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网络“正能量”的传播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7316字

  3 网络“正能量”的传播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3.1 网络正能量的主导作用正在加强
  
  对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大新型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网络交流越来越普及,网络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大众对于新鲜事物不再捕风捉影,而是能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网络正能量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共鸣并且传递下去。网民对于正面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网络信息污染的情况依旧存在。不过大体趋势上讲,随着有关部门加强了监管,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网络正能量信息的主导作用正在加强。

  3.1.1 健康向上的网络信息在越来越多
  
  随着网络媒介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个随着互联网萌生起始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媒介,在经历了初期萌生的混沌之后,管理制度应景而生,管理制度和法律约束加强之后网络信息的质量已经从良莠不齐变得越发向上透明。

  网络从最秘密的、被严格控制的系统发展为今天如此开放多元的、无处不在的系统,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济、社会和 文化体制。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决定了政府的不适当的控制。将抑制互联网的发 展。因而,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必须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符合网络发展的规律。随着政府对网络传播的重视和正确干预,网络的信息传播也已经越来越澄清透明,网络诚然已经衍生成为一个良好信息的载体。网络上健康向上的信息和言论越来越多,一张正向信息的网络也悄然形成,笼罩在网络媒体之上,发挥着它的正向的引导作用。

  正能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江振华医生用行动诠释了“正能量”的真谛。他用自己的全身力气完成了最后两台手术后倒下了。采访中,感动的泪水打湿了采访本。其中江医生的一句“病人交给了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到底,手术继续。”在手术台上说的这句话,特别掷地有声,后来此话一度成为国内众多媒体的述评对象,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江医生的事迹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网友、微博达人纷纷转发消息,充分利用网络为江医生寻求肝源,江医生的事迹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包括新浪、腾讯、搜狐等 55 家网站予以转载,国内数家权威媒体评价他为“当代的白求恩”.这就是正能量的力量,一种在平凡不过却又影响巨大的力量。

  3.1.2 网民对正面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网络的兴起在人群之中也引发的不小的反响,网络的应用热潮也迅速在人民当中弥散开来,大多数的人们由最开始的排斥到尝试接受,网络如今已经成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媒介工具。无论是接受信息、发送信息还是处理信息,网络凭借其独有的优越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网民接受信息的方式由原来的全盘接受演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过滤过程。由于网络前期信息的嘈杂和不正,导致于一段时期内网络媒介的公信力日益下跌,而人们也正在呼吁网络信息的正确性和有利性应该得到良好的保障,不然信息社会的口号也只是空穴来风、空中楼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媒介的迅速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把握,以及网民公共素质的提高,使得网络信息平台总体的质量大幅上涨。不仅仅网络的信息越来越正面,网民对于正面信息的辨识能力也大幅度提高。能够分清并且谴责某些捕风捉影甚至是杜撰的不实信息。

  既然网民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越来越强,那么网民会忽略掉那些负面的不良信息,对于正面信息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长此以往,网络媒介的初衷就得到了实现。网民从网络中汲取得到的都是正面的信息和资源,对于社会的和谐和道德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网络的正面信息也会越来越充足,网络的发展就越来越迅速。网民在新型社会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会越来越多的从网络中摄取信息,比起过去信息的污染,导致网民信息的获取失真。而有网络信息越发正面这个“因”,就必然有网民获取信息越来越正面这个“果”.二者相互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网民对于正面信息的提高也会越发提高。

  3.1.3 网络管理部门对正面信息的报道越来越重视
  
  信息化是一种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现象。信息化表现为信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 信息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 , 而且表现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 不仅改变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 而且改变着企业组织和 经济结构, 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的组 织形态 ,因而无论是政府还是与网络信息相关的部门,对于信息时代来临这一重大历史变革都会加强手腕完成把控。网络本身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而网络变革是社会总体舆论的变革。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有别于对于传统媒体的监管和把控。

