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1 美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在美国,企业在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等领域,其重点的经营手段对于流通发展的需求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蔬菜产品,在生产、加工、收购、储运以及销售等各个步骤一定要衔接紧密,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的价值与附加值,并且加速流通、 扩大销售。生产、经营者能够相互依赖、合作,得益于产销一体化的共同利益关系,这将使生产与流通良性循环得到实现, 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就提高了。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规模化方面程度非常高,由于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基础、先进的加工储运方式,美国已经变成全球第一的基本构成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国家。而当前凌源在这些领域,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将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立足实际状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的进程,在总体方面日益推进。
(1)一体化产销形式的多样化的种类。应该考虑不同的范围与内容,组织中参与的主体也能够呈现出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的特点。在紧密结合的程度方面也能够有多个方式,倡导层次的多样性,便于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最终形成优势。对于各种商品的属性,加上在加工、储存、运销等方面的独特的需求,实施一体化产销经营。
(2) 应建设强力的载体纽带。直接面对众多分散的农业生产者对于产销一体化组织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有中介组织在之间起到联结帮助作用。目前, 最重要的载体纽带非农民专业合作社莫属,凌源一定要加强这方面建设,促进服务职能范畴的拓展,构建完善的内部机制,保障其变成一体化组织与农户之间、通往大市场的一个高效手段与载体。政府也应采取括信贷、税收在内等多种手段对一体化组织予以扶持协调,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优化经济管理及一体化组织的发展环境。
(3)统筹合理规划一体化经营,保证其各环节间要素的投入。这包含主要计划项目的规划、科技投资的协调等,着力加强完善其总体经营功能。
2、在部分中心城市建立多级批发市场
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以及区位、交通、气候等优势,发展特有蔬菜品种,是目前我国大部地区发展蔬菜生产的主要特点。实践表明: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日益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必会使我国蔬菜走向区域化生产。这将导致跨区域之间的蔬菜产品的流通变得意义非常。凌源市传统的蔬菜批发市场也应该产生相应变化,应着重整合小型销地批发市场,使之成为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内容。这也是美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随着不断发展的农业区域化,而向区域中心城市转移的经验给与我们的重要启示。
3、需制定相应政策,增蔬菜出口加
我国实行专业化与区域化的蔬菜生产,带来的可喜成果之一就是蔬菜正在成为占据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的位置。为保证畅通的蔬菜产品出口,凌源不但应该强化外向型蔬菜产品的生产,也要在鼓励和支持政策上多下功夫。在蔬菜产品出口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做的,除了资金之外,关键一点还有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对于蔬菜产品而言,出口服务系统基本包含了咨询出口、鉴定产品、服务信息等方面。与其他农产品所不同,在运输和流通等部分,蔬菜有着较高的成本,所以周边地区与国家也就成为了出口的重要目标。在对开拓周边国家蔬菜市场方面,凌源应该学习美国的做法,增强与邻边国家之间的蔬菜产品信息交流,同时要构建组织协调地区蔬菜供需的相应的机制。
5.1.2 日本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在日本,其全国总土地 12.8%的耕地约为 480 万公顷,日本地形以山地居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之跨度很大的纬度,对于发展蔬菜产业十分有利。在日本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包括菠菜、洋葱、黄瓜、目一蓝、胡萝卜、萝卜、南瓜、马铃薯等,连年减少的耕地面积、较高的生产代价与劳动力缺乏等原因,造成日本蔬菜的种植面积由 1997 年的 51.6 万公顷降至到目前的 39.4 万公顷,总产量由 1436 万吨减至 1028 万吨,后果是蔬菜自给率不足,因此蔬菜依赖大量进口。
为此日本的蔬菜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从科技入手,主要表现在:
1.技术先进有很高的科技成分。日本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重视科技的改革和创新,针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伴随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出现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在进入 21世纪之后,温室大棚得到大规模的运用,日本在 2000 年达到建设规模的最高峰,之后呈现稍微的降低,但即使这样,2005 年的温室大棚面积也达到了 5.2 万 hm2左右。其中大部分为在冬季要通过对温室燃油灯加热的塑料温室大棚。日本蔬菜产业体现出交稿的科技水平,许多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地膜覆盖、工厂化育苗、计算机综合调控、机器人嫁接技术等。同时,日本从实用性出发,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和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
2.管理方式科学。日本的蔬菜生产管理方式科学,他们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完成了蔬菜的高效生产。他们采取的栽培手段是低段、双层、高密度的,这些特点能够对种植区域的化肥、光照、水源灌溉等进行良好的调节,让蔬菜产量提升了 3-5 倍,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日本在蔬菜农药的使用上较为严格,增强了蔬菜抵抗病虫害能力,获得高质量的蔬菜产品。劳动力贫乏的日本,只有不多的在蔬菜生产行业工作,所以他们实行轮换制的生产方式,大力提升机械的使用率,这也降低了劳动者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率。
