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流》文体学著作的特点探析(2)
时间:2016-11-29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13922字
他如韩退之《守戒》,当属论辩; 柳子厚《三戒》当属叙记; 至于曹大家《七诫》、郑康成《戒子书》、王子渊《酒训》,当属诏令。选文者或入铭箴类,则昧于文之体制矣。(1586页)
这种细致的文体辨正,正源于对文体本身体性的明了与尊重。
高氏在文体辨析中,还涉及当世通行文体。如“诏令类”题解,叙述历代沿革之大略后,接着说:
民国既建,制诰概无所用,而下行之文: 一曰令,公布法律条例,或其他法规预算、任免官员,及有所指挥时用之; 二曰训令,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有所谕饬或差委时用之; 三曰指令,上级机关对于所属下级机关,因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用之; 四曰布告,宣布事件或有所劝诫时用之; 五曰任命状,任命官员时用之; ( 民国十七年六月颁行《公文程式条例》。) 又官署对于人民之请求,或驳或准,则有批示,皆下行所用者也。(1424页)
可见其文体研究不仅着眼于古代,亦立足于当今。对古老文体在当下的存废加以说明。如曰:“民国既建,上行公文,惟有呈而 已。”(1442页)“民国既建,谕之名遂不复见矣”,“至官署对人民陈请,或准或驳,则有批示,亦省曰批,至今用之”(1431页)。文体论述亦侧重于当时行用文体,“今国体既更,则所谓哀策者,仅成历史上之陈迹,故于哀辞后类及之,不复列其目焉”(1602页)。对某些新出现的文体,考察其历史上的渊源,如曰:“民国以后,官吏莅任皆有宣誓,考之于古,韦殷卿《誓文》,颇能相合。”(1607页) 考虑到“现行文书体式,自有专书”,因此高氏只是简略言之。但相比此前文体着作而言,不仅限于对昔日旧文体的追溯,对民国时所用文体的关注,显得更为全面。
二、新的文体阐释方式
自《文心雕龙》以来,后代文体阐释多延续“释名以章义,原始以要终,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①的思路。明代作为文体辨析的一次高潮,“序题”成为新的形式,如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等,简略的文体叙述,“假文以辨体”的形式,对其后的文体着作产生很大的影响②。《古文辞类纂》在序言之后,目录之前,对于十三类文体均有一段“序目”③,直接叙述一类文体的渊源,因其是文选性质,标明选文缘由,对选 目作一 简 单 说 明,其 重 心 在于文章。
高氏在已有的文体辨析范式基础之上,融合“序题”“序目”两种形式,对文体研究范畴做了大量扩充。不仅每种文类有概论,类目下二级文体论述更为细致,兼及相似文体间辨析。取其“论”以做比较。先引《释名》释“论”,引《文心雕龙·论说》,加案语曰:
《论语》之外诸子,以论名篇者,《庄子》有《齐物论》,《吕氏春秋》有《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六论,凡三十六篇;《荀子》亦有《礼论》《乐论》等篇。而桓君山( 谭) 之《新论》、王仲任之《论衡》、王节信之《潜夫论》、徐伟长之《中论》等,且以名其书矣。惟贾子《过秦》本无“论”字,而《吴志·阚泽传》始目为论,左太冲《咏史诗》因之,《昭明文选》遂题为《过秦论》矣。
