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客车零部件公司内部供应链一体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8 共6629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和校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之客车出口市场的规模每年递增,如今中国已拥有世界客车制造量第一的 S 客车集团。一方面,Z 公司作为 S 集团的底盘系统供应商,S 集团的扩张考验着其生产能力的同时,也给 Z 公司的供应能力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 S 集团供应商早就与 S 集团建立了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竞争优势的维系。随着环境的变化,如果Z 公司继续原来漫长的交货期和相对不灵活的供货反应机制,将使客户的信心和忠诚度大幅下降,同时 Z 公司也难以长久地维持高昂的空运成本。假设 Z 公司因为内部供应链的失调退出了某个车型平台底盘零件的供应市场,在你退即我进的客车行业特殊供应模式下未来将很难再次进入。因此,建立可靠而有效的内部供应链的合作流程,并不断加以优化,对 Z 公司来说是重要的。

  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客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立足于内部供应链是企业整个供应链的缩小这个观点,把内部供应链提升到外部供应链的角度有利于跳出管理思维的局限,带着整体供应链增值的思想去研究内部供应链,比如相对生产部,采购部相当于企业外部供应链的供应商,销售部相当于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客户。通过对内部供应链系统的研究和改造,使原本各个部门追求自身最优化的利益冲突和顾此失彼的内部供应链系统,转变成通过采用供应链一体化思想的内部供应链系统。本论文的实践意义在于,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角度,探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和沟通平台的优化,可以实现企业顾客服务水平高、生产周期短等经营目标,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服务。从具体可衡量的角度,这些目标又可转换成订单交货率、库存周转率、运输准时性等可比较数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研究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概念产生至今,在企业实战中被津津乐道之外,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论文浅显地认为研究的类型大致有两种,第一种偏向实用,比如研究丰田的精益生产供应链模式为企业做借鉴之用,代表着作为安纳兹 V.艾弗等人所着的《丰田供应链管理》和杰佛里.莱克所着的《丰田汽车案例》。

  《丰田汽车案例》提出“丰田模式”的概念,认为其是一个涵盖设计和制造流程的方法体系。丰田的 v4L 架构造就了其供应链的一流表现和持续进步,这个系统包括产品供应的差异性(Variety)、产品流的速度(Velocity)、预测结果的变化性(Variability)以及可学习的可视化流程(Visibility)和依据一个文件流程的学习原则(L 原则)。L 原则指所有操作在一系列规章和标准下进行有助于分清操作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产品的差异性指选择一个品种就代表选择了一种的不同的供应链和链上各环节参与方。追求产品流速度的重点是如何稳定整个系统,使容量计划与整个供应链负荷保持同步。预测的变化性指减少供应链流程中订单和运输的变化可以使整个供应链流程在低风险层次上运营。流程的可视化是在做任何计划更改前各方均能达成共识。这种办法能及时观察到公司的“瓶颈”,并且得到迅速反映,确保产品品种与需求的同步和突发事件的最小化。

  《丰田供应链管理》展示了丰田供应链体系的运作情况,并揭示了丰田供应链背后的运营逻辑,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商管理、物流、零部件订购、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帮助企业设计构建自己的流程体系并审视有意义的供应链领域内的改善。

  丰田作为全世界最为高效的企业之一,它的供应链充分体现了其管理思想的精髓——精益与学习型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下几方面内容(表 1.1),揭示了丰田是如何实现平衡与效率的。【表1.1】

论文摘要

  
  第二种研究偏向于理论,国内外研究又有不同侧重点。国际上研究供应链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主要从生产到分销的角度,从物流管理上升到供应链管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外学者对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供应链管理所采用的一般性策略比如快速响应 QR、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准时生产方式 JIT 等,同时也集中研究研究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供应链的模型有信息系统模型、经济运行模型、功能结构模型三种。国外学者对供应链的建模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运行模型的研究。在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战略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念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外注重研究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与信息的共享程度。在早期的供应链系统中,信息支持技术主要通过 EDI 采集与传输信息,近几年 Internet 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国外学者对研究供应链的业绩评价也比较重视,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使企业发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改进供应链的管理。对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第一需要做的事情是确定评价的指标,第二是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的确定。

