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公民观理路的内在展开

时间:2017-03-29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9654字

  第四章 马克思公民观理路的内在展开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认识到"现实的人"是市民社会的基础,以此展开对资本主义公民观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动因的深入挖掘和批判,最终揭开资本主义公民观虚幻性的根源,完成对于资本主义公民观历史性超越,为人类解放事业指明方向。

  4.1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公民观的政治学批判。

  随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视野中的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马克思愈加感受到资本主义视野中的人是离群索居的人,是处在幻想中的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过着双重生活,对资本主义公民观展开批判势在必行。政治学批判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批判逻辑的重要一环,政治学的批判揭开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背后的虚幻性,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最初批判做了逻辑铺垫。

  4.1.1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初步扬弃。

  在一段时期内,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深受康德"作为世界公民的社会"思想的影响,即从政治意义上认知市民社会。黑格尔对市民社会背后动因的考察经历了从政治意义向经济意义的转变过程。"黑格尔是在接触到詹姆斯·斯图亚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研究以后,才抹去了康德式的市民社会像,从而建立了更具有英国式特点的市民社会理论的。"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发展来自其内在的一种需求,他在构建这种需求体现的理论中展现出哲学的思辨色彩。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将市民社会概念本身的内在差别分为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环节,伦理作为前两个环节的统一。伦理侧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本身又包含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三个发展阶段。黑格尔认为国家理性是伦理的最高体现,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外在体现。

  市民社会是伦理发展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近代个人和近代国家形成的基础,最终要被国家扬弃。也就是说,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附属品,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国家是作为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内在目的"而存在的,也是后两者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独立的个人是市民社会的前提,人与人之间在"需求"的作用下使市民社会成为一个依赖人的社会。然而,"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同样,市民社会也是私人利益跟特殊公共事务冲突的舞台,并且它们二者共同跟国家的最高观点和制度冲突的舞台。"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是有产者追逐个人私利的"单个人"的联合体,是偏离伦理理想和终极意义的体现,最终在"国家的最高观点上被克服".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做了深刻批判,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首先,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在国家问题上的形而上学错误,指出市民社会是国家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推翻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论断,提出了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对黑格尔在论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带有逻辑泛神论和目的论的偏见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责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哲学态度将理念预设为独立的主体,而建基于现实物质生产实践的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者之间的现实关系变成由理念主宰的虚幻的思维活动。黑格尔以思辨颠倒是非。马克思所做的,正是将被黑格尔头足倒置的国家与市民社会问题更正回来。第二,揭示出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内在对立。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试图运用王权、立法权、行政权的调和以及市民社会中的同业公会和政治团体来使国家和市民社会变成有机联合体。这使马克思意识到,黑格尔是在已经得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前提下进行理论建构的,并幻想仅仅通过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来解决这种分离状况。被遴选出的国家行政官僚机构的全权代表本身却是反对市民社会的,即便发挥同业公会和政治团体的作用也无法从根本解决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内在对立性。第三,国家的主体是人民。黑格尔在论证法与国家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中走向了悖论,黑格尔理性国家观规定,国家作为伦理理念的最高实现,同时也是自由的最高体现,而法是自由的体现,因而理性国家要服从法律。然而,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认为国家是立法权存在的前提,立法权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因而法律要服从政治国家。马克思据此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以法律作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国家才可能成为普遍利益的代表,因为立法授权来自于广大人民,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政治国家服从法律的支配,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只有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才能从根本避免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人的价值和地位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市民过程中再次凸显。

  马克思立足于市民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考察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双重性分裂与公民权的虚幻状况。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才是公民社会的基础,"现实的人"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恩格斯指出,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历史活动的物质基础。"现实的人"为公民社会奠定现实存在的物质基础。"现实的人"具有双重性,同时和自身的外部自然和自身自然产生作用。"现实的人"是双重性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人的双重性最终统一于物质生产实践中,即统一于劳动中,劳动是人的双重性的根源。

  马克思"现实的人"是对黑格尔"理念人"的超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中的"理念人"在现实中表现为人的双重性分裂,根源在于劳动异化,即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劳动者不掌握生产资料,除了劳动者自身一无所有,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市民社会中的劳动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双重性分裂,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不可能真正享有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权利,人的双重性分裂必然带来权利的虚幻享有,因而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公民观是彻彻底底的幻象。

