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加快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6 共5395字

  第 6 章 加快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6.1 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体系

  执行标准化生产是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蔬菜产业优势的必经之路。它贯穿蔬菜的分类、种植、监控、嫁接、水肥控制、采收、质量、病虫害管理、包装、运输、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所有过程,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6.1.1 逐步健全完善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必须先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标准越高,竞争力越强,本地化程度越好,农民接受越快,越容易实施。凌源市已经根据国内外无公害生产相关标准,结合凌源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很多标准,例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卫生安全规范、种子种苗标准、生态农业标准等,但标准还不够多,涉及领域还不够全,要抓紧时间制定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生产及产后加工标准,并以蔬菜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加强服务体系的完善,健全蔬菜的生产规范与监控体系,促进蔬菜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整体提升。

  6.1.2 加强生产环境保护与监测

  在管理基地环境方面,要基于市环保局、农经局的布局之下,构建环境定期监控检测体系,对内、外源污染加以控制,保证产地环境符合生产标准;在基地投入品使用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避免土壤肥力下降;要对高毒农药予以全面禁止,建设基地农药的专售处,实行供应、采购的统一化管理,保证农业用品的安全使用;在生产环节,要对蔬菜生产者、基地负责人的职责加以明确,组织生产时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利用监测技术、设计防治病虫害方案、构建田间生产档案等手段,建立质量检验员、技术专员与田间记录员构建的质量控制系统。

  6.1.3 健全蔬菜检测检验监管体系

  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管理,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凌源市必须充分利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加大抽测力度,坚决避免有毒蔬菜进入到市场中,保障蔬菜产业以持续、健康的局面加以发展。针对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等高端产品,要优先检测并发放质量鉴定证书,为蔬菜进入全国市场创造优势条件。对超标样品,要坚决追溯源头,严厉打击贩卖和使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

  6.1.4 加大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力度

  一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以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业执法大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基地,对市、乡、村三级承担蔬菜工作职责的管理人员、蔬菜生产人、技术员做好技术培训,并设立专门的电视栏目;三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现场讲解农业标准化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普及科技知识;四是拓宽培训渠道,利用网络、短信、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对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宣传,宣传标准化生产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益处;五是增加种苗中心的投资,加强繁育优良品种的体系建设,拓展育苗中心的面积,增加育苗的数量,奠定全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坚实的科技基础。

  6.1.5 加快认证步伐

  面对日益增多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的需求,凌源市要把握住机会,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依靠以安全、卫生、健康为标志的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凌源市已经拥有绿色食品基地 9000 余亩,产品涉及黄瓜、西葫芦、青椒、茄子、番茄、菜豆 6 个品种,拥有 6 个绿色产品商标。其中"凌馨"商标已经荣获辽宁省著名品牌以及辽宁省名牌商标,"德源"牌黄瓜荣获辽宁省名牌称号。但是对于绿色食品基地来说,其面积依然不够规模化,不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今后凌源市应该促进蔬菜品牌的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步伐,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各大企业、标准园和合作组织参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的认证。尽快扩大绿色基地的生产面积,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工厂化发展,加大绿色蔬菜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6.2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6.2.1 优化产业布局

  1.在种植品种上,重点发展三大类:一是发展黄瓜、番茄、辣椒等凌源市传统优势蔬菜产品,巩固已有市场;二是发展精品蔬菜,发展绿色蔬菜、药用蔬菜和名、优、新、特、少的高档蔬菜,开发中、高端市场;三是发展出口高档蔬菜,如荷兰豆、西兰花、甜豌豆等,拓宽消费途径,开辟国际市场。

  2.在上市时间上,要实现冷暖裸地相结合,保证全年不间断供应。坚决避免半年忙、半年闲的局面出现,使凌源成为全季节蔬菜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买凌源产地蔬菜进行消费的习惯。

  3.在产业布局上,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凌源必须立足于全国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要坚持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发挥规模优势,建设精品基地,打造优势品牌,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想,深入挖掘传统优势,打造强势蔬菜产业。

  4.在产业化经营上,要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凌源蔬菜生产模式的转型,逐步实现企业化运作、工厂化生产的长远目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

  6.2.2 实施优势产品和品牌战略

  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广大群众对于食品质量与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行业发展来看,绿色食品潜力十分巨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健康安全、无污染、营养优质的绿色食品愈为吸引众人的目光。所以,绿色食品的开发已经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市场消费基础。从发展基础来看,凌源市工业少,污染轻,标准园出具规模,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技术成熟,发展绿色食品的基地基础和技术基础已经具备,凌源市应从标准园开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有机蔬菜,走上"稳定发展规模、靠质量取胜"的路子,逐渐带动全市蔬菜产业转型。

  发展蔬菜产业,只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还不够,还应通过创建品牌赋予产品更多附加值。目前,凌源市虽然已经有很多蔬菜品牌,但是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竞争激励的国内外市场中如何以小博大、以弱胜强,需要我们认真的考虑和研究。随着我国加入 CAFTA 以后,我国的蔬菜产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在国内,蔬菜供给远远高于需求,其价格逐步降低也是一定的。要深入占据销售市场份额、占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凌源必须全力打造名牌蔬菜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种菜的后顾之忧。

