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7-02-24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7095字
  三、 “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分析
  
  任何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物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既有利也有弊。
  
  (一)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正面影响
  

  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从某些角度看对电视媒介的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其表现如下:
  
  1.在制作理念上的革新。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否定、贬义的涵义,但是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却有利于促使电视节目从多方面改变制作理念。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之所以能够“泛”起来必然有其生存、传播的理由,否则受众是不买账的。
  
  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秉持的理念有:
  
  娱乐至上的理念。这一理念抓住了受众要娱乐的心理,电视引导受众娱乐开心、放松、忘记烦恼、观众在娱乐中享受,节目在娱乐中取胜。
  
  开放的理念。“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如《奔跑吧兄弟》,许多是引进外国的节目模式,是外国开发的成功典范,这种开放的做法给我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借鉴、参考。一些“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是成功的,给严肃、高雅、高尚、主流文化节目的制作提出了观念的挑战,逼迫其改变理念不断创新。
  
  “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在包装、场景、道具、文本设计、音频视频效果、声光电的组合画面、明星效应等方面带来了先进技术,还带来了场内、外互动的新理念和做法。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新理念,给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领域曾有一个观点,认为能够反映社会真实情况、反映社会众象的传播手段不仅限于新闻报道节目,娱乐性的节目也能传播某些社会信息或新闻,而且加了娱乐元素后的信息传播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还有发散性的口口相传扩散的效果。相比较而言,刻板的严肃的新闻播报,尤其是说教类的新闻播报缺乏灵活度,而娱乐比较灵活多变,整个节目过程气氛活跃可以达到严肃的新闻报道达不到的效果。当然带有娱乐性的新闻传播不适用所有的新闻,如:政治性的、外交方面、军事方面、教育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它可以适应一些社会中民间事件、街巷热议等方面的信息报道。在运用娱乐元素进行信息报道时还应该注意不要产生负面效应。
  
  “传统媒体若想在渠道贯通的全媒体时代仍然保持自身优势,就要逐步改变舆论引导的观念与格局,变被动为主动。应尽量避免目的性过强的硬性说教,改为更为隐蔽平衡、考虑受众需求与体验的软性引导。”[10]
  
  在吸收“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的新理念时应注意:第一,注意到理念不是有形之物,决不能照搬电视节目的具体模式、做法,应该对理念的思维元素进行总结概括、吸收消化,为自己所用。第二,注意到不是所有的“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都有新理念,要吸收那些成功的、效果比较好的节目的制作的先进理念。
  
  第三,要规避“泛娱乐化”电视节目的三俗、低级趣味、文化品位不高等弊端。
  
  总之,要批判地借鉴吸收其中的先进理念。在这方面,我国的电视台有一些已经做得很好,如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运用了科学和娱乐元素结合的理念让“科学流动起来”,让科学走下神坛、接地气,用通俗的语言让百姓听得懂。这档节目的一个理念是吸收国外真人秀的(德国节目 SuperBrain)精髓,又不受原来节目模式的限制,结合本土,加进了民族元素,既宣传了科学文化,又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获得了收视的成功。央视的《叮咯咙咚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也是电视节目新理念的成功典范。其中运用了娱乐、悬念、游戏、嘉宾讲评等元素,即有新的制作理念,又巧妙结合要宣扬的主流文化--汉字书写、中国戏剧传统文化的传扬展开,收到了骄人的业绩。这些节目和电视台的成功说明吸收“泛娱乐化”电视节目的先进制作理念,对发展电视业是有利的,关键是如何吸收和运用。
  
  2.有利于电视媒体形成规模。
  
  电视媒体的规模就单一的一个电视台来说是指它的品牌影响力、收视率、经济效益、市场份额。
  
  我国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顺应了市场资源配置的规律,各电视台采用多种策略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扩大节目娱乐的策略发展规模效应是各大电视台普遍的做法。尽管“泛娱乐化”有很多弊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促使某些电视台的规模扩大,这也是电视“泛娱乐化”难以控制的原因。就目前而言各大电视台依然不能放弃走娱乐的路线,比如,安徽卫视副总监柴焰说,安徽卫视的战略转移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个今年引进剧审批越来越严格,“《星光剧场》主打的引进剧,同步率越来越差,一个是,现在视频新媒体起来后,我们发现很多韩剧也许在网络上播的很好,但是在我们这个后晚间剧场,收视率一般。”
  
