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员工培训基本概述
2.1 培训基本理论
2.1.1 强化理论
斯金纳作为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提出了新的员工培训理论——强化理论,该理论是对巴普洛夫的发射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延续,他在自己的着作中指出,人们的行为是依据行为在过往导致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就行为结果而论,会出现两种成果,一种是正成果还有以后一种则是负成果,其中正成果是对行为人行为的一种鼓励,而产生的负成果则是需要规避的。因而,可以认为对员工进行学习培训是外部刺激导致的结果。
根据强化理论的具体内容,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效果进行一定的提高,从而让员工在培训中对新的技能和知识有所掌握,员工经过培训,就工作态度而言也会有一定的转变,其一,可以就组织环境中容易产生正成果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其二,也可以对培训人员本身的态度,哪些是正成果哪些是负成果进行区分。其三,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一定的人员培训,良好的企业员工行为和获得的正成果是有所联系的,可以对该种成果进行鼓励。依据强化理论可以看出,对培训人员进行良好方式的培训和合适的进度推行,是获得培训效果的重要步骤。
2.1.2 目标设定理论
爱德温?洛克是西方着名的管理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家,最初的目标设定理论就是他提出的,该理论指出目标自身就有一定的激励意义,可以将人的某种需求转变为工作的动力,从而使得在工作中有一定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最初设定的目标和最后的结果进行对照,根据实际进行学习方法和转变和调整,继而获得最大的目标成果。
明确度是目标的其中一个属性,还有一个属性就是一致性。在目标的设定中,需要顾及目标的明确性,这就可以采用一定的原则,其中 SMART 是最合适的,这种最为具体且有量度。这就可以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实现目标的一致性,这也就明确了在工作中要付出何种努力。对目标的设定可以引导企业员工进行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不够清晰、明确的目标则会起到反作用,这就对结果的产生有一定负面影响。另外,对工作目标的设定需要具备挑战性,但是难度也不应该太大。在对目标进行设定时,应该注意其合理性,基于此,才能促使企业员工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全力以赴,从而获得良好的佳绩。在进行目标的设定时,如果错失一定的合理性,就会极大消减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充满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对于目标的设定要从实际出发。就员工的培训来说,对员工的培训学习设定一定的合理目标,是对适宜原则的一种遵守,这也就明确了其培训学习的难度,在进行目标的设定时,要注重目标需要在员工可接受的范围内。在给予员工培训中,就应该积极引导员工投入到目标学习当中,从而,员工个人和企业的意见有一定的统一点。如此以来,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最初阶段,员工就已经对自己学习的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自己学习的成绩和水平提高到何种程度等等有详细的知晓。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罗杰斯作为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从自我实现论还有自然人性论两点出发,从而引出了人本主义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在教育实际中,要以企业的培训学员为中心,实现自我的自由学习能力。罗杰斯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企业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培训有着积极的影响,该理论的表现是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中,要注重情感的地位,该种培训模式就是为情感为学习的关键动力,这就将学习的中心,从接受培训的企业员工,逐步的转变为员工的个人思想和体验及情感,这些也都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内容,该种培训模式的发展,也是一种人性化模式的实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中,受培训的员工态度是对培训结果有着关键性影响的,在这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理论性知识。该时期的培训内容,对员工接受培训的态度越来越关注,对于培训效果也是更加看重了。现代化的这种培训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来说,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综合以上几点员工培训来看,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更加注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获得业绩的提升,其关键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企业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员工想要在培训中有所成长,其中态度的好坏就直接影响着培训的结果。这就是企业发展中,科学培训方式的一种转变,而并非将员工当做要“驯化”的工具,不仅仅局限于生硬的技能灌输,而是更加着重培养员工自身的态度养成,这是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重点所在。故而,此阶段的员工培训理论,开始关注在培训中对环境的改善,关注培训效果受到员工态度的影响,在进行员工培训中不断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深化,在给予员工培训中,可以逐渐将对员工的培训转变为企业的一门职业。然而,着眼实际,这个时期对于员工培训的研究,仅仅单纯的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培训的讨论,并没有从宏观角度进行长远的考量,这就使得员工在培训中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一定的减弱,对培训效果而言,也是收效甚微。
2.1.4 “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是美国着名学府的教授,其在自己的着作中,提出了将来社会中,杰出的企业是如何进行企业培训的,他表示对企业员工进行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员工不间断学习的重点,可以从企业的综合绩效还有员工个人的总体绩效进行一定的提高。该教授还指出,在企业中进行“五项修行”的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需要关注的企业培训新方向,这就需要企业从改善心智模式和团体学习等方面出发,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学习。作为“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员工的学习新模式,其关键意义在于,对于员工的全面培训理念有了新的突破和进步,突出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将培训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从自我的学习毅力出发,不断的将自我的能力提高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要跳出传统的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将对个人的培训扩展为全体员工的学习,实现从阶段到终身的学习目的,不断的对技能提高和学习力的提高作为关键点来抓,从而适应市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模式的采用,就需要从培训方式和内容及学习的目标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培训系统进行不断调整,从而转变企业的培训模式。
2.2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意义
2.2.1 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积极且有意义的企业培训,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际上,就企业培训的效果而论,并不单单是由受训者个人来决定的,企业组织本身的状态对企业进行培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的。优质的企业培训,给予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有几下几点:
(1)企业的培训对于增强企业本身的主人翁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作为企业员工也会有一定的归属感。作为企业,在给予员工培训时,培训的越是充分,那么员工更加对培训有热情度,也是对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的发挥,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加的效益。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能只关注对其技能的培训,还应该提高其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度,从而,对于培训的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2)进行一定的员工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和管理层及员工彼此间的沟通,这也是企业的凝聚力增强的方式之一,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有着关键作用。在一些企业中,采用的培训方式有委托培训和自己培训两种。采取这些方式,可以将企业文化更好的融合到对员工的培训中,作为企业文化乃是一个企业赖以发展的灵魂,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对企业员工进行微观文化体系渗透的重要方式。企业的员工和管理层,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能够以引导他们更好的对科技知识进行掌握,也是对其创新的意识和质量意识的一种增进。因而,这也是对员工敬业精神的养成方式,可以在企业内容形成全体学科技全体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对于企业进行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行新的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关键意义。
