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营造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7 共36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设研究
【第2部分】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综述
【第3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第4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第5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
【第6部分】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营造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5.1 所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5.1.1 理论基础扎实

  本文每种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增强体质教学模式注重享受活动乐趣、“小集团”学习等快乐体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发现问题教学模式结合布鲁纳发现法、“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快乐体育理论等,目标学习教学模式构建参考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一书中自我学习效果法的运用,发展个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遵循快乐体育理论为社会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注重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将这一过程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获得运动乐趣的同时,弥补学生个性的不足。

  另外,本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构建,都在终身教育,终身体育,这两大背景之下,终身体育也是快乐体育始终追求的最终目的。

  5.1.2 情绪热身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部分,身体热身阶段加入情绪预热部分,这一部分是语言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或者说体育课上的活动内容的“传授”占了体育课堂的主要部分,体育教师与学生少了一层“教育”的关系。本文认为体育教师语言运用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少了语言感染这一层面,体育课堂就相应的刻板、不热乎,体育老师一张口就是“少息、立正”“各种技术动作的术语”和学生之间较少的感情交流。基于以上观点,本文一系列体育教学模式中都加入了情绪热身这一教学环节。

  5.1.3 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更强

  本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各个实施阶段,都在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包括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将毛振明教授健康周期理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生命健康的过程,以及运动在这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这两点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的、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这是学校终身体育教育重要的一步。加入情绪预热环节以及放松身心阶段这两个部分中都有语音引导的部分,用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终身体育。

  5.1.4 学生主体性更强

  本文主张要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组织,杜绝盲目以学生为先。

  本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构建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课堂的组织性,各个环节都有带动学生主观意愿的实施策略,例如掌握技能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项体育技能录入教育系统,增强体质教学模式中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健身运动处方,目标教学模式中学生选择符合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发现问题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体育运动的过程,发展个性教学模式中角色扮演等等。

  5.1.5 教学手段丰富

  注重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增加或创新,例如,在本文所构建快乐体育增强体质教学模式中,健身房似的健身课的形式,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中发展较热的体能训练方法加入体育教学之中,其中包括核心力量训练等等。将运动处方、拓展训练这些形式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以及毛振明教授健康周期理论的加入。另外,在掌握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中“运动技能跟踪”的评价方式,增强体质教学模式中健身卡的评价方式等都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5.2 建议

  5.2.1 要认识到体育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27].教学模式是教学各构成要素的综合运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评价等,在实际应用中体育教学模式因这些因素的变化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有其不固定性,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社会时期教学目标不同,不同的学生教学的顺序可能不同等等许许多多可变因素,这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所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有所调整,比如,在我国教学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专业的体育教师都很缺乏,更何况一些必须的器材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按照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体育课堂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模式,而不是被体育教学模式所束缚,失去对体育教学的思考。

  5.2.2 要有效的组织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把握好学生的活跃程度,不盲目以学生为先,也要注重以学生为先。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逐步的实现整个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逐一加入或替换成新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便于教师的执行,也给学生的接受一个缓冲,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真真切切稳步走入实践,而不至于因初次失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体育教学改革望而生怯。
  
  5.2.3 要认识到体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

  我们建立的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而不断发展[28].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情况下有其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本文所构建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情况下有其一定的实践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教学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现存的体育运动形式无法满足人们对运动的要求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性,不要拘泥于过去的窠臼中,要敏感的感应体育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将新的、结合自身实际的内容加入到体育教学模式中。

  5.2.4 要认识到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绝对孤立的

  体育教学模式之所以称之为某种体育教学的模式,是指以某种教学规律为“中心”.实际上,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的要素[29].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同一学生自身对实物的理解趋向于一个思维角度,虽然每种体育教学模式侧重不同,但由于作用于同一个体,其中一些方面难免有交互作用,比如快乐体育掌握技能教学模式与增强体质教学模式,在技能的学习中也包括体质的增强,相反的增强体质教学模式作用下,体质的增强也为技能的掌握提供有利条件。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要拘泥于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环境等,择取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适用点进行拼接等等。

  5.3 结语

  本文所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深入贯彻快乐体育理论,理论依据扎实。经过理论构建与具体教学案例实践过程,验证其实践指导意义。综上,本文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在充分体现快乐体育理论内涵的前提下,很好的指导实践教学,对于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日本学校体育动态[J].体育教学与训练,1986(4):45-46.
  [2] 毛振明。日本的新体育-快乐体育简介[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1):87-97.
  [3] 毛振明。日本的新体育-快乐体育简介[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7(1):87-97.
  [4] 毛振明。快乐体育就是为了乐吗?[J].学校体育,1992(4):65-67.
  [5] 毛振明。快乐体育的课是这样上的[J].学校体育,1992(3):65-68.
  [6] 赵立。对快乐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58-61.
  [7]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8.
  [8] 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18(6):5-8.
  [9] 邵伟德,王恬,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47-949.
  [10] 孙青。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 2013,6.
  [11] 孙青。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 2013,6.
  [12] 孙青。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 2013,6.
  [13] 曲宗湖。美国体育教师关注的一个名词“体适能”[J].体育教学,2008,(1):41-42)。
  [14] 曲宗湖。美国体育教师关注的一个名词“体适能”[J].体育教学,2008,(1):41-42)。
  [15] 毛振明。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 体育教学,2000(5):4-6.
  [16] 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32-235.
  [17] 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232-235.
  [18] 曲宗湖。美国体育教师关注的一个名词“体适能”[J].体育教学 2008,(1):41-42)。
  [19] 邓若锋,杨丰宇。把增强体质健身知识技能作为体育课主教材的经验和体会[J].体育学刊 1999(3):69-70.
  [20] 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5-8.
  [21] 张琴,梁健等。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及其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27-129.
  [22] 田继宗,石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1(1):52-54.
  [2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6.
  [24]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1.
  [25] 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5):54-55.
  [26] 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5):54-55.
  [27] 郭峰。提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发现法[J].体育教学,2000(1):42.
  [28] 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5(2):9-11.
  [29] 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5(2):9-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