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价值链与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9 共4978字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环境分析

  2.1理论基础

  2.1.1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理论是由国际商业研究者在20世纪后期首次提出[14].如果具体到相关学者,“价值链”的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在1985年首次提出。他在其着作《竞争优势》中,第一次对“价值链”进行了全面描述,并把竞争优势和公司行为考虑到其中,并分析他们的优势。Porter认为,公司的创造价值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基本活动,另一部分是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包括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包括原材料釆购、技术开发和财务核算等。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联系,构成了公司创造价值的战略性过程,并组成了公司创造价值的链条,因此被称为“价值链”.Porter经过研究发现,价值链不仅仅存在于公司内部中,它也集成与一个价值体系中,这个价值体系是由很多价值链链接而成的。它包括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以及买方价值链。在这个体系中,各个价值链紧密联系,每个环节的变化都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

  同期,Kougut在其着作《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率》(1985)中提出“价值链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如技术、原料与劳动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各个环节的过程,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首先是生产要素的有效融合,其次是将有效要素合理的组装起来,然后把每个环节串联起来生产最终产品,最后才能通过市场交换和买卖完成价值循环” [16].从Kougut的话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单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能力或比较优势都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在部分环节上发挥优势作用,不可能牢牢占据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从国家层面看,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整个价值链上各环节能够在不同国家间进行择优遴选,有效组合了不同空间上的资源。从企业的角度看,单个企业拥有的竞争能力可以确保其加入价值链的某一环节,并能物尽其用。综合以上概念,给出企业价值链框图。
  
  2.1.2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

  从价值链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Michael E. Porter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价值链进行阐述:

  ①价值活动识别。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价值活动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活动,另一部分是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占据主导,由包括内部后勤和市场销售等在内的多项活动组成。具体来说,内部后勤包括接受、储存和分配等基础性关联活动;生产作业主要是把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活动;外部后勤指将产品集中、存储和发送给买方;市场销售包括提供购买方式和促进消费、引导消费等活动;售后服务是指提供后续服务,保持产品价值。辅助活动内容更为广泛,包括采购、技术开发等。具体来说,采购不是指外购投入自身,而是专指企业价值链投入的部分;技术开发是指价值链增值过程中的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专指企业对于员工的招聘、培训和开发等;企业基础设施范围较广,单个活动不起作用,必须通过整个价值链发挥作用,包括管理、财务、法律和政府实物等②价值链内部联系。价值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通过独立活动单独发挥作‘I必须靠所有的活动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系统才能发挥作用。价值链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价值活动,由此带来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能够衡量企业总体的活动取1③价值链纵向联系。所谓纵向联系,是指它不仅存在于价值链内部,而且在企业价值链的外向关系中产生联系,特别是存在于供应商与销售渠道中[19].

  2.1.3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企业战略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由着名管理学大师AlfredD.Chandler首创。按照他的观点,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组织结构必须不断改变,以适应其外界环境变化。针对更多企业战略问题的探讨[20],他的《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其核心思想总结为以下三点:

  (1)企业所作出的所有战略选择都是随环境改变而不断改变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外界环境无法预测,只有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企业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2)企业是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战略前提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理想的市场占有份额,企业战略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做出选择,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健康发展。
  
  (3)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企业战略的调整要求组织结构也一并调整。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战略的调整可以说是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应对,以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的结构调整。

  换句话说,在具体的企业战略实施中,组织机构必须高度统一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随时应对环境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认为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获取竞争优势,企业所有策略的制定都是为了这个核心内容。特别是以Michael E. Porter为首的学者,更是运用了SWOT分析模型说明了制定竞争战略的关键因素,即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当然,对产业机构的分析也是竞争战略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24].产业内部的竞争是由包括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侃价能力和对手竞争在内的多个基本竞争力作用引起的,他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强度。该产业竞争结构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受到大多企业战略管理学界专业人士的追捧,成为分析外部环境和激发战略选择最为重要的模型[25].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1)企业盈利的关键要素是产业结构;(2)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最容易影响产业作用力量的战略,并有效的执行;(3)基本战略是可以不断调整的,主要是通过价值链关系和活动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改变价值链活动,获取竞争优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