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时间:2016-06-21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2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关制度创新探析
  【第一章】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制度的因素研究绪论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相关问题概述
  【3.1  3.2】当前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3】城镇化问题的制度根源
  【4.1  4.2】创新城乡土地制度与城镇化融资机制
  【4.3  4.4】构建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机制
  【第五章】创新新型城镇化的社会管理、生态制度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我国城镇化进程被认为是 21 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事件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要求,更是扩大国内需求,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城镇化产生的问题着力进行制度根源分析,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户籍制度的制约、社会公共服务制度的滞后、财税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政绩考核制度的扭曲。因此现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对以上制度进行战略反思与调整,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与产权关系;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打破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的局面,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改革城镇化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正确划分中央与地方财税比例与责任范围,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积极共推城镇化建设;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征地行为;正确处理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共同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消除城镇化进程的户籍壁垒,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实现人口、经济、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

  虽然本文力图全面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空间,但由于城镇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篇幅以及构思上的局限,本文从生态领域认识当前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析不全面,而且全文暂时没有从文化体制进行相关理论探讨,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化建设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既是本文理论研究的一个欠缺也是未来的研究空间,相信未来我国城镇化理论研究会更加丰富多彩,城镇化建设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一、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一般著作:  
  
  [1]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9.
  [2] 赫茨勒,何新译。世界人口的危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52.
  [3] 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
  [4] 山鹿城次。城市地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106.
  [5] 许学强。现代城市地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7.
  [6]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8.
  [7] 叶连松,靳新彬。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47.
  [8]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5-296.
  [9] 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35.
  [10] 新玉言。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43.
  [11] 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04.
  
  三、期刊文献:
  
  [1] 马晓河。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问题及其总体布局[J].改革,2010(10):30-45.
  [2] 张占斌。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8-54.
  [3] 薛凤旋,蔡建明。研究中国城市化理论学派述评[J].地理研究,1998(2):97-105.
  [4] 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城市规划,1979(5):13-25.
  [5] 项继权。城镇化的中国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1-8.
  [6] 方辉振 ,黄科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 [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4):63-68.
  [7] 茶洪旺。摆正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位置[J].探索与争鸣,2014(2):61-64.
  [8] 辜胜阻。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J].中国人口科学,2012(3):2-10.
  [9] 辜胜阻。城镇化要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J].人口研究,2012,36(6):3-12.
  [10] 杨风,陶斯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J].兰州学刊,2010(6):75-78.
  [11] 王春光。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5):94-103.
  [12] 茶洪旺。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12-14.
  [13] 田莉。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土地城镇化[J].城市规划,2013(5):22-28.
  [14] 袁崇法。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报,2011(3):52-64.
  [15] 李燕 , 袁崇法 , 白南风 , 等 . 我国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J]. 城市观察,2013(6):135-144.
  [16] 翟年祥,项光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行政管理,2012(2):50-53.
  [17] 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1):10-14.
  [18] 郑风田。新型城镇化_制度桎梏与破局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6):62-71.
  [19] 刘广明。论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J].理论探讨,2010(10):272-273.
  [20] 戚本超,周达。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变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7(1):61-64.
  [21] 迟兴臣。区域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稳定和谐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7):57-61.
  [22]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3):16-24.
  [23] 胡建国 .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城乡户籍歧视问题探讨 [J]. 统计与决策,2007,(1):107-108.
  [24] 侯荣娜。中印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43-44.
  [25] 郭志勇。制度变迁_土地财政与外延式城市扩张[J].社会科学研究,2013(1):8-14.
  [26] 陶然。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J].改革,2008(10):83-88.
  [27] 陈丹。我国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思路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3(9):33-44.
  [28] 朱孔来。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探讨与研究,2012(9)73-980.
  [29] 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J].管理世界,2003(11):87-97.
  [30] 封北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融资[J].经济研究参考,2013(13):40-53.
  [31] 蔡书凯。新型城镇化下地方政府融资可持续机制构建 [J].当代经济管理,2013(12):28-34.
  [32] 张车伟,张士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其制度障碍[J].湖南社会科学,2010(1):82-88.
  [33] 马庆斌,刘诚。中国城镇化融资的现状与政策创新[J].中国市场,2012(16):34-40.
  [34] 厉以宁。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一些问题[J].当代财经,2011(1):5-6.
  [35] 洪银兴。关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说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0):5-13.
  [36] 李润平。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融资机制[J].农村金融研究,2014(5):37-42.
  [37] 薛金礼,孙津。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14-16,19.
  [38] 李国友。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之建构[J].社会主义研究,2007(1):113-115.
  [39]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5):32-38.
  [40] 邹一南。城镇化的双重失衡与户籍制度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2):39-49.
  [41] 钱振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苏州大学学报,2008(5):1-5.
  [42] 高强。我国户籍制度弊端及改革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6):199-204.
  [43] 王海光。关于当前深化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9(6):88-95.
  [44] 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3(8):109-112.
  [45] 方辉振。户籍改革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J].群众,2014(3):66-67.
  [46] 鲁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08(10):43-46,89.
  [47] 李迎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与出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76-80.
  [48] 夏明会。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改革[J].调研世界,2010(5):5-11.
  [49] 夏光。生态文明与制度创新[J].理论视野,2013(1):15-19.
  [50] 顾钰民。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福建论坛,2013(6):165-169.
  [51]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1):2-13.
  [52] 张锋,陈晓阳。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位与立法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2(5):114-117.
  [53] 张劲松。生态文明十大制度建设论[J].行政论坛,2013(2):5-10.
  [54] 张春华。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28-31.
  [55] 张锋,陈晓阳。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位与立法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2(5): 114-117.
  [56] 姜仁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路径[J].开放导报,2010(8):100-103.
  [57] 谢地。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6(9):1-7.
  [58] 孟昌。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改革,2003(5):114-117.
  
  四、报纸:
  
  [1]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N],2005:68-78.
  
  五、外文文献:
  
  [1] Louis Wirtih. Urbanismasa Way of lif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9(29):49
  [2] Weiskopf ThomasE. The Relevance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 for Third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J]. Theory and Society,1980,(4):283-318.
  [3] Chan Kam Wing. Cities with Invisible Walls: Reinterpreting Urbanization Post-1949 China[M].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 Michael Lipton, 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in Development[M]. London: Temple Smith.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