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4419字

  第 3 章 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3.1.1 蔬菜种植历史悠久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凌源市开始引进温室大棚,并逐渐成为农村的致富项目。1990 年实现蔬菜完全自给,生产面积达 29100 亩,总产量 11.6 万吨,实现产值 0.81 亿元;1995 年,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生产面积达到 64510 亩,达到 27.4 万吨的总产量,实现 2.33 亿元的产值。在种植业产值中,蔬菜产值的比例达到 18.25%.

  1995 年之后,凌源市开始推广钢结温室,引进优良品种,改良生产技术,蔬菜产量明显增加。全市 20 个乡镇街都把设施蔬菜发展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年均 1 万亩的速度高速推进。2008 年末,全市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 24 万亩,年生产量达到 105 万吨,总产值达到 19.2 亿元,种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 33.2%;产值占整个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为 61%.设施蔬菜成为凌源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致富项目。

  2009 年之后,凌源市市委、市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的有力时机,加大资金投入,设施农业温室建设迎来建设高峰,两年中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18 万亩。2013 年末,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 42 万亩,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到 59%;蔬菜总产量 190 万吨、产值 44 亿元,在种植业总产值中占到了 80%的比重。

  通过图 3.1 可以看出,凌源市的蔬菜产量产值在 2008 年之后大幅提升,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凌源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1.2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多年来,凌源市不断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适应性种植、专业化生产的理念,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名优品种 6 大类 36 种 500 余个品种,建设建成黄瓜、番茄、辣椒等专业生产基地 50 余个,调整两茬越冬番茄 5.1 万亩,周年一大茬青椒、辣椒、茄子、西葫芦 4.2 万亩,提前定植黄瓜 3.15 万亩,目前,全市年产黄瓜 134 万吨、类椒 29 万吨、茄子 2.45 万吨,番茄 8 万吨,角瓜 2.5 万吨。

  可以看出,在经过结构调整之后,凌源市的黄瓜、茄果产业强势发展,菜豆、椒类等蔬菜基地开始形成,蔬菜产业开始向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3.1.3 生产基地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不断投入,凌源市蔬菜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有蔬菜标准园生产基地 13 万亩、专业化合作社生产基地 7 万余亩,占凌源市蔬菜生产面积的 50%.这些基地生产设备先进、种植技术领先,质量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产销管理,经济效益较好。其中发展较好的有范杖子绿峰合作社的有青椒基地、四季源合作社的辣椒生产基地、四官营子绿星合作社的黄瓜生产基地、东远科技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鑫百种苗的育苗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蔬菜产品通过了严格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得到了省内外市场的一致认可,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通过基地建设,凌源市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标准化生产也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3.1.4 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健全

  在凌源市基地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市场体系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常驻来自全国的经纪人 8000 多位,蔬菜远销全国 70 多个大中城市,部分蔬菜销往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外市场。凌源市现有各类蔬菜批发市场 20 余家,均匀分布在 101 和 306 国道两侧,极大的方便了全市蔬菜的交易。其中年交易量 50 万吨以上的市场有 1 家: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 13 亿;年交易量 5 万吨以上的市场 3 家:四官营子蔬菜批发市场、范杖子特种蔬菜批发市场、三十家子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分别为 2 亿元、1.8 亿元、1.6 亿元;年交易量 1 万吨以上的市场 2 家:沟门子蔬菜批发市场、三家子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分别为0.9 亿元,0.7 亿元。其中八里堡市场和四官营子市场是农业部重点批发市场,中转能力较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声誉。

  3.1.5 科技进步优势明显

  凌源市十分注重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常年举办培训班进行各类培训,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 2013 年为例,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600 多期,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 6000 多人,现场入棚指导 15000 多次,发放技术资料 4 万余份,发放各类科普光盘 3 万余张,直接受益人数达 8 万人以上。

  目前,黄瓜插接育苗、平畦变高畦、营养土栽培、自动放风、节水滴灌、杀虫灯、杀虫板、臭氧发生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反应堆、草腐菌等 30 余项新技术、新设施已被广泛使用,并创出了亩产黄瓜 2.4 万公斤、番茄亩产 2. 1 万公斤的高产记录;建成蔬菜标准小区 50 余个,安装了臭氧熏蒸机、总动放风机、杀虫灯、杀菌灯、温度控制器、自动落蔓器、硫磺熏蒸器、防虫网等设备,小区劳动强度明显降低,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建成育苗中心 13 万平方米,育苗能力达 1.3 亿株,设施蔬菜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每年接待省内外各级政府前来参观考察 40 余次、外地技术人员 60 余次,在周边产区处于优势地位。

  3.2 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自然资源利用较差

  凌源市总计 71 万亩可耕作土地,人均耕地不到 1.1 亩,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 1.3 亩,土地已经成为制约面积扩张型蔬菜生产模式的瓶颈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媲美寿光和徐州等大型基地。另外,凌源市蔬菜在农作物中的种植比例已经达到 59%,如果继续无限量的推进,势必压缩其他农事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不利于全市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因此,凌源市蔬菜规模扩展空间已经不大,只能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前提下,努力加强技术,建设一条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蔬菜产业的道路。