  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的研究虽然比国外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设计、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供应链管理运作方法三个方面。供应链设计主要研究如何将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有机地集成起来,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设计属于一个企业的改造范畴。侯方淼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研究了供应链的设计与重构,阐述了影响供应链设计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供应链设计的五个原则和一般步骤,以及企业流程再造的八个原则。运作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之一,国内学者从各个层面进行了供应链运作方法的研究。马士华在《供应链运作管理的框架模型》给出了一个包括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在内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相关的功能分析模型,对提高供应链运行绩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研究为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方法与支持工具。

  1.2.2 针对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研究

  单独针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为数不多,从已知部分文献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研究内、外部供应链的关系和内部供应链整合、优化的实证分析研究。以下是近几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针对内部供应链的研究文章。

  杨俊煜在《论供应链管理中的内外供应链关系》(2005)中明确提出企业如何利用内、外供应链优势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决胜因素之一。作者认为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优化资源为提高效率服务,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以高质量的预测数据驱动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提高企业对未来的反应能力。而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与之相关的供需网络,如果企业能与用户、客户和服务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在预测、生产、物流和竞争策略等方面有更高的参与度和控制度,战略伙伴间也将达到共赢的目的。作者还指出,企业的供应链不会一成不变,内、外部供应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企业随时可以将内部供应链上不具备竞争潜力的单元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即巩固了自身供应链优势又改变了在供应链上的位置。

  王群、吕胜辉在《浅析供应链内外整合嵌入关系》(2012) 中提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整合对外部供应链整合具有正向影响关系的观点,认为内部整合是外部整合的基础。供应链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内部满意”和“外部满意”的高度统一。“内部满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部满意”主要体现在配送和售后服务。“内部满意”是实现客户满意的基础和前提,而内部整合是实现“内部满意”的必经之路。

  内部整合的核心是在有限资源、能力的基础上,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俞葵在《以订单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2006)中分提出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的内涵,并就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文章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角度将管理系统分成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计划车间管理四大模块,对各模块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目的是有效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企业完全抛弃了原有手工管理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软件,以企业内部的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生产任务订单等各种相关订单为管理中心,将企业内部相关业务用信息管理模式管理企业生产,提高了人均产值和客户服务水平,使管理者及时掌控企业生产管理中每一个节点的情况,以确定进一步的生产、采购、销售和市场策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顾穗珊在《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模式研究》(2008)中提出了基于市场链的供应链整合模式。所谓市场链就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之间的业务联系由原来的单纯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市场链机制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工序之间有交易市场,企业业务活动要以这些市场之间的订单为纽带进行。在以客户订单为导向的大前提下,企业从接到订单时起,所有与订单有关的部门便开始协调运作,将顾客订单转化为一系列的内部订单。

  刘萌,田源在《基于供需匹配的电子商务 B2C 商品供应策略研究》(2012)文中从B2C 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供应链协调出发,从需求特点的角度建立了需求分类指标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商品进行分类,最后对分类后的商品使用何种供应策略这一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作者通过对 B2C 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型研究,总结出适用于 B2C 电子商务企业的三种供应策略分为定量供应,定期供应和临时供应,将 B2C 商品按需求特点分为日常型、偶需型和奢侈型。根据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三种商品和三种供应策略之间的对应法则,解决了“具有何种需求特点的商品该使用何种供应策略”这一问题。

  1.2.3 针对供应链一体化的文献研究

  供应链一体化是企业降低内部成本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包括供应、生产、销售、物流四个方面的一体化。近年来,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视角对供应链管理做学问研究的大有人在,查阅部分文献综述后本论文浅显地认为,目前国内外对供应链一体化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研究供应链一体化实现的方法和技术,比如供应链一体化环境下的营销研究、物流研究、最优模型选择、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研究、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等。第二个维度是宏观研究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和战略战术设计,其中较瞩目的有马林的《全球贸易环境下的供应链一体化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和王焰的《体化的供应链—战略、设计与管理》(中国财富出版社.2009)。第三个维度是从行业和企业的微观角度研究供应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以下是近几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研究内部供应链一体化的优秀文章。