  4.1.2 资本主义公民观虚幻性的政治视角批判。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之光便在欧洲大陆绽放。人们在人世间追求各自的幸福,而不是在上帝的天国里,如黑格尔所赞扬的:"我认为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是时代最好的标志??哲学家证明了这种尊严,人们感到了这种尊严,并把他们被践踏的权利夺回来,不是去祈求,而是把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依据理性主义构建的政治国家中,个人自由平等权利在政治价值层面上得到了宣扬和凸显,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公民观在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但在此基础上批判性的提出了"权利不平等"的主张。理性国家宣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公民权利,然而这种平等的享有权利的主体之间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在个体自身自然上体现为体力、智力、能力及天赋的差别,通过生产关系所反映出的政治权利也是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制定法律来规定人人平等的享有权利来遮盖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法律上的平等就是在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马克思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意在指出无产阶级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必然性。"权利不平等"原则的提出显示出马克思鲜明的阶级立场,维护广大被剥削劳动者的利益,揭示出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公民观的虚伪性。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基础上的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观念的深化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看到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后果,政治解放不彻底带来的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相分离,人权和公民权相分离。资产阶级强调的公民权不是为所有社会成员共有,而是使社会内部等级差别凸显和地位差距拉大,法律只确认人与人形式上的平等,而社会不平等根源并未消除。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国家依旧把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等作为政治差别对待的条件,而对外却大肆宣扬每个人平等参与政治生活,其虚伪性可见一斑。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考察,认识到无产阶级获得名义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只是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结果,实质上在经济和政治关系中依然处在被剥削被压迫的状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法律规定的人人平等享有的公民权利遭到统治者的无情践踏。理性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是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自由,并不是人人平等享有的普遍性的自由,资产阶级宣扬的作为自由体现的法律已沦为少数有产者维护私人利益的工具,同为一国之公民,平等享有公民权在事实面前已成空谈。理性国家的法律所描绘出的人人平等的天堂美境在面对现实市民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时顿时化为虚幻,"自由这一人权一旦和政治生活发生冲突,就不再是权利,??它一旦和自己的目的即这些人权发生矛盾,就必须被抛弃。"资产阶级宣扬的人人平等享有的平等、自由公民权利实质上只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华丽外衣,掀开这层充满欺骗性的遮羞布暴露出的是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赤裸裸的践踏公民权利的野蛮行径。资产阶级宣扬的公民权利"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这种以束缚和无情压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而得以维系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极端的不平等和不自由的,暴露出资本主义公民观极大的虚幻性。

  4.2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公民观的经济学批判。

  经济动因是市民社会运作背后的根本动因,是资本主义公民观虚幻性的经济根源所在。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观念上层建筑背后的根本经济动因批判是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公民观这虚幻的庞然大物的根基。

  4.2.1 马克思公民观批判视域的经济维度拓展。

  青年马克思曾一度十分推崇资产阶级的公民观思想,随着政治经验的逐渐丰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批判不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反思与批判,同时也深入到经济维度深刻揭发资产阶级公民观的虚幻性。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的考察,首次提出劳动异化概念,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相异化,最后人同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工人丧失了人的属性,沦为商品,工人作为商品的存在被归结为其他任何商品的存在条件。工人获得的劳动报酬与他创造的价值成反比,他创造的财富越多,他反而愈加贫穷。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越是丰富多彩,他自身的个性愈加呆板无趣。

  物的世界越是精彩纷呈,工人的精神世界也愈加贫瘠可悲。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异化的世界,人所创造的世界变成异己的、与人对立的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异化是劳动异化的集中表现,马克思视工资、利润、地租为经济异化的三要素,通过对其考察,马克思得出经济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占据着大量生产资料,而无产者除了自身一无所有,经济地位上的巨大落差对应的是政治地位的不平等。

  表面上工人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产品,资本家依照市场价格付给工人工资作为劳动报酬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虚构出买卖双方自由平等的假象,这个假象中就隐藏着经济异化的根源,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劳动力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而供需的调节又掌握在占据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中,当劳动力商品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时,就有一部分工人要流落街头,食不能果腹。在丝毫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工人为了生存迫切希望能找到买主。工人的生存取决于需求,而需求的调节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只稍稍改变供需情况就可决定工人的生存情况是否更加恶劣,经济上的一无所有造成工人和广大劳苦民众完全受制于资本家,造成他们可怕的赤贫状况和人的属性的丧失。