3.流通方式适合国情。日本蔬菜有市场内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个流通方式,前者是主要的。日本的批发市场从中央到地方有 3 层,中转了 80%以上的蔬菜产品。设施完善、功能完备,使得这些批发市场能够承担各种蔬菜业务。日本批发市场中丰富的蔬菜批发服务,是利用"集货一理货一看样一交割"这样最重要的交易活动迅速完成的。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强调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思想在日本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蔬菜生产中大量使用有机化肥,施肥合理化保障了土壤的活力,很大方面减少了生产行为对于环境的损坏。在蔬菜生产的过程中,日本概括出一系列高效的做法,利用种植之前的地面覆膜,便能够高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程度,而消灭病虫害主要通过生物防治,水肥循环进行得恰到好处,正是如此日本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良好。
5.1.3 美日蔬菜产业发展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由于日本有限的耕地面积,因此大部分都是通过家庭等单位来实施蔬菜生产,主要有以下体现:温室面积不大,蔬菜生产没有较高的规模化;而相比日本,美国大有区别,其蔬菜产业大多通过机械化作为前提,因此在蔬菜生产方面的农业劳动力较少。凌源市农业人口多、机械化程度较低,决不可以照搬照抄美国和日本的现成模式,必须坚持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
1.建立蔬菜基地要因地制宜。凌源市,不同区域在光热、气候、水资源等因素方面有着一些差异,因此凌源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在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条件有差异性的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规划蔬菜的生产基地,并选择适合区域气候同时能够体现本地特色的蔬菜类型,构成产区的优势。凌源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蔬菜产业能够发展成为以乡镇为基本单位,提升机械化水平,合理的分工以及科学的布局,打造蔬菜产业的规模效应。
2.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带动。要实现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精确化,一定离不开科技进步,这就要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凌源市应该积极整合农业科研资源,计划性地建设科技实验园区,基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状况与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研究和破解,主动突破产业发展的桎梏。要加快新产品与新技术转变为实际生产力的速度,尤其是在蔬菜的品种更新方面,一定要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优化蔬菜资源。针对蔬菜深加工、特色蔬菜等关键方面,要加快研究步伐,只有这样,凌源的蔬菜产品的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才能扩大蔬菜出口,形成经济效益。
3.提升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在凌源市乃至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主要通过学者与政府官员来制定,体现出明显的理论色彩,常常会呈现出不符合生产实际的现实状况,这也说明应该深入生产前线实行调研,充分了解蔬菜生产者的需求,切实掌握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政策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凌源市政府应该加强蔬菜产业的政策制定,从税收、财政、信贷等角度全面支持农业生产,帮助做大做强自己的蔬菜产业。
4.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合理安排对蔬菜劳动者的生产、避免市场风险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地位,凌源市应该构建完善蔬菜信息的交流体制,才会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交流信息,根据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解决本地区蔬菜生产出现的问题。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可以将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凌源市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依据农民文化程度低的现实情况,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5.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2.1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山东省寿光市近年来发展很好,他们的目标是创建"全国最安全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立足点在于努力发挥作为推动产业的蔬菜产业升级转型,从而保证农业的安全化、品牌化与示范化,切实推进农业国际化、产业化以及标准化的"三化"策略,不断增强农业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大幅发展。
1.政府推动切点准
山东寿光之所以成为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强力推动,发展初始,实施行政推促的手段,拓展了蔬菜规模;另一方面,源自于对发展切入点的准确把握,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世界蔬菜博览会,将博览会创建为展示国内外蔬菜优良种类、先进技术的展览会,以及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的盛会,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体现寿光特色的一张独特名片,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发展产业化的道路明确,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掘