(3)在对企业进行培训中,可以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员工对企业和客户的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为企业创收,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4)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的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在顺应市场发展形势大背景下,进行企业优秀力量的培养,这才是延续企业生命力的重点。一个企业家,尚若是明智的,就会不断的在企业中进行人才的投资和培养,这也是对企业造血能力的一种提高。从无数的事实论证可以可看出,人才的培养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命脉,一流的人才是企业进行一流技术开发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2.2 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有利方不单单是企业本身,其实作为企业的员工来说,也是会有所收益,这是一种双赢,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好处有下面几个方面:
(1)是对于就业的一种促进。作为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人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永久不变的就业意识已然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才在不断的流动中,市场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人才进行选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选择喜欢的职业就需要依据自己的技能而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工作技巧。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收益,作为员工本人,则是对于以后的再次就业也有积极作用。
(2)获得额外的金钱回报。在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中,不仅可以让企业的员工获得技术的提升,同时,也是对员工求知欲望的一种满足,员工可以获得对娱乐的欣赏能力以外的能力提高,利用自己这些培训获得技能,可以获得工资以外的额外金钱回报。给予企业创造盈利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提高获得收入的几率。企业员工在企业中表现出的工作质量和其最终的工作效率是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的。员工进行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收益,这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培训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提高。这种直接性的相关性关系,实际是一种“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作为员工而言,在企业中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多,那么,获得的金钱回报就越多,企业员工的这种收益和付出的关系,实际上和企业管理者一样,管理者的能力高低也是和其收入多少成正比的。
(4)可以稳定员工的职业。企业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企业对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员工的培训,更加为这些人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因此,企业不会对这类员工随便进行解雇,会千方百计的将这些员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给予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包括脱产深造甚至于出国进修,这些都是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员工也将这些视为企业的一种奖励,在获得这些奖励后,员工会欣然留在企业中,为其效力。
2.3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和类别
2.3.1 普通员工培训
(1)自我启迪。员工依据自己的个人意志,还有自身的判断力,对自己的技术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这就是自我启发的内容也可以说是自我启迪。每个人都有使自己称职于岗位工作的要求,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从业经验知道应该掌握怎样的能力,一般人都会以自己的意志为之努力。要使自我启发法有成效,组织管理人员还应做推动工作,唤起员工自我启发的愿望。如对工作给予适当的评价等。
(2)上级领导对下属进行一定的教育指导,对其进行一定的业务和其他内容的训练。采用该种方法,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在岗位上获得能力的必要学习,该种方式具有舞台特点。在进行工作中可以进行业务能力的反复练习,这是该种培训方式的优点。上级领导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训练,也直接性的就培训效果进行指出。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在业务技能方面非常娴熟和专业,否则就会影响到下属的能力提高。
(3)岗位外培训。是指离开岗位而进行的教育训练,这种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其优点,一是员可以专心致志地参加学习;二是有外部讲师指导,效率高,反应好,还可以与组织外的人进行交流。缺点在于员工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进行脱产学习,很多员工由于业务的繁忙并不能安心的学习。
2.3.2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国内外经验证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充分的科技力量和大量的有文化、有技术的专门人才,实现经济增长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现阶段而言,科学技术的进步愈发迅猛,在这个新技术和新发明不断更迭的时代背景中,对于科学人才的需求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作为企业对员工不加以培训,就会让员工的技术能力出现缺失,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才能补充和更新陈旧的知识结构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性,每隔几年都应该有进修机会,可以在更高一级的院校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短期内的业务培训练习,而参加专业的讲座学习班还有听取专业报告会等等这些等都是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2.3.3 管理人员培训
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作为企业而言,其管理能力的提高会促进企业员工带来投资的高回报。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一定的经营计划和方针的培训,可以让其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现场发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的大方针中,去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因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是十分关键的。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具有三个主要目的。首先,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掌握更多的企业管理理念;再次,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识别问题和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能够在遇到企业员工彼此间的人员问题时,果断的以正确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企业的融洽关系。对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使用研讨会培训方式,还有短期培训班培训方式等。
2.3.4 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组织管理的主体最终来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组织众多的员工在企业中,如果缺失一定的成熟稳重的高层管理人员,那么,企业就会像散沙一盘,毫无生气,企业的既定目标就不能实现。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主要目的还是对高层管理者进行经营能力的挖掘[4]。从四个方面可以具体进行阐述:一是洞察未来的能力;二是开发新的经营理念和进行决策能力的提升;三是对管理者的指挥能力进行一定的拓展;四是对后备力量的不断培养、提高。其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有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的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