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在制度伦理中荀子义利观思想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时间:2017-03-28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2717字
  结论
  
  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荀子综合先秦各家的义利观,继承了孔子、孟子的义利观,又阐发了自己“隆礼贵义”、“以义克利”的义利观。他的义利观既有孔孟的重义倾向,又不同于孔孟的重义轻利思想,他的义利观近乎于墨家又高出于墨家,根据义利观所提出的礼法制度伦理意蕴具有独创精神。就荀子而言,贯穿其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如何通过修养和教化使生命个体建立起合理的人格模式,伦理制度化与制度伦理化相结合。当今我国公务人员的自身发展即道德修养上也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说,虽然人性固然生而趋恶,但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是可以改变的。无论荀子礼学作为传承古今的伦理基础,在礼学思想中有多少值得批判的糟粕,曾经在历史上起过多少消极甚至是破坏性作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荀子的礼学制度伦理已经作为一种文明因子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其中核心的义利观思想更在制度伦理的研究中具有深刻价值。在现代文明中,正因为是传统,在提供现代文化创造的资源方面,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传统的价值,英国经济学家冯·哈耶克说:“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历经数代人的实验和尝试而达致的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一个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
  
  实际上,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材,我们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对于传统思想我们要批判性的吸收和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传统思想对社会有益的文化因素,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也是对待荀子制度伦理应有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战国)荀况著,王天海校释。 荀子校释(上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 陆建华。 荀子礼学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3](汉)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杨伯峻译。 孟子[M]. 长沙:岳麓书社,2009.
  
  [5] 王文鹏。 礼记译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1.
  
  [6](战国)韩非。 韩非子[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7] 张觉。 荀子校注[M]. 长沙:岳麓书院出版社,2006.
  
  [8] 蒋礼鸿。 商君书惟指[M]. 上海:中华书局,1986.
  
  [9] 孟子等。 四书五经[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 梁启超。 儒家哲学[M]. 长沙:岳麓书院,2010.
  
  [11] 方勇、李波译注。 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 高春花。 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3] 陆建华。 荀子礼学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14] 韩德民。 荀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M]. 济南:齐鲁书社,2001.
  
  [15] 蒋南华。 荀子全释[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16] 徐复观。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 上海:三联书店,2001.
  
  [17]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第 1 卷[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8] 杨师群。 东周秦汉社会转型研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9] 陈登元。 荀子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20] 杜国庠。 杜国庠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1] 惠吉星。 荀子与中国文化[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2] 李泽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23] 傅杰编校。 章太炎学术史论集·后圣[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4] 李泽厚。 中国思想史论(上)[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5]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册)[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6] 赵明。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7] 倪愫襄。 制度伦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8] 施惠玲。 制度伦理研究论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9] 李仁武。 制度伦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0] 何颖。 行政哲学研究[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论文类:
  
  [1] 曹德本,禹嘉瑛。 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的现代价值[J]. 政治学研,2006(1)。
  
  [2] 魏义霞 . 礼法、法天、法术--先秦法制模式及其影响 [J]. 哲学研究,2005(4)。
  
  [3] 倪愫襄。 制度伦理思想的传统溯源[J].伦理学研究, 2005(5)。
  
  [4] 何颖。 论制度伦理的功能与局限[J].中国行政管理, 2007(8)。
  
  [5] 教军章。 论中国古代义利观的现代政治管理价值[J]. 政治学研究,2003(1)。
  
  [6] 李志江。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J].道德与文明, 2006(1)。
  
  [7] 陈飞龙。 孔孟荀三家礼学之异同[J]. 中华学苑,1978(21)。
  
  [8] 沈跃跃。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J]. 求是,2009(19)。
  
  [9] 陆建华。 荀子礼法关系论[J]. 安徽大学学报,2003(2)。
  
  [10] 吕耀怀,刘爱龙。 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J]. 道德与文明,1999(2)。
  
  [11] 卞修全,朱腾。 荀子礼治思想的重新审视[J]. 哲学研究,2005(8)。


  致谢
  

  岁月鎏金,韶华荏转。恰春回大地之佳时,携三年耕耘之论文。蓦然回首,恍然昨日,心感澎湃,难以直抒胸臆。虽有失败之泪水,亦得收获之喜悦,此间万言,弗能祥述。感恩育吾之母校,诲我之师长,生我之父母,督我之同窗,促我之良朋。每思及此,感慨万千,是以为情造文,铭而致谢。
  
  首拜父母,生吾成人。吾幼时闻父教诲:“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人道酬德,德能补寡!”遂每逢荆棘,勿忘父母训诫,坚强奋起,不失勇敢。父母之恩,无以为报。唯愿父母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乙丑之年,求学黑大,恩慈垂养。博学慎思,沐浴清化;参天尽物,万事滋荣。弦歌继响,薪火相传。英才荟萃,济济一堂。风雨三载,研途生活,吾感学术之深妙,人文之浩瀚,谨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信念。
  
  实感四时之寒暑更替,觉宇宙天地之苍凉,愈更坚韧果敢,勇登琼楼,振翮远翔。
  
  自入黑大以来,承蒙师长教育之恩。诚谢吾师袁洪英,上善之水,利物不争。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书育人,博我以识;言传身教,约我以行。恩师之学,授吾十分,奈吾愚究,仅得一二。然师不以吾为愚,仍寄望达于学生。继往余生,当思教诲,攀不畏艰,不辱师恩。有师若此,不悔学于黑大。恩师之情,永铭于心!更欲备述其它师长垂教之恩,然恩长笔短,述之则挂一漏万。借以诗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鹏鲲扶摇九万里,不及挚友送我情。同学少年者,皆四海之精英也。彼等各擅所长,材称栋梁。与我朝夕相对,切磋琢磨。当吾青春之时,得遇同窗之交,朋伴之谊,幸甚至哉。更于吾论文写作之时,彼同倾力相助,受益之深,幸甚至哉。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尔来春秋有七,于今毕业,阔别师尊去,丹心化玉江。吾将不偏不倚,劲竹逆风。百尺竿头,欲报恩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