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纪录片市场中,影响力最大、特色最鲜明的无疑要属《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的历史奇迹,而且充分彰显和传播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甚至形成了一种“舌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纪录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这部纪录片叙事策略的研究,对推动国内纪录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指导意义。
一、人本化叙事,彰显人文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以人物为主线,以各类美食为切入点,采取人本化叙事,充分彰显了人文精神。
首先,影片以最普通的底层人群为叙事对象,散发着强烈的人文气息,许多边缘人群成为影片的主角和故事的参与者。其次,影片运用纵横交错的时空关系依次呈现各地特色美食,从塞外到江南,从东北到西南,通过对各类美食的完美呈现,彰显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及人本化叙事理念。
再次,《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影片不仅呈现了诱人美食的制作过程等基本信息,而且还呈现“美食家们”的生活百态,及各地特色美食文化。从嘉鱼的莲藕到陕北的馍馍,再到浙江的年糕,通过各地质朴的民俗习惯表达这些“民间美食家”的勤劳朴素和执着坚韧。
可以说,《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对自然、人民、传统文化的尊重,而且体现了对底层边缘人群的尊重,以人本化叙事彰显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二、戏剧化叙事,激发受众兴趣
不同于剧情片的虚构性,纪录片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但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都需要进行叙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讲故事,就是运用特定手段让故事情节戏剧化。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不存在绝对的真实,它需要创作者主观意识和主观手法的支撑,只不过它将这种主观性隐藏在自然效果和逼近真实背后。因此,纪录片创作要在贯彻真实性理念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悬念设置等手段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和可视性。
悬念设置,就是利用未知情节达到叙事目的,让观众产生期待感,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以接受心理学理论来讲,面对悬念的神秘感,受众很容易形成心理期待,进而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观看欲望。《舌尖上的中国》
就运用了许多悬念设置这一叙事手段,如在第一集中,古稀之年的“渔把头”石宝柱,带领大家到冰面上捕鱼,他能否顺利地捕到鱼?创作者再此处便设置了一个悬念,当渔网被慢慢拉上来的时候,运用剪辑手法切换到另一画面,由此便为受众制造了一个悬念,他们只能把后面的故事看完才能知道石宝柱究竟捕没捕到鱼。还有,在《五味的调和》一集中,阿鸿讲述了熬制汤料的流程,而在受众以为接下来会看到他怎样制作糖葱薄饼时,画面却切换到了鸭脯店,由此便又制作了一个悬念,让受众不得不带着期待继续观赏影片。
通常来讲,悬念设置很少被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中,但在《舌尖上的中国》中却很常见,这也成了该部纪录片的一大叙事特色和成功原因。
三、跳跃式叙事,注重内在关联
碎片式剪辑是《舌尖上的中国》中最常见的剪辑手段,通过不同时空的组合与切换,呈现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方的特色变化,该部纪录片以味道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这种跳跃式叙事,实际上就是交叉蒙太奇手法,就是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最少两条情节线巧妙杂糅在一起,设置悬念,吸引受众注意力,激发受众观赏兴趣。
在《五味的调和》一集中,阿鸿的糖葱饼和阿植的熏鸭两种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制作,便采用了跳跃式叙事。阿鸿熬糖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纪录片中却不能呈现出真正的等待画面。因此,剪辑中跳跃到阿植的熏鸭制作画面,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纪录片的戏剧性,而且通过阿植对熏鸭制作的讲述有效掩盖了阿鸿熬糖的时间等待,为受众制造了一种蒙太奇假象,消除了叙事上的枯燥,凸显了主题,在形式跳跃的同时加强了叙事内在关联性。
由此可见,《舌尖上的中国》完全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它在整体立意上无疑更高一筹,那就是通过美食制作传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理念。
四、不足与展望
《舌尖上的中国》由第一季到第二季,虽然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绩,但也呈现了一些不足:一方面,人文关怀更多,有喧宾夺主之嫌,这一点在第二季《家常》中表现得最明显,在这一集中主要讲述了子钰母女上海求学的不易。许多观众在看完这一集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舌尖上的中国》的主题到底是文化美食还是人文教育?此外,在影片中还出现了母亲哭泣的画面,这些影响了受众的观赏心情,甚至怀疑《舌尖上的中国》出现了主题定位偏差;另一方面,就是广告植入问题,影片中会非常突兀地出现某些品牌企业或商品的标识,这一问题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与中国丰富的美食文化是分不开的,而“吃”也是维系人民与土地关系的一大核心纽带,这固然是该部纪录片得以成功的一大原因,但本质上来讲,以受众为本的创作理念,及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挖掘,才是根本原因。目前,在《舌尖上的中国》的推动下,我国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由传统的说教式和讲解式,逐渐转向了故事式。可以说,我国电视纪录片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就是标志。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创作者继续坚持和贯彻以受众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纪录片叙事策略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的纪录片一定会再次崛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勇 . 论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展示功能及其叙事策略——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 乌韦.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艺术特色分析[J].大众文艺,2014(18).
[3]蔡海龙 . 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13(02).
[4]熊美姝,陈祺祺 . 浅谈纪录片的平民化趋势——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电影评介,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