  翁心刚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2006)中认为 2005 年初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不仅意味着协会的服务对象和领域的扩展,而且从物流的角度标志着物流管理进入到供应链一体化时代。文章提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发展阶段是与经济发展程度和市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程度的加深,物流管理必将朝着供应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刘跃、楚实在《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能力构建问题与对策》(2010)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能力构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合作机制、实施组织和流程变革及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等策略。供应链的竞争在制造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制造行业的价值从制造环节向产前的设计端和产后的销售品牌管理端延伸,两端的服务价值已经越来越高。制造业要想降低产品的最终成本,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对整个链条各个环节进行整合,构建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模式。由此,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就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这种竞争格局,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以中心制造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为合作伙伴的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将会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升级转型、提高绩效水平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蔡晓莹在《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产生的影响》(2012)中说明了供应链一体化是竞争必然的产物,供应链一体化首要保证是要有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科技的物流体系的支撑。此研究主要通过介绍供应链和物流的关系,分析在当今中国,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构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进行分析。作者的研究有以下结论,物流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供应链一体化的时代,更进一步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时代。物流成为了企业与市场交流的必要保障,企业后方的支援系统是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上的。这是商品供应的必要保障系统。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的速度更快,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供应链一体化使得整个物流管理体系的服务质量更好。【表1.2】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本论文在供应链一体化与供应链优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 Z 公司在中国客车零部件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指出了目前 Z 公司交货保障能力不足、客户满意度下降、市场份额难以提高等存在的问题,分析 Z 公司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足导致问题的产生,提出了信息与交流、计划控制、生产能力、仓储管理和清关四个维度的改进方法,比如将客户的订单纳入内部供应链管理,产能负荷预前分析,开发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等。以内部供应链的各自完善和整体协调为目标的优化方案,为企业向更高层次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做准备。根据论文分析,要优化 Z 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必须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和企业内部现有资源,解决内部产供销脱节的情况,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客户忠实度,为 Z 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全面提升和提高竞争力服务。【图1.1】

论文摘要

  
  1.4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的实现,本论文通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调查研究目的。比如在叙述供应链一体化的整合目标时,本论文查阅了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查报告,分析了中国只有 12%的公司广泛采用了实时信息共享系统。没有充分和及时的信息共享,一些诸如提前采购、准时交货,及时补货,按需预测以及基于市场的灵活调整等供应链改进计划,就不能被实现。

  通过商用车专业期刊、导讯分析行业现状。比如通过《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可以得知国家将逐步淘汰尾气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加快对现有车辆更新改造步伐,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节能环保水平,使得中高档、节能、环保型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使用率 40%;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也制订了“十二五”末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初步产业化的阶段目标。

  访谈法的实现,本论文选择了对Z公司部门经理的访谈,归纳内部供应链上关键部门的抱怨和发生次数最多的问题所在。比如客户的临时或者持续性的加量考验Z公司供货能力;销售部门总是把晚交货的责任推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船期和报关进程的信息单向流动给销售和生产造成困扰;仓储信息不准确导致采购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物流发货的问题使OEM客户频繁抱怨甚至停线。

  定性分析法的实现,通过二维四象限方法分析某汽车集团公司的内部供应链优化方案的 4 大功能模块,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优化的价值和带来的风险。

  定量分析法的实现,通过评估 Z 公司现有内部供应链水平打分形成蛛网图,除了物流仓储和生产能力两项,其余三个维度均勉强达到 5-6 分,这对于一个面向中高端客车市场的具有百年技术优势的德国公司,是急需改进的。其次,通过 KPI 数据的变化证明 Z 公司内部供应链优化方案试点得到的初步效果。

  1.5 论文创新点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出,以往学者的研究侧重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视角具有局限性且研究成果不能量化,本论文旨在结合供应链一体化提升内部供应链在企业的地位,解决 Z 企业业务发展与供应之间的瓶颈问题。本论文从信息系统管理、内部业务流程和公司决策管理三方面揭示了 Z 公司在内部供应链问题上的显性、若隐若现和隐性层面的原因,运用供应链一体化的整体思维方法,将 Z 公司各相关部门看作一个供应链整体,提出改善的方案,从而提高 Z 公司内部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同时,本论文对客车行业同类型公司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