  另外,凌源"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导致水资源缺乏,对蔬菜生产造成约束。按照初步数据,凌源由于缺水造成蔬菜减收、减产的区域超过了总区域的一半以上。由于无水而放弃生产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通过表 3.2、表 3.3,可以看出,发展蔬菜产业,凌源必须在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上有所突破。

  3.2.2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凌源市的蔬菜品种仍然是"一家独大",以黄瓜为主,而市场竞争力强的新特、稀优品种发展缓慢:2004 年以前,凌源市蔬菜生产,在设施蔬菜面积中,黄瓜的种植比例占到了 90%以上,其它品种极少,基本上不存在。2005 年开始,凌源市开始调整蔬菜生产结构。经深入市场调研(图 3.2), 经过几年结构调整,2012 年末凌源市黄瓜、青椒、茄子角瓜、菜豆、番茄、叶菜等蔬菜产量分别是134 万吨、29 万吨、12 万吨、3 万吨、7.8 万吨和 3.5 万吨。虽然品类增多,但黄瓜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占设施蔬菜产量的 71%,其他品种所占比率还是过低,不利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凌源市 "一村一品"产业基地规模不大,远远落后于寿光、徐州等蔬菜基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在凌源市蔬菜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这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凌源市的部分蔬菜生产与周边新发展地区相比,在种植结构上仍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不调整种植结构,而只是一味对黄瓜、青椒、番茄等主流品种"情有独钟",势必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降低蔬菜产业效益。

  3.2.3 产业化水平不高

  在发达国家蔬菜产业效益分配中,生产只占 25%,产后效益占 75%.而凌源,蔬菜产后包装和加工企业相当滞后,市场仍是初级的原菜市场,缺乏必要的冷储、加工和配送设备,产品包装及营销环节长期处于初级水平。2013 年末,全市蔬菜加工比例不足 5%,精深加工比例甚至不足 1%.市场交易活动主要靠经济人自行收购,集货、理货、看样、交割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年中转蔬菜只有 70 万吨。产后链条的缺失,严重的限制了凌源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外,凌源市设施蔬菜基地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日光温室维护任务大,部分老旧棚急需改造(图 3);二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模式仍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为主,农业企业发展程度不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远未形成,产业发展缓慢;三是高档蔬菜缺乏,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没有形成规模。总之凌源市蔬菜产业整体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落后,尤其是在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差距较大。

  钢构大棚使用寿命一般为 10 年,竹木结构的一般为 2 年,从图 3.3 可以看出,凌源市 2005 年以前建设的大棚面积占到 35%,可见凌源的旧棚改造任务还相当繁重。

  3.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营销服务机构首选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使蔬菜各个流通体系衔接更紧密,利益分配更合理,更容易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良性循环。但这对于凌源来说难度较大,从目前来看,凌源市没有投资过亿元的蔬菜企业,过千万的仅有 3 家,生产和加工能力有限,企业产销比例不足全市销量的 10%.

  市场是营销服务的第二选择,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建设从大城市销地到小城镇产地的多层次的批发市场,由市场担负包装、加工和营销任务,也能较好完成蔬菜配给,但这需要市场的完善的营销体系和高效的交易能力。从目前国内环境来看,这种交易环境还没有形成。就凌源来看,规模最大的八里堡市场也跟其他市场一样,只是初级的原菜交易市场,没有分级包装、销售的设备,更没有掌控全市蔬菜交易的吞吐能力。全市通过市场销售的比例占全市蔬菜销售40%左右,八里铺市场要想成为产地交易中枢,仍需重点发展。

  凌源市现有蔬菜标准园生产面积 13 万亩,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面积 7 万余亩(以下简称基地)。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产品质量较高,拥有自主品牌 14 个,绿色品牌 6 个,主要从事场外销售,销售比例占全市的 50%左右。但同样,基地销售也以原菜销售为主,产品主要流通到其他城市低端市场。

  目前,凌源市社会化服务体系多种模式共存,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只在从事初级的原菜交易,服务水平都不高。

  3.2.5 科技含量不足

  凌源市蔬菜种植技术比周边地区有优势,但自主研发仍是空白。这让凌源市蔬菜产业在在全国各地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处于劣势。长期来看,规模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小,要想赢得市场,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凌源蔬菜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图是凌源市 2000 年到 2012 年的科研投入数据。

  以上数据包括凌源市技术推广人员和推广费用,由于凌源市没有科研院校,农业科研难度依然很大。

  3.3 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供求分析

  3.3.1 国内市场需求

  从全国蔬菜生产情况看,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在总体上国内蔬菜的供求比例基本上呈现出总量足够、较为平衡、稍有结余的局面,市场竞争将成日益激烈。对于凌源市蔬菜产业而言,在未来将会受到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重点蔬菜生产大省与省内建平、喀左、北票等周边县(市)的挑战。

  3.3.2 国外市场需求

  从国外市场来看,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需求正在不断增大,我国蔬菜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2007 年共出口蔬菜 817.59 万吨,出口额达 6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6%和 14.5%.2013 年,共出口蔬菜 911.2 万吨,同比增长 5.8%;出口额 10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7%.二是准入条件较高,普通产品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凌源市的出口蔬菜发展较早,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后应以绿色、无公害产品为主要方向,努力参与国际竞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