  经济异化伴随着政治异化,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涉及政治异化的研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称之为物质国家,把政治国家称之为形式国家,两者的统一是真正的民主制,两者的分离则是政治异化",国家的存在"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而国家中现实存在的劳动发生异化,人在异化劳动中降低为物,马克思最终将劳动异化视为自己异化理论的起点。不论是经济异化,政治异化还是劳动异化,它们的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僵化,最终结果是人的本质的丧失,工人自身作为商品被生产出来,工人已然沦为劳动产品的奴隶。

  劳动不作为人的本质而存在,而是独立于人之外,"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工人们无法在劳动中赢得自信或实现自身价值,劳动只会带给他们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摧残,"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公民观基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其公民观是其经济异化的政治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实质上是少部分人的"虚幻共同体",广大无产阶级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谓的自由平等的公民权只不过是一袭华丽的外衣,其根本目的是对无产阶级进行残酷压榨。马克思从对无产者和广大贫苦群众人性的扭曲、异化中,剖析出资本主义公民观背后的经济根源,深刻的揭示出资本主义公民观的虚伪性的根源所在。

  4.2.2 资本主义公民观虚假性的经济视角批判。

  马克思亲历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尽管资产阶级试图以自由、平等、正义等美好的公民权利作为遮掩其剥削压迫的本质,但是马克思认识到,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的异化了的劳动关系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仅仅在形式上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广大无产者和劳苦大众只在名义上得到自由、平等的公民权,这里的权利是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理想,被马克思称为"废弃的文字垃圾"以及"意识形态的鬼话",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和保证私有财产制度的正当性。马克思认识到,要想揭示出资本主义公民观虚幻性的根源,就必须从市民社会背后的经济动因来剖析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实质。

  贪婪是资本主义的天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量财富聚集在极少数人手中;二是有大量依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自由民。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他们宣扬的自由、平等、善良等等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根本不存在的,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和掠夺创造资本迅速增殖的条件。资产阶级制造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状况。

  资产阶级依靠暴力和谎言无情洗劫了广大劳动人民,剥夺了他们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最终沦落为仅仅依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自由民。资本家书写了一部血腥的发家史,他们为了获取大量自由劳动力,逼迫农民离开土地参与资本主义生产,压迫手工业者接受资本束缚,西欧各国政府甚至制定和颁布了惩治流浪人法律,国家将法律变成压榨无偿阶级的工具,使大量无产者被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线上的工具。对外开拓殖民掠夺,去美洲开采金矿,对土著展开血腥屠杀和奴役,开展罪恶黑奴贸易等等,无不用其极地推动资本主义扩张。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毫不留情得扯下了资本主义的遮羞布,一针见血得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归根结底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诀在于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商品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资产阶级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继而在政治上掌握了国家暴力机器,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为了生存下去,只有出卖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公民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本身能够源源不断的压榨无产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商品经济中的平等和自由只作为交换的条件表象性的存在,不掌握生产资料造成无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被剥削和被压迫。归根结底,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无产阶级劳动不是为了实现自我,而仅仅是为了生存,自由和平等的公民权只属于资产阶级内部。因而,当资产阶级无视现实社会中经济地位的区别所带来的政治地位差别,恬不知耻赞扬资本主义制度盛行自由、平等、正义、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子虚乌有之物时,其虚伪性和丑恶嘴脸一览无余,在马克思深入物质生产关系的剖析面前,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弥天大谎大白于天下。

  4.3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历史性超越。

  通过对资本主义公民观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开辟了人类解放思想的政治学和经济学批判视野,马克思从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层面对资本主义公民观的虚幻性进行深入剖析,预言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渡阶段,最终会被共产主义取代,人类最终会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3.1 人类解放对于政治解放的超越。

