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霍建起电影主题意蕴的转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2 共4560字

  第二节 霍建起导演电影转型的本体研究

  霍建起导演是从美术师半路出家做起导演的,在做美术师期间与多位导演合作过,其中就包括田壮壮的《九月》、《猎场札撒》、《盗马贼》,夏钢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遭遇激情》、《大撒把》等,这些作品为霍建起积累了做导演的经验。

  由于受早期美术教育背景的影响,霍建起早期的电影中,相较于叙事,诗化的影像风格成为导演表现的重点。随着《赢家》、《那山那人那狗》、《暖》等作品的成功,霍建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这种风格自然受到他早期美术生涯的影响,带有唯美诗意的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建起以导演身份活跃于导演界的时间也在推进,以导演的观念进行创作,以导演的观念修正自己的作品,他转型后的电影作品在褪去了青涩的影像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叙事的深度。下面笔者主要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和影像风格三个方面对霍建起导演电影转型前后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一、主题意蕴的转型

  霍建起在转型前的电影作品中,更多的将小人物的情感作为叙事的主体,突出他们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而在转型后的电影作品中,由于题材类型的转变,导演更加倾向于展现具有宏大历史背景的英雄人物,歌颂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一)霍建起导演转型前的电影作品主题分析

  首先,霍建起导演转型前的作品无论题材如何变化,都在执着的刻画着普通小人物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的作品中往往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让人们在疲惫不堪的生活重压下,充满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人们重燃生命的希望。

  1995 年霍建起导演的处女作《赢家》,成功塑造了残疾运动员常平的形象,导演借助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常平作为一个战胜死亡、战胜残疾,并且成为一名体育明星,所散发出来的真诚、善良、乐意助人的优秀品质,以及那种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装修公司老板,虽然在金钱与物质上非常的富足,但是却无法满足陆小杨对于精神上的追求,而常平却正好与其形成对比,常平身上所体现的真善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陆小杨所追寻的。所以,常平不仅是事业上的“赢家”,也是生活与爱情上的“赢家”.可以说,霍建起导演在作品中所追求的真善美是可以战胜金钱、物质等所组成的世俗的力量的,这也是导演更加偏爱理想的、美好的、浪漫的故事的原因。1997 年霍建起导演的《歌手》,作为又一部时尚的都市题材的电影,尽管影片中女主角的身份变成了时尚的女歌手,男主角是画广告宣传板的艺术青年,虽然也是刻画了男女主角追求人性真善美的道路上的迷茫,但守桥战士就像他们的指路明灯,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方向。

  霍建起导演执着的刻画小人物人性中的真善美,表现了时下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冲突,反应出在商业浪潮冲击下人们生活与生存的不同侧面,但是这部影片依然没有超越第一部影片给霍建起带来的光芒。

  在《那山那人那狗》中,霍建起导演第一次将视角放在了乡村,导演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呈现在了观众眼前。在这样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致中,作为邮差的父亲一直默默无闻的在大山里奔走给山里的人送信,一句怨言也没有,他的真诚给了大山里的人们,拒绝了县里给写的表扬信,默默的接济山里独居的五婆,他将邮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有这些都描绘出父亲作为一名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对自己事业的坚守,赞扬了小人物身上那种真诚与单纯的美好品质。《暖》延续了《那山那人那狗》的唯美诗意,影片中十年没回到家乡的井河,怀着对暖深深的歉意,回到了这个让他感到愧疚的人面前。善良的暖与真诚守候在暖身旁的哑巴招待了井河。十年的时间,虽然在井河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变的还是农村人特有的纯朴,因为农村人特有的“良心”,才使得井河有了对暖的愧疚。因为这次的返乡,三个人最终冰释前嫌,生活还在继续,而他们的希望都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而井河也许诺会承担暖的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霍建起在《蓝色爱情》中将目光聚焦到了城市。导演以行为艺术为切入点,爱好美术的刑警邰林遇到了搞行为艺术的话剧演员刘云,本来是可以拥有美好爱情的两人,却牵扯出 20 年前的一桩杀人案,邰林在左右为难中选择了利用刘云继续查案。在霍建起温情唯美的画面渲染下,一桩严肃的杀人案件被父女亲情打败,马白驹为了自己的女儿在躲避了数十年之后毅然选择投案自首。在霍建起影片中,往往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他所塑造的人物在人性的深处都是赋有真善美的美好品德的,这种传统的东方式的美好品质成为了影片中人物在经历巨大的不幸也能获得美好结局的原动力。

  霍建起导演在自己早期的作品中执着刻画小人物真善美的一面,正如霍建起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挨过饿,停过课,下过乡的人,我和同代人一样,时刻背负着一些历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和责任心。在我们的创作中,社会意识、现实意识都比较强,这和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我始终认为,正因为我的经历比较沉重,才更加偏爱理想的、英雄的、浪漫的、美好的故事,也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

  其次,霍建起导演在转型前的作品中体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怀。

  法斯宾德说:“怀旧感意味着与自我认同,与重新获得已失去的自我认同”.这种认同本身就包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思考。霍建起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往“后”看的导演,在他的作品中,导演也一次次地带观众往“后”看,与观众一起怀念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那山那人那狗》中,霍建起营造了一个满眼绿色的湘西世界,仿佛世外桃源般的秀丽风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出现的是翠绿的山峦、流淌的溪水,导演在影片开头固定机位拍摄的远景画面中,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田野,再到近处的宅院,袅袅的炊烟,碧绿的树木,无一丝修饰,配合着空灵的音乐,很好的将江南水乡的意蕴展现出来。影片中多处出现的远景画面,人物在其中更多的是点缀,对话也是极其简练精粹,很好的传达出影片如山水画卷般的意境。