  在网络兴起的初期,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人对他的误解,不少人认为网络是假新闻的温床,旧媒体也把网络媒体视为洪水猛兽。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正了对于网络的态度,这说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是有效和可行的。网络信息的庞杂决定了管理的复杂性,因而这些部门对于网络的监控也越发大力,因为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随时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舆论导向,加之网民数量的庞大,因而网络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互联网超出了政府基于地域的管理和控制,对传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目前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网民网络上的合法权益,因此网络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决定网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互联网信息分类管理的法律框架,大体把互联网信息分成一般信息和专门信息。对于一般信息,要严格规定出禁止传播的信息,划清界限,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钻法律的空子。对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意志形成有害的信息,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惩罚措施,并依照信息污染程度和所造成后果的不良性进行法律框架的构建。专门机构监控和摒除垃圾信息,确立专业信息的权威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对自己专业发展有利的信息。

  随着网络正能量的高速发展,网络管理机构不仅加大了管理监控力度,从另一方面,他们加大对网络能量的宣传力度,不仅从侧面打压了网络负能量的负面影响,也推动了网络正面信息的宣传。让网民看到管理者的决心和网络正能量的正气作用。可以说,网络管理部门对于网络正面信息的把控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网络媒体会建设的越来越正面。

  3.2 网络“负能量”仍对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有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在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正能量的同时,总会掺杂着一些对网民产生误导,并且污染网络环境的负能量。而且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负能量”

  反而越来越猖狂,这是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影响。网络“负能量”往往是那些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28] (P98-101).信息污染问题自人类能够依靠外部媒介传达之日起便存在,而网络的飞速发展将这一问题尖锐化并推向一个顶点。信息污染寄生在各色媒介之中,遁形于斑斓繁冗的网络信息之中。“污”于媒介,将庞杂的信息交流体内增加了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使得信息总体的可利用性降低;“染”于信息接收者,潜移默化之间,负面的信息在各接受者之间传递,将亚健康的思想、有悖于道德的所谓理论散播,造成无论是现实道德环境和网络舆论环境的混乱。信息污染一方面是对于有利、有用信息传播的干扰,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音”,使得信息质量的下跌,对于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信息摄取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对于负面信息的散播,是信息系统的“蛀虫”,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进行毒害。

  3.2.1 各种网络传播中仍存在大量的负面信息
  
  负面信息在网络中的吸引力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大量低俗、欺诈充斥着网络,污染者网络环境,破坏良好的网络秩序。网络“负能量”对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逐渐污染者网络环境,而学生群体作为涉世未深,同时网络应用最为频繁的群体,无疑是网络“负能量”攻击的主要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知群体,是社会知识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因而学生的信仰的对于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享受高等教育、享受方便快捷信息资讯服务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信息污染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冲击影响着学生,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步确立时期,处于道德信仰萌芽和养成时期,道德信仰作为学生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维度,是学生由他律升华到自律的必要引领。信息污染正无声地吞噬着大学生的洞察判断能力,冲击着学生的信仰。

