络“正能量”的广泛传播和快读发展为网络这个时代产物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文化气场,为网络高速的发展披荆斩棘,为网民守卫最后的道德底线。我们需要以网络“正能量”克服周围的负面境遇:压力、挫折、灾难危险,用语言的魅力来调节低潮情绪,把内心的负面能量在无形之中转变为正面的能量。网络“正能量”则给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
4.2.3 建立遏制腐朽的思想护卫
网络传播的多样性使得网络污染日益严重,网络“负能量”肆意传播。一类虚假消息和错误网络舆情,故意散布疾病、矿难、地震、辐射等自然灾害的谣言或者是有关对重大案件或者是关乎民生民情等的小道消息,如“碘盐防辐射”事件等。这一类和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虚假消息,极易造成社会恐慌,造成社会混乱。另外,利用一些人仇官、仇富的心理,将一些普通人的事件有意或无意地引到官员和富人身上,加剧群众对社会的不满,唯恐天下不乱[31] (P21-22).这些虚假的网络信息和网络舆情极大了降低了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当人们面对网络信息无法辨别其真伪时,对网络假信息、错误网络舆情的厌恶往往也会带到现实生活中,使更多虚假的东西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蒙蔽公众,造成社会的恐慌。更有甚者,网络上的错误舆情往往会直接演化为网下行动,造成人们直接对公共事件进行干预,影响公共事件的进程,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甚至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大政府维稳难度和负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消极言论和错误导向会严重误导群众的视听,使得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不利于网络氛围的和谐,严重影响了思想舆论氛围。这些言论会加剧社会的矛盾,使得群众心理失衡,加剧紧张、焦虑、困惑、不满的社会情绪。这些言论不但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也使得群众内心的信任感、安全感缺失,对网络社会甚至是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净化网络环境,遏制网络“负能量”的肆意传播迫在眉睫,网络“正能量”逐渐形成一座堡垒,建立了遏制腐朽的思想护卫。
4.3 防止两种偏向
4.3.1 将网络“正能量”与“负能量”混为一谈
互联网这张虚拟的电网就如浩瀚的星空般浩大,信息量和内容也是也是巨大的,并且信息发布渠道范围广泛,信息更新速度快,这些互联网的特性使得网络监管成为一种摆设。那么网络所传递的能量就需要上网人自身的鉴别和抵制,而网络的信息发布和信息处理一般又坐到真是可靠,同时那些不良信息又具有很大的诱惑性,这样会使那些自控力差,鉴别是非不强,荣誉感不强的部分群体成为网络“负能量”的拥趸,甚至成为他们的傀儡。网络媒体从诞生那天起,便陷入了虚假信息泛滥的危机之中,而这些虚假信息是真假难辨的。首先,互联网的用户鱼龙混杂,除了正规的从业人员,还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网民,他们可以通过博客、聊天室、BBS、微博等传播真假难辨的相关信息;第二,目前我国部分论坛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一些商业化浓厚的网络媒体为了增加点击率,吸引人气,增加会员,可以说不惜一切手段达到自己目的,像常用的炒作“八卦传闻”、“虚假广告”等等,其中大部分是不真实的且存在一定的负面信息的。但在商家炒作后,让网民是难以分辨的;第三,互联网行业竞争尤为激烈,一些网站为了脱颖而出,就会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而这其中有些消息是未经核实的,真假难辨,一些正能量事件就有可能变为危害社会的“负能量”,目前信息传递的传播途径也由传统的传播变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等,网民不仅是信息的受体,信息的终点站,转变为中转站,变为信息传播者,这种复杂的传播模式,使得网络信息变得更加不可靠和难以分辨;第四,信息的真实性和积极性难以及时考量,或者信息本身就存在不透明和模糊。这些网络特点使得信息是否健康,是否积极变得真假难辨,加之一些“负能量”信息甚至更加不择手段诱导,让网络“正能量”和“负能量”混为一谈。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大量出现,干扰网民对事物的客观判断。有些谣言是危害社会治安,危机生命的。例如在山西的一则“地震谣言”,一则地震谣言不胫而走,使得山西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居民在凌晨冒着寒风,都跑到附近空旷的街道上躲避地震,在寒风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29] (P53).这种谣言是真假难辨的,本来是一则充满“正能量”的一则消息,可是一夜之前变成了危害社会治安,降低政府威信,劳民伤财的“负能量”.其实作为一名网民,其实也是一名公民,除了要牢记公民的职责和义务,还要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判断,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4.3.2 将网络“正能量”过分拔高而难以普及
网络“正能量”就是网络中那些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激励作用,对不法分子有警示作用的一句话、一件小事或者一个活动,传递正能量不需要大肆宣传,就是生活中不经意间传递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信息,网络“正能量”的刻意宣传与过分拔高,这都使得网络“正能量”失去原本的意义,变得难以普及。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正能量”应该更加大众化、亲民化。将网络“正能量”过分拔高,其危害性要大于其所要带来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民年龄跨度大,认知能力不同。现在的网民众多,而且年龄跨度大,可能是从几岁的孩童跨越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所以每一个的认知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也就会不同,过分拔高网络“正能量”会使得正能量的作用最大化降低,网络宣传作用会变得年龄段的断层,反而对社会无益;第二,每一位网民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素质高低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过分拔高只能让部分人从中获益,而不排除会有少部分人更加的排挤,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演变成最后极端分子的犯罪心理,危害社会,让网络“正能量”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32] (P41-42);第三,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者主要是网民,网民既是信息的受体,也是信息的传递者,网络“正能量”本身就是草根性和大众化,一个脱离了民众的网络“正能量”就如大树失去了根基一样,终究会枯萎。网络“正能量”来源于大众,就应该融入群众,不脱离群众,应扩大“正能量”的根基,不断扩展正能量的受体人群和正能量的信息量,而不是将网络“正能量”升华,过分拔高而使得难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