  《那山那人那狗》在 1998 年上映,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市场转型期,消费主义文化泛滥,都市生活的压力使霍建起有了对当下环境与过去美好童年时光的思考。在现实时空中,霍建起将绿色用到了极致,而在父亲回忆过去的青春岁月时,霍建起将绿色处理地更加明亮,一改现在时空中绿色的朦胧,导演借助色彩的对比,烘托对行将飘逝的乡村美好田园生活的缅怀之情。

  影片《暖》中,井河与暖的青春是美好的、热烈的、躁动的、不受现实束缚的,寄托了导演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正如霍建起本人所说:“可能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吧!很多文学家都喜欢写故乡的文章,我虽然不是文学家,但我也有一种思乡的情怀。”

  所以在霍建起的影片中,总是有这样闪回的乡村美景画面来缅怀过去,寄托沈从文式的“不可言说的温爱”.

  再次,霍建起导演转型前的作品大多关注个人情感体验和生存状态,围绕亲情和爱情来结构影片,彰显家的重要性。

  《生活秀》中的来双扬虽然外表强势,把自己店里的阿妹当作利益的筹码嫁给房管所张所长的傻儿子,但是她也是一个在情感世界中受过伤的女人。她的强势都是现实带给她的,一个懦弱的大哥和厉害的大嫂、一个吸毒的弟弟、一个跟小三离家出走的父亲,她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须强装泼辣,这样才能在吉庆街的夜市上不受别人的欺负。但她骨子里是一个喜欢读《复活》的女子,这本书在她手里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遍,她的骨子里也是希望有一个人来爱她呵护她的。强势、泼辣只是来双扬的保护色。她做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守护这个家。她把哥哥的儿子多尔看作自己的儿子,为了在戒毒所的弟弟,把喜欢弟弟的乡下妹嫁给房管所张所长儿子。亲情是来双扬最看重也一直在努力守护的,但是伤害她最深的也还是亲情。在面对开发商卓雄洲的追求时,她也是纠结了一年才与他好,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亲情而放弃了跟卓雄洲去外地发展的机会,也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霍建起塑造的来双扬这一艺术形象,作为一个脱离传统束缚走向新时代的女性,骨子里还是没有脱离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家依然是她最看重的。

  爱情一直是霍建起影片中描绘的重点,《情人结》根据安顿的口述实录小说《爱恨情仇》改编的,故事中的侯杰和屈然就像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从小互相喜欢,但是因为两家是世仇,霍建起让侯杰与屈然的爱情承担着责任,那就是化解两家的世仇,因为深受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霍建起在影片中并没有围绕着侯杰与屈然如何与家里作斗争来结构故事,而是用不多的语言、细腻的画面刻画两个人是如何在感情面前所做的隐忍。在一场屈然与嫂子照镜子的戏中,嫂子带着漂亮的耳扣从屈然身后穿过的镜头,嫂子的美丽与屈然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霍建起将两人的表情完美的呈现出来,让观众看了有一种隐隐、莫名的悲伤,等待使得屈然从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了老姑娘,适时的音乐响起,将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刻画的淋漓尽致。影片刻意淡化了“文革”的痕迹,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过去时代的美好城市景象。古老的建筑,旧的楼道,楼道口拥挤的自行车,晒被子的院落,所有这些都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实质感,凸显了家的重要性。

  最后,霍建起导演转型前的作品都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天生具有的使命感使得他的影片常常充满人文情怀。

  霍建起一毕业就和田壮壮合作了电影《九月》、《猎场札撒》、《盗马贼》,所以,田壮壮导演的拍摄方式和艺术追求对霍建起的影响很大。在田壮壮导演看来,电影应该尽量减少对话,因为影像本身是可以叙述很多情绪和气氛的,应该让观众去感觉,而不是把故事讲给观众听。田壮壮更多的是关注人的本体、信仰、生死的问题,霍建起导演继承了第五代导演的这种人文情怀。

  《赢家》中的常平,以自己残缺的身体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常平也有矛盾的时候,那就是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陆小杨时,他无法敞开心扉坦白自己是残疾人。他有他的自尊,这是他所坚持守护的,在个人价值实现的问题上,他放弃了小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陆小杨从常平身上看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霍建起影片中的人物,总是会纠结于金钱与个人价值迷茫中难以自拔,但霍建起总是会通过自然朴实的拍摄手法,给予主人公人生的希望,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歌手》中的女歌手阿兰,同样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不能自拔,霍建起准确地刻画了现代人在文化、价值观念嬗变的两难中的特有心路历程。阿兰最后放弃了向钱看齐的制作人男友江伦,而选择了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奋斗的许宁。在霍建起的影片中,现实往往会屈服于理想。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依然带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之情。霍建起在创作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时就说:“我们通过这部电影要传递给观众的是父子间深沉、温馨的情感, 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还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很多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因为我更注重呈现生命的一种状态, 把生命当成一个画面和过程来呈现。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事。”

  在《那山那人那狗》中,霍建起用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和一条狗,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品质:执着、踏实、平静、质朴、善良,以唯美流畅的画面展现出来。霍建起为生活在当下纷繁喧嚣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完美的理想生命状态,希望当下人在追逐物质、金钱、地位的同时,能思考一下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霍建起导演在转型前的电影作品中,多以亲情和爱情作为叙述的重点,关注个体的情感和生存状态,展现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注重人文情怀的彰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