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程艳菊。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中的运维管理[J].民营科技,2011,2:200.
[3]闫宏斌。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模式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2 :48-50.
[4]史智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的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5]陕华平,闫礼阳,庞飞,汤晓峥,许卫刚。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检修技术体系[J].高电压技术,2010,9 :2212-2218.
[6]范建斌,于永清,刘泽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标准体系的建立[J].电网技术,2006 ,30 (14) :126.
[7]孙艺新。利用社会化资源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大型电网企业特高压设备运维检修模式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2,4 :7-8.
[8]彭玲。特高压输电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水电能源科学,1998,16(3):72-76.
[9]王琼。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应用[J].企业技术幵发,2009,28(11):6-8.
[10]赵兴勇,张秀彬。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实施及展望[J].能源技术,2007 ,28 (1) :52-56.
[11]吴敬儒,徐永禧。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J].电网技术,2005,29⑶:124.
[12]殷乐。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13]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报告[R].北京:2011.
[14]张红。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2.
[15]印永华。特高压大电网发展规划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10):1-3.
[16]舒印彪,胡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07,33(6): 1-5.
[17]舒印彪。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5,29(19):l-6.
[18]蔡敏。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湖北电力,2011,35(6):1-6.
[19]王超,陈为化,艾琳。浙江电网开展特高压建设的研究[J].浙江电力,2009,1: 28-30.
[20]刘振亚。中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创新[J].电网技术,2013,37(3):1-8.
[21]吕洪波。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2]姚楠,周桥。基于GPS/GIS技术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系统建设[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15.
[23]袁清云。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05 ,29 (14):123.
[24]郎斌。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25]徐种。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2010,43(3):72-74.
[26]冯庆东,王伟。国外特高压变压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力设备,2005, 6(8): 18-19.
[27]万启发,吴维宁,吴峡。国外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的制造能力[J].电力设备,2005,6(9): 33-35
[28]张柯,周朝阳。直升机作业在我国特高压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河南电力,2006,34(1): 18-19,22.
[29]陆小艺,杨国强,李捷。三维GIS在特高压线路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红水河,2011,30(5): 97-101.
[30]CIGRE Working Group 38. 04. Ultra high voltage technology[R].CIGRE ,1994:37/38-01.
[31]Ipakchi A., Albuyeh F Grid of the future [J].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2009,7(2):52-62.
[32]M. Hammer, J. Champy.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1993.
[33]BeehlerME.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for transmission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1997,12(4):1025.
致谢
时光飞逝,两年的职研究生学习生涯一晃而过。虽然工作很繁忙的,在工作之余完成着这篇论文,但是每当提笔撰写或者查询相关资料时,在读研期间学习的美好回忆总是历历在目,忘不了曾经传授给我知识的所有老师,忘不了和我一起攻读的同学。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之中,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构成、撰写初稿到最终形成的终稿,每个过程都得到了导师的大力的帮助,正是由于导师不断的答疑解惑,才使我的论文从支离破碎到最后较为完整,主题也较为鲜明,这个过程凝聚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同时,我还要感谢在开题汇报中的各位评审老师,正式由于他们的意见,提升了我研究的维度,使论文与实践结合的更加充分。
在此,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各位老师。他们传授的知识,是我完成这篇论文的基础。两年来的学习,使我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收益非浅。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由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使我能在学校安心学习,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