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论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对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青州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对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发展对策,从而能够推动青州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于指导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日光温室为龙头的保护地蔬菜成为主体;蔬菜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品种日渐增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蔬菜质量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2)青州市发展蔬菜产业优势明显,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网络优势、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优势、产业经营模式优势等方面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是在蔬菜品种结构、蔬菜标准化生产、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蔬菜加工能力、科技含量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劣势。
(3)提出了青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组织带动模式和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4)提出了发展青州市蔬菜产业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积极培育和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加快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蔬菜产业布局;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蔬菜产业科技水平;加强蔬菜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
限于作者水平所限,本文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下一步研究和学习中不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福龙,刘光辉。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M].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1:79-83
[2] 王厚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2007.1:39-42
[3] 赵海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68-70
[4] 郭振宗。中国农业企业化:理论和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106-107
[5] 王林贺。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陈永福,魏荣。世界蔬菜贸易竞争力与产业内贸易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04):62-63
[7] 刘雪,傅泽田,常虹。我国蔬菜出口的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05):26-27
[8] 刘勤生。我国蔬菜加工与流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0(05):20-22
[9] 沈朵朵,胡建杰。我国蔬菜出口贸易概况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6(3):25-26
[10]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上海经济研究,2002(6):21-26.
[11] 牛艳红。对提升湖北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的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03):41-42
[12] 张真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4(l):1-3
[13] 樊振利,张文静。靖边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
[14] 王东红。基于产业组织结构视角的蔬菜供应链优化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47)
[15] 杨辉鹏。龙链物流视角下的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研究--以黄冈市黄州区蔬菜产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16] 张爱民,韩振业,孟雷。徐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方略[J].长江蔬菜,2004(10):5-6
[17] 陈香,李庆杨。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1(18):16-17
[18] 卜立娜。基于钻石模型的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16):23-24
[19] 叶军,朱砚花。中国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06):27-28
[20] 李德新,田文阁。金融创新助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J].中国农村金融,2011(20)
[21][22] 刘思瑶。涵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科技与产业,2011(06):33-35
[23] 连静,邓灶福。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8):40-41
[24] 李冬冬。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状况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l):127-130.
[25] 陈朝霞,王朝良。宁夏蔬菜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9):36-38
[26] 朱智强。山东蔬菜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04):39-40
[27]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42-43
[28] 韩立宏,李佐举。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J].理论观察,2003(5):76-77
[29] 高新伟,赵文娟,余磊。 建立稳定的产销体系,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基于对寿光菜农种植经验的调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1):41-42
[30] 徐雯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9-40
[31] 胡殿武。菏泽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战略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05
[32] 王志勇。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1):31-32
[33] 胡美华,金昌琳等;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03):25-26
[34] 韩冰。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35-36
[35] 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04):47-48
[36] 徐文元。山东省蔬菜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8
[37] 黄刚。广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6
[38] 杨锦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39] 吴晓佳。武汉市蔬菜营销渠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
[40] 陈娟。四川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41] 青州市人民政府。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R].2011
[42] Reardon, T., Barrett, C.B., 2000: Agroindustrailization, globalization ,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 overview of issues,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Agric. Econ. 23.
[43] 阿尔钦,德姆塞茨。 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A].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
[44] Escobal J., Agreda V., Reardon, T.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gro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Peruvian coast. Agric. Econ. 2000, 23
[45] Glover, D. Contract farming and outgrower schemers in east and southern Africa. J. Agric. Econ. 1990, 41(3)
[46] Key N., Runsten D. Contract farming, smallholders,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n: the organization of agroprocessing firms and the scale of outgrower production. World Dev.27.1999
[47] Xiaoyong Zhang,Xinhong Fu,Jinxiu Yang,Evolution of Chinese vegetable supply chain,14th Annual IAMA World Food and Agribusiness Symposium,Switzerland,2004
[48] Erbersdobler H (2000) Wirkstoffe. In: Erbersdobler H,Meyer A (eds) praxishandbuch Funetional Food. B. Behr's Verlag GmbH & Co, Hamburg, PP 1-14, 2.
[49] Kneifel W, Bonaparte C (1998) Neue Trends bei gesundheitlich relevant Lebensmittein: 1. Prebiotika. Nutr22:357-363.
[50] Goldberg (1994) Introduction. In: Goldberg (ed) Functional foods: designer foods, Pharmafoods,Nutraceuticals, Chapman and Hall, New York, PP: l-16.
[51]Monika Schreiner, Vegetable crop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of Phytochemicals, Eur J Nutr (2005) 44: 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