  6.2.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基地规模

  发展蔬菜产业,首先要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引""强""转"三项措施:"引"是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出一些如土地供应、税收、原材料、设施、资金、技术投入等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吸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带动能力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入驻我市;"强"是千方百计帮扶已有蔬菜产业企业,帮助他们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在蔬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转"是指对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要鼓励他们大胆转型,实行企业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承担更多的产中、产后职责,在产品包装、加工和销售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其次,要扩大基地规模,并以基地为基础,采取标准化管理。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要建立田间管理档案,细化过程管理,对选种、施肥、灌溉等环节实行监督;严格控制农药的种类和用量,推行安全质量跟踪制度,帮助农户克服蔬菜生产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立优质产品认证制度,确实做到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6.2.4 强化主要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改造

  一是继续加大对蔬菜攻关项目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强蔬菜科技示范园、连体温室、种苗基地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以点带面,以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二是继续加大对旧棚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栽培设施更新换代。据不完全统计,凌源市现存 3 万余栋老旧棚,凌源市应持续注入旧棚改造资金,对这些老旧棚体加以改造,以便充分利用有限发展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引导蔬菜基地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棚内设施的改造。目前,多种新设备已经在凌源得到示范,但远未普及推广,如自动遮阳设备、物理防虫设备、自动换气排湿设备等新设备普及程度仍然很低,农民劳动强度依然很高。应持续关注相关高端设备的改进,推动棚内实现自动化。四是持续对鲜菜产品的产业链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对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部分的新技术实施研发,促进蔬菜产品的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蔬菜附加值。另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净菜"工程,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方便、环保的优质蔬菜,使城市垃圾数量大幅度减少,为蔬菜产品寻求新优势。

  6.3 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
  
  6.3.1 加强产后各环节处理

  通过发达国家蔬菜在生产上的丰富经验,对于蔬菜业而言,其效益大部分源自于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这两个环节的效益可占整个产业 75%.而凌源市的产后处理能力不足 5%,这部分效益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下一步,凌源市要把产后的各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有效措施来把握、来抓好。目前,我国蔬菜加工业主要有腌制、干制、脱水、制汁、罐藏、冷冻蔬菜、切割蔬菜、蔬菜脆片、蔬菜粉以及蔬菜软包装罐头、风味蔬菜等方面。其中切割蔬菜和冷冻蔬菜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加工形式,应用切割蔬菜科技,保障蔬菜的上市规格化与标准化,防止数量巨大的蔬菜垃圾进入城市,不但会对城市卫生、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导致很大的浪费。为保证质量,凌源应根据凌源蔬菜购销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重点发展,进而拉伸蔬菜产后的产业链条,适应大部分消费群体的健康需求,借以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3.2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化是确保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而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则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凌源市蔬菜产业协会组织和营销队伍相对薄弱,订单生产、网上交易、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现代经营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构建蔬菜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现代化科技,促进蔬菜信息系统在硬件与软件方面的构建,逐步构成能够服务于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整体性服务网络体系,创建蔬菜产销的高效畅通的信息通道,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6.3.3 加大市场管理和开拓力度

  凌源市目前拥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7 处,场内销量达全市蔬菜产量的 40%左右。但纵观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历程,虽市场活力十足,但规范性较差,特别在产品准入和准出方面管理十分松散。产品质量对个体经营者和市场自律依赖性较大,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十分分散,这已经不能满足凌源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中国加入 CAFTA 后,在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市场中,零散小生产想要在其中直接参与,凭借无序松散的市场管理是完全不够的,整顿治理市场迫在眉睫。市场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检测密度,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对于不合格蔬菜坚决不许进场,建立不合格蔬菜生产者档案,并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要严格给予惩罚,必要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不服从的经营者坚决予以清除出市场。要不断改善市场交易环境,不断对场内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和责任意识,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蔬菜市场经营环境。要整合政府、企业、市场、农民经纪人的力量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全力拓宽营销和销售渠道。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蔬菜生产的现进营销经验和营销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销售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创新运行机制,逐步形成适合凌源市发展的蔬菜生产格局。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专业销售市场,提升产品档次,切实增强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6.4 创造良好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6.4.1 加大配套设施投入
  
  政府要将棚内农机加入农机补贴目录,引导蔬菜设施提质升级,逐步实现棚内自动化。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持续关注和改善各个基地的水、电、路配套情况,改善蔬菜基地生产环境,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4.2 加快成果推广

  要加块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及时吸收和推广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业"三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在技术推广工作上,政府要担当培训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频次,丰富培训手段,尽可能的通过视频演示、现场指导等浅显易懂的方式对蔬菜生产商、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学得会、看得懂、用得着。培训要注重长期效果,力求覆盖面广,做到应学尽学、不留死角,全面提高凌源蔬菜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使蔬菜产品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科研促进效益,通过效益加速科研,逐渐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加速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6.4.3 加大扶持力度

  近几年,冰雹、霜雪、洪水接连不断的给农户造成了很大损失,打击了一部分农户的积极性。凌源市要大力推行设施农业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以增强蔬菜产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对于损失较大的基地与企业,政府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政策扶持。在纳税、征地、等方面都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以扶持其发展壮大,切实带动蔬菜行业的发展。

  6.4.4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政府要构建健全的激励体系,确立清晰的奖励体系,对于凌源市蔬菜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营销大户、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带头示范企业等作出表彰和奖励,从而调动群众投身蔬菜产业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创业的热情,进而加速推动凌源市蔬菜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