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流》文体学著作的特点探析(5)
时间:2016-11-29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13922字
注释(按出现顺序):
①如赵成杰《高步瀛交游新证》,《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2013年第2期;《高步瀛着述考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其他如马菲《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诠释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郑凯歌:《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②参见姚渔湘《高步瀛的思想与着作》、董璠《高步瀛先生(1873-1940) 事略》,见《大陆杂志语文丛书》,第一辑第4册,第232 ~ 234页,台湾: 大陆杂志社,1963年。王森然:《近代名家评传二集·高步瀛先生评传》,上海: 三联书店,1998年,第281 ~ 296页。尚秉和:《高阆仙先生传》,《民国人物碑传集》,第769 ~ 770页,北京: 团结出版社,1995年。
③程金造:《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
④案: 董璠,1917年左右就读高等师范学校,程金造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据此,此书大概着于1917年左右。参见燕京研究院编《燕京大学人物志·董璠》第1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4页; 汝信等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程金造》,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
①案:《文章源流》有北平和平印书局铅印《莲池书院讲义》本、民国北平师范大学铅印本。北平师范大学铅印本书名为《散文源流》,稍后的《莲池书院讲义》本,改名为《文章源流》。此书虽包含骈文词赋,但并未涉及诗歌、词体、小说、戏曲等文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此书原名较贴切。尚秉和先生说此书”为时势所限,未能终篇“,或许可以推测,书名的改定乃由于计划扩大文章论述范围亦未可知,惜乎其未能终篇也。《莲池书院讲义》本不但在体例上增加了引文出处和原文,而且内容上增多两节---《作文之要义》《本讲义之门类》,使本书体例更为完善,内容亦较丰富。
②程金造:《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
③姚铉:《唐文粹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参见吴承学、何诗海《文章总集与文体学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4期;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第四章《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⑤以上引文均见高步瀛《文章源流》,《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354页。本文所引高氏论述,皆出于此,仅在文中标明页码,不另注。
⑥储欣评:《唐宋八大家类选》,见《古文选七种》,清光绪九年(1883) 版。
①转引自牟世金《”龙学“70年概观》,饶芃子编《文心雕龙研究荟萃》,上海: 上海书店,1992年,第19 ~ 20页。
②贺根民:《〈文心雕龙札记〉---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校教师教授古典着作,往往以”讲疏“命名。如黄侃《诗品讲疏》、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顾实有《〈汉书·艺文志〉讲疏》《〈庄子·天下篇〉讲疏》等,均可归属于此类型的研究。
④王葆心编撰,熊礼汇标点:《古文辞通义》”古文门类各家目次异同比较表“,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28页。29体分别是”通、故、微、注、疏、笺、解、集解、释考、章句、论说、问难、辨疑、讲义、外传、衍义、类例、表谱、图、音、考正、名物、篇、章、序、解、七纬、逸经、拟经“等。
⑤程金造:《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晋阳学刊》1983年第4期。
①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6页。
②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519页。
③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四部丛刊初编》,第189页。
④参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第六章《辨体与破体》。
⑤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40页。
⑥姚鼐:《古文辞类纂》,北京: 中国书店,1986年,第6、8页。
①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序志》,第725页。
②参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第八章第二节”序题: 一种流行的批评方式“.
③参见吴承学、何诗海《〈古文辞类纂〉编纂体例之文体学意义》,《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①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论说》,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326页。
②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第131页。
③章太炎:《国故论衡》,长沙: 岳麓书社,2013年,第109页。
④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
⑤( 东汉) 班固撰,( 唐) 颜师古注:《汉书》卷六十《杜周传》,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660页。
①萧统撰,李善注:《文选·两都赋序》,上海: 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页。
①严复:《涵芬楼古今文钞序》,见吴曾祺编纂《涵芬楼古今文钞》,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10年,第1页。
②陈澹然:《文宪例言》,《历代文话》本,第6804页。
③陈澹然:《文宪例言》,《历代文话》本,第6806页。
④如姚氏曰:”欲学文章,必先辨门类。“《文学研究法》,《历代文话》本,第6863页。其他如唐恩漙《文章学》中曰:”为文宜先知体制“,《历代文话》本,第8737页。
⑤吕思勉:《吕思勉论学丛稿》,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18 ~ 519页。案: 此文见《拟中等学校熟诵文及选读书目》,1923年作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专修科。
⑥张百熙等:《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见苏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第206页。
⑦林传甲、朱希祖、吴梅着,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20页。
⑧据陈平原《在巴黎邂逅”老北大“》,《读书》2005年 第03期,《中国文学》( 即《文钞》) 一书的目录页,后有”右文百三十五篇,凡《文选》所具者不更缮印,此略依时序编次,讲授则依照便宜为后先“字样。《文式》包括赋颂第一,论说第二,告语第三,记志第四等,规模颇大。
①( 宋) 王应麟:《玉海》卷二○二引倪正父语,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692页。
②吴讷撰,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凡例》,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9页。
③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9年。
④《古今文综》: 论着序录类、书牍赠序类、碑文墓铭类、传状志记类、诏令表奏类、颂赞箴铭类、祭吊哀诔类;《古文辞通义》:告语文、解释文、记载文、议论文;《文学研究法》: 论辨、序跋、诏令、奏议、书说、赠序、箴铭; 词赋、诗歌、哀祭; 传状、碑志、典志、叙记、杂记、赞颂。
⑤周祺:《国文述要》,《历代文话续编》本,第919页。
⑥马迥章:《效学楼述文内篇》,《历代文话续编》本,第1739页。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