  另一个最重要的是,“电视剧跟卫视品牌的关联不强,但大家会记得节目是哪个台的。”
  
  就如柴焰所说,安徽卫视的娱乐化策略已经达到了战略层面的高度,希望开发大量的娱乐节目提升品牌辨识度。这种辨识度高的品牌节目和电视台紧密相连的还有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不是说到某个电视台就想到某个节目,而是一说到某个娱乐节目就想到哪个电视台,比如,一说到“中国好声音”就想到浙江卫视,一说到“爸爸去哪儿”就想到湖南卫视,而这些节目也给电视台带来了不小的收视率和经济收益。他们的品牌紧紧的和一档或多档娱乐元素较多的节目相连,人们把湖南电视台和“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相连,但很少人会想到《湖南新闻联播》,想到《平民英雄》这些娱乐元素较少的节目。
  
  浙江卫视截至 2014 年 11 月 18 日,2014 年全天平均收视 0.274(CSM50 城),市场份额 2.3,排名省级卫视前三。随着浙江卫视在 2014 年末推出了《奔跑吧兄弟》,2015 年又推出了多档娱乐节目后,截至 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全天平均收视 0.312(CSM50 城),市场份额 2.71,排名省级卫视前二。从这一点来说,站在电视媒体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化对电视媒体形成规模还是有利的。这种有利表现在:首先,一档泛娱乐化的节目更可能成为一个电视台的招牌节目,利于形成品牌效应。其次,这样的节目受观众欢迎,盈利能力强,在电视媒体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强势品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即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基本是成正相关关系。据 2012 年的《最佳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统计,品牌价值排媒介第一的谷歌年营业收入是 379 亿美元,年利润 97.37 亿美元,品牌价值为 697.26 亿美元;而迪士尼年营业收入是 408.93 亿美元,年利润 48.07 亿美元,品牌价值 274.38亿美元。谷歌的品牌价值为营业收入的 1.8 倍,利润率高达 25.7%,而迪士尼品牌价值为营业收入的 67%,利润率为 11.8%.品牌价值高的谷歌盈利能力更强”.
  
  泛娱乐化对于打造电视传媒的品牌效应有所裨益,因此,电视难以割舍“泛娱乐化”这块“肥肉”就不难理解了。
  
  (二)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我们从正面看到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有利一面,从另一面看它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表现在:
  
  1. “泛娱乐化”解构文化内涵。
  
  本文探讨的“泛娱乐化”会解构文化的内涵专指汉语词典中狭义的文化,即意识形态中的精神文明。
  
  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内涵分为个人或国家、民族。个人的文化内涵是指个人的文化涵养、修养;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结构,文化内容层次。
  
  从一个人来说,过多地娱乐,在虚幻的世界中,会减少学习高层次文化的时间、兴趣,长此以往知识结构中的文化知识存量会减少;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社会“泛娱乐化”会使整个社会民族丢掉某些高雅层次的文化内容,解构原有的文化结构,出现文化下滑态势。
  
  娱乐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远离现实的精神放松,正常的休闲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沉迷于娱乐是对现实的逃避,是消极的精神萎靡不振,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不利于国家、民族的精神建设,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泛娱乐化”的突出特征是较庸俗的文化消费层次,长此以往会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精神建设,助长消沉、不思进取、沉迷娱乐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没有精神内涵,惰性十足。对于单个人来说陷于肤浅、在娱乐中混日子,空虚没有思想内涵不思进取。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代表人之一的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的进步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选择空间,大众文化的发展使人只看重物质,而缺乏精神生活,最后则变成了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成了丧失了理性批判的人。
  
  竞相模仿的“泛娱乐化”节目也降低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千篇一律,到处雷同、相似使人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审美情趣。停留在庸俗水平不能提高审美水平,难以建设文化的文明层次。
  
