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当今社会已成为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的强大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科技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科技新时代的开创者,提出了一系列科技思想,将中国科技事业从破败状态建设起来,深远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国际地位;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的领导人,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形成自己的科技观点,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行动指南,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要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两代领导人都把科技作为强国之利器,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
2.研究意义
本文从邓小平与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内容出发,通过比较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统认识邓小平与习近平科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我党科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思想基调,从而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人才观、发展观;另一方面通过对二者科技智慧的深入挖掘,可以为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指导,明确未来中国科技的发展重点和关键领域,使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形势发展科技事业,增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国防、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高度融合,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研究概况
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关于邓小平与习近平科技思想比较研究的成果。尽管部分文章认为习近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但并没有学者就此问题形成系统理论,关于二者科技思想的研究通常是分别进行的。
1.国内研究概况
(1)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概况
大部分学者经过研究认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地论证和发扬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体现尊重知识及人才的思想内涵;“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科技体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体现邓小平加强对外开放的意识;“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说明邓小平认识到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命题。
刘立在《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一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学说的深化,而且使国人的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向生产力分析转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但是我国长期将主要精力放在阶级斗争上,而且对苏联模式的照搬也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进行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刘学礼在《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一文中认为,邓小平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归因于近代的闭关自守,对外开放应作为基本国策贯彻。加强国际交往、增进科技交流,既是健康发展科技事业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战略选择。邓小平强调在引进先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主研发,对自身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松懈,要坚持将向国外学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起点。
马桂英在《邓小平科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认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点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仅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而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对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促成中国实施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抉择,科技事业成为对外开放的首要领域;其次,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使中国形成倡导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方法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取向;再次,邓小平的科技思想直接影响我国的治国理念和发展方略,指明我国提高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最后,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指导 21 世纪中国的科技进程,“星火计划”、“863 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先后实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呈现出崭新局面。
(2)习近平科技思想研究概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历史和国内外形势的角度出发,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的科技思想继承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新理念,将科技创新视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新引擎,为今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目前,习近平的科技思想多体现在其出席会议和视察的讲话中,尚未形成系统理论。通过对其讲话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资料相对较少。
杨玲在《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一文中认为,习近平的科技思想是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具体抓科技工作、深入调研、总结经验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习近平始终秉持以科技带动社会进步的观点,在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局面、分析我国科技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和发扬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习近平所提出的提高创新能力、弘扬创新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均是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发展。
周国辉在《奏响科技创新时代强音--学习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一文中认为,习近平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把科教兴省纳入发展战略之中,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力倡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及加强对农村的科技帮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出全社会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勇于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紧扣技术需求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应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发展经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活化科技创新作用,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2.国外研究概况
(1)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概况
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中国的落后面貌,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国外学术界对邓小平的传奇一生和思想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既有详细描述邓小平生平的传记,也有探析邓小平思想理论的书籍和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视角广阔,观点多样,如戴维·W·张的《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雅科夫列夫的《邓小平的政治肖像》、矢吹晋的《邓小平的历史功绩》等。然而仅针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国外着作目前尚未发现,一般都是在探讨邓小平其它领域的思想时偶有提及,认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多采用比较研究法,比较对象多而且范围广,如毛泽东、周恩来、戈尔巴乔夫等。尽管国外学术界以邓小平科技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资料相对较少,但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习近平科技思想研究概况
目前,尚未发现国外学者关于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文献,但在美国媒体的评论中发现学者的一些观点。美国多维新闻网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陷入转型升级深水区,中共决策层对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理念更加重视。习近平着眼于科技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定性作用,对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引进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指示,在多个方面展示了其更为强调自主创新的科技观。
国外评论认为,邓小平以及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均推崇科学技术以引进为主,而当前习近平的科技思想则更为强调独立自主,意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与美欧等传统科技大国展开角逐,甚至力争成为世界科技的引领者。
总体来说,国内学术界对邓小平、习近平的科技思想均分别有所研究,由于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研究时间更长,因此成果相对较多。对于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刘立、刘学礼侧重于思想内容,马桂英侧重于现实意义;对于习近平的科技思想,杨玲主要研究形成基础,周国辉强调核心内容。国外学术界对邓小平、习近平的研究方向多为生平、政治、外交,没有针对科技思想的文献。同时,目前国内外也尚未发现将二者科技思想进行联系比较的着作。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采用文献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关于邓小平、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文献、讲话进行收集、整理,通过精读提炼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文献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专着类,如《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资本论》;二是期刊杂志类,如《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三是报纸讲话类,如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四是学位论文类。对原着、讲话的研读可以深入理解思想原意,对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使论文思想更加深远。然后,在已掌握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按照内在逻辑对邓小平、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侧重点、贡献和意义进行研究判断、寻找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从而探索出我党科技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
2.创新之处
目前,学术界对邓小平、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研究通常是分别进行的,尚未发现将二者科技思想进行比较的着作。在已获取的资料中,发现有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等人进行比较的文献,而且数量比较多。本论文创新性地将邓小平与习近平科技思想联系起来,从主要观点、理论渊源、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二者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对系统把握我党科技思想发展脉络、认清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对于邓小平、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大多停留在思想内容这一层面。本文在比较过程中,不仅保留对二者思想内容、理论渊源部分的研究,而且着重比较了二者的理论特色及语言风格,并结合二者的成长背景、工作经历挖掘科技思想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同时,对比较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提出一些新观点,意在强化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及对我党科技方针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