论虽一体,析言则繁。西汉之论《石渠》,东京之论《白虎》,王子雍( 肃) 之《圣证》,此属于经论者也。曹子建( 植) 之论汉二祖,张世伟之论魏武帝、刘玄德,夏侯太初之论乐毅,何平叔之论白起,此属于史论者也。裴逸民之《崇有论》、范子真之《神灭论》,则宗乎儒术。何平叔之《无为论》、阮嗣宗之《达庄论》,则主乎道家。沈休文之《形神论》,傅事宜之《明道论》,则归乎释氏。王景兴之《相论》,李遐叔之《卜论》,且及于术数矣。若夫虞世龙之《九州论》,卢子蒙之《冀州论》,则属乎地舆。曹子建之《食恶鸟论》,元次山之《化虎论》,且推及物类。若夫刘子房之《丧服释疑论》,李永和之《明堂制堂论》,则究心于礼制。江应元之《徙戎论》,何承天之《安边论》,则留意于边防。至于崔子真之《论政》,陈元方之《论刑》,皆主复肉刑者也。自丁彦靖、夏侯太初之论出,而其议寂矣。曹元囧之《六代》、陆士衡之《五等》,皆主行封建者也。自李重规、柳子厚之论出,而 其 说 熄 矣。且 也 读 魏 文 帝 之《论文》,而知文章之所以重; 读裴几原《雕虫论》而知文笔之所以分; 观杨遵彦《文德论》而知有文无行之足戒。他若吾丘子赣之《骠骑论功》、王子渊之《四子讲德》则主乎颂扬。韦宏嗣之《博弈》鲁元道之《钱神》、刘孝标之《广绝交》、韩退之之《论诤臣》则主乎讽刺。然此言其大要,一一数之,实更仆不能终也。
贾生《过秦》,雄骏闳肆,可为后世之矩矱; 班叔皮《王命论》,浑原朴茂,尚有西京风味,然视贾生则藑乎远矣。自此以后,文采渐缛,气亦阐缓。李萧远《运命论》,沛乎有余,亦时间精光,但亦稍失之繁。《六代论》气雄词骏,追步西京……陆士衡之《辨亡》上下、干令升之《晋纪总论》,摹拟《过秦》,微嫌未化,然亦一时之雄作也。由是文笔分途,笔或枯澹而不华,文或藻缛而害意,然齐梁骈俪之论,亦颇有佳制,以别有专科,故不复论……元明清诸家文,亦不逮一一枚举矣。(1362 ~ 1365页)
首先,释名章义,引刘勰之说辨明文体。其次,将《文心雕龙》中的简单论述进行扩充。刘勰只说论始于经书《论语》,高氏补充诸子里的论。刘勰分论为四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序引共纪。”①又,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将论分为八品,“一曰理论,二曰政论,三曰经论,四曰史论,五曰文论,六曰讽论,七曰寓论,八曰设论”②,则兼内容与笔法而论之。高氏在两人基础上,详细区分为有关经、史、儒术、道家、释氏、术数、地舆、物类、礼制、边防、刑法、政治、文章、颂扬、讽刺等类。
除了整体上总论文类外,对每一种文体的具体解说,“校”体,实乃校雠学之简要概述; 记载门“志”体中以表格列出自汉至明诸史志之目,崖略显豁可知。这种形式更像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专篇论文,正是在明代盛行的简明扼要的“序题”形式以及《古文辞类纂》式的“序目”基础上的新变。
最后,延续刘勰以来“选文以定篇”的传统,以及《类纂》“序目”中列出目录的思路,高氏于每一文体之中列出佳作。如“论”体举出贾谊、班固、李萧等人作品的典范意义。《古文辞类纂》风行后,各种评注本相继出现。民国间,有《百大家批评新体注释古文辞类纂》《林纾选评古文辞类纂》、吴闿生辑《古文辞类纂诸家评识》等书,一时汇聚了众多评点。此书多选录吴闿生所辑《古文辞类纂诸家评识》等书中的评点(1648、1651、1668页) ,如曰:“昌黎《诤臣论》一篇,姚氏评其风格出于《国》《左》;柳子厚《封建论》,真西山评其间架宏阔,辩论雄俊,可为作文之法”云云。又如“序”体中,“刘子政录《战国策序》一篇,且评云:‘冲溶浑厚,无意为文,而自能尽意……’王介甫《三经义序》,方氏谓其辞气芳洁,风采邈然……至韩退之《张中丞传后叙》,方望溪谓其‘生气奋动处,与《史记》相近’”(1407页)。
综上,高氏吸收了《文心雕龙》文体辨析的思路,以及“序题”“序目”的批评方式,并加以扩充,使每类文体流别、内容更为详细、具体。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