  2.“泛娱乐化”导致观众审美单一。
  
  大量带有“泛娱乐化”倾向的电视节目,容易导致受众审美单一化,审美单一化又会带来许多弊端。
  
  审美单一化,是审美范围狭小、审美内容固定于狭窄方向,层次不高。美自古有之,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审美是对美的辨析、判定,是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认同和感受,是人类智力发展达到抽象阶段的结果,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审美有早期人类和现代人类水平的区别,是人类高级的精神活动。就现代而言审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有不同的层次。“审美关注的是人类和世界‘最可触知的方面',但并非是’最粗俗的‘方面。
  
  正如沃尔夫冈·韦尔施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饕餮之徒口腑之欲的快感是‘审美的’……感性的精神化、它的提炼和高尚化才属于审美……对事物的优美、雅致、生动、以及艺术品的风格的崇高、节奏的舒缓、场面的壮阔、叙述的抒情与感人等所做的判断,是对客体的性质所作的主观的判断,属于审美范畴”. [13]从审美的感知范围来说,非常广泛,涉及面广,从审美的层次看是一种对感性东西的精神升华、提炼。
  
  审美的单一化是停留于审美的某一方面的狭窄范围和某一层次。如果停留于感性的感知层次不能达到精神升华、高尚化、提炼,就不存在审美问题,只能是获取感官的愉悦而已。但是,如果人的活动停留在感性的感知不能达到精神升华、高尚化、提炼阶段还能说有品位、情趣、高尚吗?
  
  如果电视节目竞相播出雷同的娱乐节目,就会产生一种情况,即给受众总是提供雷同的审美、欣赏客观对象,造成审美主体没有丰富的审美对象可选择,这就是审美单一化。现今的电视荧屏展现的是各种各样的雷同的节目,给受众提供的审美客体大多是娱乐化程度高的节目,审美主体想要在荧屏上对高雅的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但很难看到这样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节目,取而代之的就是娱乐节目。“泛娱乐化”带给受众的就是这样单一的审美环境、单一的审美条件。
  
  受众审美单一化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首先,审美单一化使受众难以接受娱乐之外的其他知识,降低了大众的美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培育了三俗的群意识,长此以往造成整体民族文化层次难以提升。其次,丧失了人们积极思考的能力,丧失了文化的独立性。增长了人们的思想惰性。
  
  毋庸置疑世界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今天,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变化,经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的跨国界、相互冲击碰撞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场面,人们似乎无所适从,听凭潮流“摆布”,失去了自身审美的辨别力。西方社会学家所说的不错,在文化大变革中人们似乎失去了反抗性,文化的洪流滚滚而来,削平了文化方面的许多界限,带给人们的是无界限的娱乐。再次,受众审美单一化排斥了其他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社会还有众多需要思想性、知识性文化的群体,单一的审美节目不利于电视为他们服务,也影响了电视的多样化节目的经营。
  
  3.“泛娱乐化”影响观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泛娱乐化”的电视娱乐混淆了现实与虚幻的关系,使人迷失在虚幻的情境中。
  
  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构造了充满欢乐的世界,使人们陶醉在其中,混淆了真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关系,影响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判断和认知。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的那样:“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们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危在旦夕,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现实世界并非都是轻松、无忧无虑、歌舞升平的。我们面临许多挑战,这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思考、解决。如果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总是面对娱乐,沉湎于娱乐就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我们已经到了享受生活,没有担忧、没有沉重、不需要艰苦奋斗的假象。
  
  如果用虚幻代替现实,认不清现实,这对个人、国家、民族都是很危险的,对于我们现在民族振兴、发展是不利的。
  
  另外,在电视、网络诞生之前,人们的人际交往是实实在在地你来我往,有自己面对面的朋友、同学交往圈,其交往是面对面、礼尚往来的,是有实际内容的,有不同形式的,是感性的内容丰富的。有了电视、网络人们闲暇之余不再去社交就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代之的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娱乐”.从时间上看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时间、机会,影响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因为和电视虚拟的娱乐节目“打交道”多,久而久之就会把虚拟的人际关系误当成现实,减少或丧失对现实世界判断、辨别的能力。当人们误判现实世界的时候,就是我们失去人的本性、本真的时候。
  
  4.弱化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工具,有传播信息、娱乐、教育和服务功能。也有人认为电视有环境检测、社会协调、文化传递和娱乐功能。其实传媒本身就带有娱乐功能,但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更应该秉持环境检测与社会协调的功能。
  