  网络“负能量”大量存在网络之中,并且很多内容是极其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加上我国又对网络犯罪的监管不力,所以网络“负能量”是需要自身去鉴别和抵抗的。一些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和分裂势力,甚至一些邪教势力和恐怖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极端宣传与说教,散布政治谣言和有害于社会稳定团结、进步的言论与思想,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攻击和低毁政府。这些网页有的是拥有独立域名的网站,更多的是挂靠台湾或国外网站的个人网页空间下的中文或英文网页,各个组织的网页之间往往还互相提供链接,彼此吹捧。大多数网页附设 BBS,主要用以发布一些煽动言论或机会信息。这些消极的网络政治群体不但在网络空间活动,而且还抓住机会在网上开展分裂国家、反社会的活动,扩大其消极影响。比如说“法轮功”组织进行大规模的“法轮大法”等邪说宣扬,蛊惑更多无知者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加强了其内部信徒之间的非法联系。有一些网站、论坛、个人网页等网络空间里面寄生着一些张扬生活乏味、一夜情、赌博等颓废、灰暗、消极的网络政治群体。因为在网络空间,网络成员的身份被数字化了、匿名性和虚拟性合二为一,网民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大大减少了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从而很容易摆脱现实社会的规范,放纵自己的行为。网上甚至存在专门的自杀 QQ 群,为企图寻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在群里他们各自讲着着自己故事,与大家交流着各种自杀的方法。曾经在香港的一家社交网站有人发起了“练习自杀”群组,里面竟然吸引了高达 200 名青少年网民注册并疯狂的讨论自杀的方法跟工具。而在日本,在富士山脚下,也曾发生过通过网络进行群体自杀的例子。“在自杀网站特有氛围的感染与刺激下,他们更加强化与坚定了自己潜意识中己有的消极思想。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益革新,世界因为信息传递的快捷不再是孤立的部分,信息传播的途径也由单一趋于多样化。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也使得信息污染的源头和途径更加泛滥和多样,于学生而言,信息的主要获取途径,即是信息污染问题的主要温床就是网络。学生群体在日常学习和娱乐过程中,所必要面对的是对不断更新的信息的处理。然而,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也由于网络的无主性和信息的可伪造性,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尽是有利于自身的信息,加之学生本身的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不成熟,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引导,产生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判断支配了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养成了不正的思想。长期被负面的偏激的信息污染,学生的价值观必定扭曲,道德信仰也必将受到不小的冲击。

  3.2.2 部分网民对负面信息比对正面信息更感兴趣
  
  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它能满足你现实生活所不能取代的身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的心灵得到极大愉悦与满足。而且,相比单一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更能吸引你。负面信息出现与网络的目的就是引起网民注意力,进而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误导、欺诈、利用网民。网络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匿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发布大量负面信息,以获取个人不法利益。

  网络”负能量“充斥着本该纯净的网络环境。网络诈骗、虚假电子邮件、网络赌博、恶意造谣、发布色情信息等等。大量的网络不道德行为严重影响着网络环境的纯净,破坏网络秩序,践踏国家法律尊严。比如 2010 年初娱乐圈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兽兽门“事件,中国第一车模翟凌的几段不雅视频相继被传到网上,不少网友则津津乐道,甚至四处搜集着这些视频。而几乎所有的网站的娱乐版块都把这件事作为头版头条进行报道,相当多的论坛也把”兽兽“的写真放在讨论版的首页,以吸引点击率。对受众个人而言,在传统社会中,个人接触色情信息必须通过到公众世界中去购买黄色报刊、光盘,或去阴暗的色情传播场所,”这多少有点脸面上的难堪,而网络使色情进入个人电脑,个人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轻易的甚至不留痕迹的获取色情信息。特别是大量强行塞入电子信箱的色情信息广告。“[29] (P98-101)诚然,整个社会的道德舆论不仅仅只有网络媒介这一个因素。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这个新兴媒体,凭借着它的高速性和自由性对于传统道德舆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存在负面的影响,这让一些甄别能力不强的人很容易受到控制和把握,这些人除却网民的身份,还是这个社会的公民和重要组成元素,因而这些负面的影响在网络和现实之中都会得到散播,当整个社会的风气收到这种偏激负面的情绪和言论的影响时,社会治安必将引起大的纷乱,对于我们社会和人民的安定造成威胁,因而信息污染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仍然是政府和有关部门首要必须控制的问题之一,也只有在源头解决了信息污染,对于网络和社会的安定,才有保障可言。

  3.2.3 网络负面信息的持续”发酵“导致社会恶性事件
  
  诚然我们的网民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并不排除有部分网民仍然把目光放在一些并不是主流的负面新闻上。这些人喜欢潜伏在网络里捕风捉影,一旦有了一些负面信息的苗头,他们便出来大肆宣扬。用一些自以为正义的方式发表着一些负面而偏激的言论。

  这种情况对整个网络而言是少见的,但是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而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政府多加以把控,维持清洁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的复杂加上网民的言论相对自由,必然导致网络媒介成为了一个大的具有十足影响力的舆论群体。相对于传统社会上的道德舆论来讲,网络媒介的舆论制造效果迅速,且大多不可控。因而网络上网民接受了不良的信息污染势必导致道德舆论的扭曲,掀起轩然大波之后就会对传统的社会道德产生大的冲击。社会的构成因子是人,当网民受到某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偏激的言论的时候,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一旦网络这个信息发源地受到污染,将会折射出巨大的负能量,迅速在网民中间得到散播,以至于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的走向。