  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追问"如何实现自由","如何实现"既包含了形而上的对于自由的认识论,也包含了形而下的实现自由的实践论。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对自由的追逐纷繁复杂,既有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政治解放",也有少数共产主义者提出的反对资本主义垄断压榨广大无产阶级的"人类解放".马克思肯定政治解放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意义,"尽管它不是一般的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但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政治解放一方面使政治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使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独立出来,公民权在形式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解放,是资产阶级奋起反抗封建专制制度追寻本阶级的自由发展,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只在资产阶级内部得以实现,广大无产阶级并未真正获得自由与平等的公民权利。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生产中掌握了资本主义公民观的实质,从关注政治解放到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矛盾在马克思这里得到了统一。马克思认为只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每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以往的解放仅仅作用于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而这二者对人的解放问题只是浅表的触及,马克思超越了过去一切关于通过解放获得自由的学说,创造性的将私有财产制度的超越与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结合起来,指出人类解放的根本在于经济关系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首先要通过工人解放来实现,因为工人解放内在的包含了人从私有制和奴役制中的解放,其实质是普遍人的解放,工人的解放内在的打破了现存生产关系对人的奴役状态,生产关系得到解放那么也就实现了人类解放。在马克思看来,以私有财产制度为依托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每个人都是抽象的原子式的单个个体,将自己贬低为工具式的存在物,得到的只是有限的自由,这种有限自由也必然是消极的。政治解放因其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因而释放出的自由是有限的,是虚假的,是消极的,而人类解放追求的自由是无限的,是真实的,是积极的。马克思指出,人类解放不仅仅停留在政治或宗教的解放,而是人的全面解放,它的标志是人从私有财产制度中解放出来,消灭私有制是人类解放的必经之路。马克思同时指出人类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革命解放自身及全人类。

  4.3.2 人类联合体对于政治共同体的超越。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工,分工的发展造成了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的特殊利益与在生产关系中形成的他人利益联合而成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矛盾日益深化及多样化,对资本主义社会有序运行和顺利组织生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某些个体力求维护私人的特殊利益,以多种方式对抗共同利益及其采取的虚幻共同体形式,"这些特殊利益的实际斗争使得通过以国家姿态出现的虚幻普遍利益来对特殊利益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总结出分工是政治共同体产生的根源,虚幻共同体是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相互矛盾的产物,而虚幻共同体在政治上的载体正是政治国家。政治共同体天然带有虚幻性和鲜明的资产阶级属性,它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镇压无产阶级以实现其在经济关系上的统治地位,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捍卫者,是普遍利益的政治内核。在面对公民权问题上,政治共同体因其阶级属性的制约,只在其阶级内部伸张权益,其虚幻性更加暴露无遗。

  马克思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推断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形态,人类社会最终会超越资本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在共产主义社会下,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各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在人类联合体的生活中,阶级和国家自然消亡,生产力高度发达,每个人的个性和自由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个体在与他人的联合中实现自身自由,平等、自由、正义在此真正得以实现。

  人类联合体对于政治共同体的超越是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的超越,是马克思科学的人性论对抽象人性论的超越,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中,只有作为本共同体统治阶级内部的人才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资本主义政治国家这样的虚幻共同体中的公民权利伴随着阶级属性,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里没有政治国家、阶级、剥削和压迫,"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的条件。"人类联合体将打破一切束缚人本质的力量,是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间天堂。

  4.3.3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公民的超越。

  追求人类解放,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天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终极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对于作为资本主义政治解放结果的公民身份的历史性超越。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形式做了美好预言,那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资本主义文明为其发展铺垫了道路,因为资本主义文明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使人和自然相互对象化过程发展到较高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高阶段,即便如此,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阶段因种种原因也无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私有制及分工的消失、政治国家及阶级的消亡,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民的全面的历史性超越。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公民的超越建基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先,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避免了人为生存争斗而重返污腐之事。其次,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促进人们建立普遍联系。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只有在普遍的交往建立起来时,才能打破地域间的阻隔,将一切阻碍人们建立普遍联系的东西排除出去,个人才有机会由地域性向世界历史性发展,促进共产主义普遍到来,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为人创造了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当人不需要为了生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被迫参与分工生产,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他创造了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么人就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去汲取人类文明创造的科学、文化、艺术等等,越有可能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人们可以依据个人兴趣随意安排工作和生活,"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晚上从事牧畜,晚饭后从事批判。"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对公民的超越,必然伴随着私有制被消灭、分工消失、阶级和国家的自然消亡。尤其是分工的消失使人拥有发展独立性和个性的机会,人获得了真正占有自己本质的力量,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私有制以及相伴随的阶级和国家都将消亡,人不再受任何异己的力量支配,现实的个体脱离了政治国家所赋予的公民身份,成为真正有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