(1)精细加工要靠龙头企业的推动。深入完善基地联农户、龙头带基地的经营局面,倘若农产品的精细加工得以发展,农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高,扶持政策得以颁布,各类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方面获得提倡,那么政策倾向于优势农产品便更为突出,大量的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得到培养,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加工规模与加工增值能力。
(2)农业技术开发要靠科技兴农的带动。一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要依据实际建立。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依托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村农业技术服务站,定期向农民培训科技知识。并且利用媒体,并及时传播与发布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产品走向与供求价格信息。二是加快开展科研攻关,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引进。跟全国 80 多所省部级科研院、大学构建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全力促进蔬菜栽培、育种、设施、植保等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推广了1000 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臭氧抑菌、大棚滴灌等 300 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无土栽培等 30 多种先进种植模式;组建科技开发中心、科研所共 10 余家, 60多项农业新技术先后得到研制、开发和应用。
(3)集约化经营需要依靠发展园区的促进作用。首先,农户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建设园区得到合理的引导。对于农村中那些具备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与具备经济实力的农户承包租赁土地,在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提倡,农民以土地、实物、技术、资金合股联办园区也获得提倡,水果蔬菜、林木经济、海淡水养殖等产业园区更得到加强和发展。其次,加强特色园区的建设。作为整体性的生态园区,全市农业做好统筹考虑,对产品、产业与组织框架做好综合调整,资源优势充分挖掘,集中打造休闲娱乐、餐饮服务、观光旅游、创新研发相结合的集约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再次,加强农业创新模式建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而构建成基地、公司、农户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
(4)通过合理的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寿光市对农业基础状况加以整合,实行的理念是布局要区域化、经营要规模化、种植要合适化、生产要专业化,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连续四次对农作物布局进行大规模调整,不断促进农业特色的发展。目前,寿光市粮经作物实现了较为适宜的 4:6 的稳定比例,粮食、果品、水产、畜牧、蔬菜五大支柱产业有机结合,共同为其经济发展服务。
3.市场需求进一步适应,工厂化生产得到推进
(1)提升品质在源头。寿光市对农产品质量十分重视,产地环境治理下大力气搞好,坚决并、停、关、转污染重的企业,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投资 5700 万元,它成功满足了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给农业生产创建了健康的生态条件。构建了专业化的农资市场,在市场内汇集了全市的种子、农药与化肥方面的经营户,统一的管理避免了高毒农药、高残留与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滋生。
(2)严格把关质量检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缺少质量的保证便会丧失市场。耗费 1200 万元创建的寿光市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耗资 200 多万元的农产品安全流动检测车和速测室,这些都无疑保证了农产品的标准与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严格管理全市的蔬菜市场质量、对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产后加工处理等方面的质量监控严格把关,使得全市蔬菜的品质显著提高,信誉质量成为寿光市蔬菜的保证。
(3)全力建设工厂化的生产基地。实施"仪器检测统一化、培训技术统一化、规范制度统一化、商标注册统一化、销售标识统一化" 的寿光市,全面化管理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实行一票否决的严格态度与质量朔源体系的监管之下,蔬菜产品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人群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的全程监控。寿光市先后建设了10个外资农业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农业放心菜生产基地以及500 多个农业示范园区,基本上实现了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全面覆盖。
4.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大市场融合体系得到构筑
(1)实施借外力发展项目建设。首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科技园区与农业博览会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农业方面招商引资的开展,通过外商的技术、资金、销售与信息途径不断拓展国外市场,保障其成为全市农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次,切实抓好新品种的引入,充分结合全球市场的需求与本地的农产品结构。
(2)积极拓展国内与国外市场。主动借鉴先进的销售方式、国内大中城市的农产品市场、企业以及机关单位都跟寿光订立了连锁经营、直供直销与配送合同。寿光市的核心在于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基于这一目的寿光市配套开设了"十大农资超市"、"十大蔬菜专业市场",蔬菜的中介、经营、运销产业都受到推动,并且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也得以提升,整体上构建成覆盖城乡的市场体系。寿光人才积极走向世界,主动与周边国家公司、市场展开协作,建设国外销售基地,开通面向全球市场的农产品 "空中走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等,寿光市还在邻边国家与地区建设了"专营店",有利于产品的进一步出口远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