  作为公共媒介之一的电视通过新闻报道让人们了解发生在国际、国内的事情。
  
  电视通过声、像传播讯息,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信息传递给受众,使受众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也可以检测社会状况,如:
  
  通过曝光各种事件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方向;电视还可以通过信息传输播放启人心智、教化人向善的教育功能,新闻信息功能是不可忽视主要的功能,但是在现实中娱乐功能却发挥的淋漓尽致。电视的新闻信息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互相影响。
  
  人有天然的娱乐需求,这也是人的一种原始的欲望,休闲娱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娱乐生产者深谙这一点。为了销售自己的娱乐产品,娱乐生产者们会从受众需求出发,设法激发受众这种原始欲望,以达到受众和他们合拍。一旦形成娱乐特定的知觉模式,审美主体将“着魔”于某一节目持续不断地跟进,被娱乐牵制前行,欲罢不能,受众即被“甜蜜地绑架”.问题是受众达到这一地步时,在他们的视野里、头脑中还会留出多少空间给予接受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呢?当我们看到那些疯狂的粉丝、玉米们疯狂时,他们对高雅的兴趣、严肃的新闻、科学知识还能关心多少呢?新闻不被关注、不被收看还能谈到传播效果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娱乐的内容增多必然挤占新闻播出的时间,缩小新闻播出的占比。从内容上说如果把新闻也加进娱乐元素,可能会损伤新闻本身的庄严性,造成严重错位,这样一来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将会大打折扣,这与电视传播文明发挥正能量也是不相适应的。
  
  5.“泛娱乐化”对青少年思想教育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电视媒体迅速升温的“泛娱乐化”形势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令人担忧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危害了青少年的正常成长,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成长的人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电视“泛娱乐化”的表现是过度地娱乐。这种过度是指娱乐元素被大多数电视台采用,用于不同的播段,用于不同的节目内容,采用多种的娱乐手段,策划出娱乐大餐。这些节目五花八门,采用了色彩斑斓的背景,营造出欢乐、轻松的娱乐氛围;主持人善于调侃,或者个性独特,演员们光鲜亮丽,总之各种文化“调料”混合在一起烹饪出娱乐快餐、大餐,供受众挑选享用。在这一“泛娱乐化”
  
  潮水面前,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难以抵挡其诱惑。当青少年们沉浸在这种娱乐的狂欢氛围中时他们不会认真思考此情此景是电视从业者刻意为受众制造的产品,他们享受这虚拟的美妙与欢乐,忘却了烦恼,释放了青春能量;他们为节目欢呼、鼓掌、陪自己的偶像开怀放声大笑或挥泪痛哭;他们模仿娱乐节目中演员的装饰、行为举止、赶潮流;他们回味娱乐中的情景等等。在这种娱乐的过程中轻松愉快,获得感官的愉悦。但娱乐世界是虚幻的,离现实世界遥远,虚幻的美妙不是现实的美好,一时的欢快不是终生的幸福与欢愉。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需要对现实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即有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它需要人们理性地思考,艰辛地探索。陷于娱乐中的青少年如果把用于认知世界的时间用于娱乐就失去了探索世界、人生的机会。
  
  产生对世界的错误认知,导致“玩物丧志”.世界观是做事做人的导航,一旦导航出现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未来成长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泛娱乐化带来的恶果的典型人和事件是有目共睹的。
  
  沉湎于娱乐中的青少年,容易把游戏、娱乐中的浮华当做现实,“及时行乐”得到了感官的快乐,难于去思考现实中的艰难困苦,娱乐又从时间、精力等方面剥夺了他们接触社会实践锻炼的机会。从人生价值角度看,人生价值观是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有些电视节目在选秀节目中,营造了一种假象,似乎胜出者“一夜成名”,之后就名利双收,使青少年看不到成功背后的艰辛,都趋之若鹜地去圆成名成星的梦。在这种追逐名利的动机驱使下,一些人报考艺术类的院校,设法参加各种比赛,甚至家长也帮助幼童参赛攫取名利的资本。在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大言不惭宣称“宁可坐在宝马中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观点兜售给了受众。节目策划只考虑收视率,没有考虑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会致使青少年建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会导致青少年远离政治,不关心国家大事,崇拜明星不崇拜英雄,青少年也难以去树立现时代国家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