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参加体育锻炼时,烟台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分布比较均匀,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老年人锻炼的动机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文化程度的差别对老年人从事体育相关活动有特定的作用。
5.1.2 烟台市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集中在两大部分,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离退休金)和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这两个来源在各自的比重方面肯定会此消彼长。从长远来看,主要依靠子女的供养的老年人的比例可能会下降,而主要依靠退休金和工资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可能会增加。
5.1.3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早晨和晚上锻炼的老年人远远多于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因为在早上和晚上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方便进行体育活动。其次,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段往往是人们办事的时间,所以在此时间段锻炼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少。
5.1.4 在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方面,烟台市老年人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比较高。烟台市老年人每周锻炼 3 次以上的比例达到 88.4%,说明老年人有着非常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5.1.5 烟台市老年人锻炼的地点大都选择在公园、街道、学校操场等免费的公共场地,选择在商业性体育场所锻炼则较少,这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
5.1.6 烟台市城区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知识的认知度不算高。有一部分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活动没有正确的认识,简单地感觉只要跑跑步、走一走、活动活动身体就是体育锻炼,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还有部分老年人虽然对体育锻炼知识略知一二,但没有在锻炼中正确运用。
5.2 建议
5.2.1 推动老年体育文化的传播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民、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也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倡导“我运动,我快乐”的运动理念,普及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老年人爱健身,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办“老年人体育节”等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并做成品牌进行推广,为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挖掘老年人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老年大学和老年人体育协会应把老年人体育教学和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作为重点,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研发一些适合老年朋友的体育课程,对老年体育文化进行更深层地剖析。
5.2.2 改善老年体育健身的活动条件
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是进行一切体育运动物质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例外。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的推广,政企联合,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建设老年人体育活动专用的器材和场馆,如门球场、乒乓球馆等。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老年活动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运动场馆,优先对老人开放,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其他一些和体育相关的活动时间比如“登山节”等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一些商业性体育场馆可对持有老年证的老年人实行多于 5 折的优惠。培训和组织体育专业人员定期上门为老年人在平时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
5.2.3 广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体育活动
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开展是老年体育事业生命力,是有效增加城区老年体育人口的重要途径。结合地方有利条件和资源,创造和实施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促进老年体育锻炼活动常态化。大力宣传和发展地方传统的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结合优势项目,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年人运动队,提升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改善老年人自身锻炼的体育业务水平,选拔有能力的老年人对运动队实行自我管理,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5.2.4 加强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把老年人体育产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一规划,研究制定并积极落实促进老年人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社会的多元化因素积极参与,实现老年人体育服务公共供给模式的创新,开发多样化服务和内容的形式。进行老年人健身市场的培育,考虑老年朋友体育,医疗,养老等需求,大力开展体能训练,场地服务和信息咨询,提升老年人各种消费需求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的老年健康与老年体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28(1)。
[2] 张森。昆明市 60-69 岁人群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脘学报,2005,20(12):16-18.
[3] 方缓,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83-185.
[4] 王大中,王庆伟。论体育与老年人生活质量[J].体育与科学,2003,24(3):24-25.
[5] 朱光辉。从体育的视角看“健康老龄化”的实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1):30-31.
[6] 曹士云。中国老年体育回顾与展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90.
[7] 眭小琴,赵宝椿等。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8] 吕树庭。21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1-3.
[9] 庞元宁。试论中国不同年龄人群体育现状[J].体育科学,2004,01.
[10] 朱光辉,孟凡强。从体育的视角看“健康老龄化”的实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90):29.
[11] 李瑛。太原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风险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12] 邵雪梅。天津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13] 谢 安 . 中 国 人 口 老 龄 化 的 现 状 变 化 趋 势 及 特 点 [J]. 统 计 研 究 ,2004,8:50-53.
[14] 钟华。苏州狮山街道社区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25.
[15] 洪家云。海口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9.
[16] 陈蕴霞。对上海市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77
[17] 范敏,汪鹤,汪海燕。老年人健身锻炼问题的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2.
[18] 张丽莉。延边地区城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0,6.
[19] 曲雪梅。对徐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04.
[20] 眭小琴。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和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75.
[21] 高昌英。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22] 孟刚。完善中国老年服务保障的若干问题[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7):30.
[23] 祝志国。对构建河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4] 周新新。杭州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02.
[25] 薛效青。老年人健身活动负效应的社会学研究一一以上海市五角场、五角场镇及殷行街道为例[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5
[26] 张家林,王晨曦。浅析当代中老年人科学健身观[J].体育世界,2009,08.
[27] 杨丽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J].当代体育科技2011,02.
[28] 胡奇。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8,1.
[29] 李彦。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30] 蒋宁。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2010,44(6):92.
[31] 吴健。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现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72-74.
[32] 周晓东。福建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7.
[33] 张启成。苏州市区老年人健身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34] 王玉听。广州市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现状及对健身、健康知识要求的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5.
[35] 何颖,左彬。 新时期我国开展城市社区老年体育服务的意义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5):136-137.
[36] 钟文武。浅谈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健康[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7] 潘苏苏。在城市社区通过体育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一一以浦东新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4
[38] 王文兵。厦门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现状和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5.
[39] 张洁。关于中国老年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1,07.
[40] 叶益琴。上海市老年体育服务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2010:3.
[41] 庄永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宁波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42] 吕潇。成都市养老院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43] 王凯珍。王庆锋。王庆伟。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