  首先,易造成道德判断力弱化。网络既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新闻信息、学术信息、娱乐信息、财经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反动、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良荞不齐。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传播者主动把信息1一些自制力较弱的网民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他们找到网址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些低俗庸俗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猎奇“的心理。信息垃圾的泛滥,会造成网民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弱化。

  其次,易造成人格扭曲。人格是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性相互作用、相互磨合后留下的”烙印“.网络的道德结构多元化。各具地域性、本位性的道德规范都渗透着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判断能力较弱,在这种多元结构下容易造成矛盾的人格道德选择,为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压力。并且,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信息的传播方式表现为一种符号化的交流,大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借助于虚拟网络得到隐匿和篡改,可以任意创造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网上从事活动。他们中也有一些把网络当成现实生活中内心压抑的发泄场所,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到网络中,对逐渐虚拟的网络世界产生依赖,脱离现实社会,最后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两者无法协调的时候,就导致了人格扭曲甚至分裂的状态。[30]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内容不足,形式单一
  
  对于网络上传播甚广的正能量信息来看,这些内容大多在形式上单一乏味,相较于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负面偏激新闻来讲,大多具有说教的口气,这是不能让网民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当网络这个本应该言论自由的平台受到所谓正能量的道德绑架,网民们势必不会愿意去主动接受这些正面的信息,就会被一些负面的不正确的信息所干扰和影响。目前,主流媒体为了抢占流量,主流媒体上的正面信息量也是寥寥无几,大部分板块被其他娱乐八卦或者图片信息所占据,单纯的正能量报道屈指可数。同时,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也都被晒美食、晒美景和晒美颜等炫富攀比行为所占据。究其原因,正能量形式单一且有相对教条化,容易让大众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但是媒介失去公信力之后,正能量的传播也会遭到遏制,这不益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公民之间正面情绪和道德的发展。
  
  3.3.2 负面信息利用网络特性夸张放大
  
  由于网络上网言论的自由性,一些网民为了搏人眼球,不惜夸张一些事实,甚至编造一些不实的信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下,网民不用像现实社会一样对于自己的言论付出过多的责任,因而就有不少人为了炒作为了在网络中找到存在感而费尽心力去编造一些负面的所谓的新闻,利用网络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夸张和扩大,这对于网络信息的正面性积极性和真实性无疑都是不小的考验。目前,负面信息夸大其词,龌蹉诈骗信息遍布网络平台,其内容没有底线,真假难辨,甚至一些色情网站插件明目张胆网络出现在主流媒体之中。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或者心智尚不成熟的年轻人来说,这是极大的诱惑,相对于内容教条化,叛逆的年轻人很容易脱离正轨而沉溺于负面信息。网民言论的难以把握也成为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一旦管理不到位或者稍微有疏漏,就更加助长了这种杜撰的不正之风,一旦不良的信息经过夸张放大在这个平台媒介之内得到了飞速的传播。就会使得真相被埋没,无辜的人受到抨击和侵害,正能量的传播受阻,相反的是负能量和负面的情绪从网络之中传播弥散到现实社会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3.3.3 政府网监部门对网络”负能量“监管不力
  
  由于网络本身的言论自由和虚拟性,一些网民的言论我们难以把握,那么政府对于这类信息的监管就更加困难,所以工作过程中一定会有疏忽,导致充斥着负能量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开来,造成恶劣的影响。在自由虚拟的网络媒介之中,信息的庞大也是政府甄别管理的难题之一,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负能量的传播。

  加之我国对于网络散播虚假信息并没有十足的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对于那些捕风捉影的人来说,仅仅有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用法律的武器从源头上杜绝这类信息的出现和传播,只有用好政府和监管部门治理的武器,网络平台才能满是正能量的信息,社会才有正能量而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