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重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9)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9 共22535字

  
  对于政策层面,短期问题往往更为紧迫,也更为重要。一方面,如果不能解决短期问题,任由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持续恶化,甚至演变为全面的动荡和危机,那么,所有的中长期设想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如果短期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合理,还是通过扭曲甚至是替代市场的方式来解决,那么,中长期的调整战略将会无以为继。因此,在目前不仅要积极应对短期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而且要选择一种符合中长期调整方向的解决方案。就短期而言,我国最大的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来自去产能与去杠杆的交互作用。所以,政策层面需要在推进去产能的过程中避免过快地去杠杆,或者说,要在稳住杠杆的同时推进去产能过程。当然,如前分析,企业部门高杠杆已经失去了动态平衡基础。要稳住杠杆,只能是政府部门加杠杆,即提高财政赤字水平。相对而言,我国的财政赤字水平较低,在短期中增加财政赤字是有足够空间的。问题是,如何操作才能不对中长期调整过程形成干扰和阻碍?依据前文的分析,沿着短期导向和消费导向去增加财政支出,是符合中长期调整方向的。因此,关键问题就转变为如何解决财政赤字的融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财政赤字的融资需求,需要大力完善国债市场,包括改善国债的品种结构和发行方式,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以及打破国债市场的分割状态。
  
  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现状出发,一个可行的突破口是通过转变国债发行模式和方式推动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大开放。第一,这能够为财政赤字提供可持续依赖的融资模式,提升财政政策为社会福利托底的能力。第二,这能够为转变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创造条件。只有借助于国债市场的大发展,货币政策才能利用公开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去影响政策性利率。同时,国债市场作为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其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效率,这有助于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第三,随着国债市场的发展,可以利用国债置换央行的外汇储备,解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币种结构失衡问题,打破外币资产占比过高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第四,国债市场的大发展有助于打破利率-汇率平价关系对货币政策的牵制。以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开放为突破口,提高人民币资产市场的规模、稳定性、流动性和效率,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基础。随着人民币资产作为国际范围内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资产地位的提升,可以借助流动性和安全性溢价打破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平价关系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第五,通过国债市场发展带动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民币加入SDR后国际范围内对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而且也能够充分满足国际投资者对高风险-高收益的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这就为我国吸引非FDI私人资本流入创造了最关键的条件。
  
  (二)关于重构政策框架的进一步考虑
  
  1.配合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过程,提升财政政策的短期需求管理能力。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调整产业结构,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实质性地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以此加速落后、过剩行业的淘汰过程;通过降成本和补短板,为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过剩产能的淘汰,重点是取消过去的对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财税、信贷或其他政策性支持。对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培育,重点也是取消体制和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所有这些在总体上都是让宏观政策不再承担或从事过去的某些活动,这就为政策指向新的目标留下了空间。
  
  对于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培育,当然需要财税和信贷层面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力度不能过大,更不能扭曲甚至完全抑制市场的筛选和淘汰机制。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性调整,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产能过剩的低效产业,筛选和培育新兴产业。所以,即便是配合供给侧改革,宏观政策在投资和生产层面要做的主要是减少人为的支持和扭曲,发挥的作用应该偏于消极或是辅助性的。供给侧改革需要需求管理的配合。在需求管理方面,过去通过外需和投资渠道影响宏观经济动态平衡的政策实践,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带来严重产能过剩等后遗症。因此,未来需求管理方面的重点应该从外需和投资转向居民消费,在收入调节、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主流经济学思维通常认为财政政策缺乏灵活性、速度、可逆性和独立性,因此排斥相机抉择的逆周期财政政策。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传统货币政策的失灵以及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短期稳定性的重要性。不同于此,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源于目标定位的差异与宏观经济动态平衡关系的特殊性,财政政策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往往表现出过于积极和过于主动的姿态。新常态下所要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机制转变,并不是要求财政政策全然转向消极被动,而是要求财政政策的运作模式发生变化。供给侧改革所指向的是一种市场主导型结构调整路径,这就要求在财政支出方面取消针对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的各项优惠或补贴,减少结构调整过程的直接介入;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相对增加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网方面的支出。在财政收入方面,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总体而言,在财政支出方面,在不同类别上有增有减,改变的主要是财政支出中不同类别的优先次序;在财政收入方面,为了降低整个社会的税负成本,财政收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2.高度重视和强化财政因素在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性等问题上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财政因素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市场定价机制的效率上。金融市场上风险资产的定价过程是一个相对定价过程,即在无风险收益率的基础上附加风险溢价。所以,无风险资产的供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步。短期财政债券的供给,满足了市场参与者对无风险资产的需求,形成基准的无风险收益率。在此基础上,供给不同期限的财政债券,满足市场参与者对中长期无信用风险的资产的需求,形成基准期限溢价。随着财政债券期限的延长,财政债券收益率曲线不断延长。基于财政债券收益率曲线中包含的无风险收益率和期限溢价,对于其他风险资产的定价,市场只需解决信用风险的定价即可。这样,通过财政债券的供给和交易,形成基准的无风险利率和期限溢价,有助于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定价机制效率的提高。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