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汽车消费信贷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7 共5950字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汽车金融的涵义

  汽车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概念,它是由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支付车款的一种支付方式,可以根据顾客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定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 .贷款购车,汽车金融公司通常有个资信调查过程,因此,一般不可以现场提车。再者,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需要办理抵押、公证、保险后才可上牌提车,程序相对复杂,一般在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该项业务3-5个工作日才可完成。

  汽车金融广义的概念为:以专业化和资源化的服务满足客户和经销商的需要,为经销商和终端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为新车、二手车、租赁车辆提供融资以及提供批发融资、抵质押融资和经营资金融资,另外还包括汽车保险业务和库存融资保险等保险服务,并同时围绕汽车销售业务展开金融融资服务。

  汽车金融狭义的概念可理解为:汽车消费贷款服务,属于汽车衍生服务中的核心业务,为满足终端零售商经营需要为满足个人提高生活水平需要,为上述客户群体提供融资服务。

  2.2 汽车信贷风险理论

  2.2.1 汽车信贷风险理论的起源

  汽车信贷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愿或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本付息协议,导致汽车金融机构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即事实上是一种违约风险。广义上讲,汽车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内外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金融机构产生的影响,使汽车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程度。

  汽车信贷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而最初的消费信贷风险理论起源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和西方经典理论。其中西方经典理论又包括:

  信息不对称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马克思在其着作的《资本论》中集中论述了信用思想理论。他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的形式存在,但信用真正实现跨越性地发展并且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资源行为,其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属于经济学范畴,且也是一种人格主张和公众信仰,另外其一定意义上也是属于道德和伦理范畴。而信用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内涵的复合性,不但决定了其在资本主义生产行为运行中必然具有双重的社会效应;且也蕴涵着资本主义信用实际作为一项关系范畴的本质和秘密。

  2.西方经典相关理论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进行商品交易活动时,参加交易的双方对被交易的商品信息了解是有差异的;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比较多的人,在交易活动中可以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对商品信息了解比较少的人员,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举个例子,在一个市场中,卖方往往要比买方更多地知道其所售商品的优劣信息,用通俗的话来讲,就叫做买家没有卖家精,卖家因为掌握更多信息就获得更多的主动,并有可能从中受益。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在市场中非常普遍,它不符合公平交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通病。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政府应在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是弥补因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产生的危害。

  (2)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二战后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从政策导向上看,此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西方非常盛行,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发展,目的是扩大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发展。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贷款的需求扩大了;从市场竞争来看,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迫使银行拓展并丰富业务种类,增加利润率回报较高的中长期贷款的发放。使用这套理论的缺陷在于:银行是根据自身对未来经济的判断来预测借款人未来收入,而国际国内的经济变化和借款人所在单位的经营状况,是银行无法准确预测到的,这样,判断就会出现偏差,从而使银行的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在银行融资计划以及决策中,主动地利用7对净利润率变化较为敏感的资金流,做到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以使银行维持一个正收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该理论认为,应兼收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合理部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研究。上述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必须依靠对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全面综合管理才能确保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达到到相对的平衡。

  上世纪 70 年代末,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另银行使用负债管理控制负债成本的缺陷凸显,经营风险也逐步提高。只依靠负债管理已经不能全面管理银行的经营活动,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开始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模式转变,由于吸收了资产理论和负债理论这两种管理理论的精华,并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理论部分缺陷,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资产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

  2.2.2 汽车信贷风险特征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错综复杂,预测和计量难度较大,只有充分了解其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不确定性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是一种随机性的经济现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支配和影响。由于授信对象是终端客户,还款来源不够稳定,除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外,实际还受到个人身体健康因素以及意外因素的制约,即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实际上可以归类为非系统性风险,即在一些条件下,虽然存在但未必产生。而至于风险在何时以何种程度上发生,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是否提前科学地识别了风险并采取了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是否遵循经济金融规律,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完善等。

  2.潜伏性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期限一般为 1 年至 5 年,期限相对较长。期限长意味着在贷款的初期风险实际属于未转变为现实损失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使银行系统存在着蒙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如风险不可控,则整个金融系统甚至国民经济将会蒙受损失,这种客观潜伏着的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善于识别信贷风险,贷前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3.可控性

  虽然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难以规避,但是金融机构实际上并非是完全被动的,识别风险存在和发生的规律,并且运用技术手段,对风险成因和征兆进行监控和预测,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规避风险或者分散转移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4.交叉性

  由于都要受宏观经济变动带来的影响,商业银行不同行业消费信贷的风险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的。如经济下行带来的股市房市的连续下跌,以及产业调整等带来的车价下降,那么抵(质)押类消费贷款中的抵(押)物价值就会出现倒挂,即低于贷款余额,那么经济和市场带来的风险就会诱使借款人采用“理性违约”的行为,放弃继续还款,继而诱发信用风险。

  2.3 国内关于汽车消费信贷的研究

  国内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研究方法的主流多是实证研究, 这与西方情况有所区别: 西方学者多是纯概念性研究, 采用研究的模型方式的较多;而国内的研究多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成熟模式在适应中国国情方面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关于汽车消费信贷问题,我国学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