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7 共587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设研究
【第2部分】 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综述
【第3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第4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第5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分析
【第6部分】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营造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快乐体育理论从产生至今已然成为我国体育教学领域的经典理论,通过众多发表成文的实践结果来看,这一经典理论还没有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实践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对快乐体育内涵理解不透,更有甚者扭曲其涵义,背道而驰。目前,快乐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反省与改进是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大方向。

  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的结合是将这一理论输入实践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存在概念模糊、异名同质、内容重叠等现象,另外,各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理论支撑,理论构架模糊,实践指导意义小。导致理论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较大断截,并没有发挥较大作用,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改善体育教学现状的直接有效途径,若将快乐体育理论贯彻于体现自身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将会在实践中发挥很大作用,本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致力于实现这一思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针对以上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等现状,在重新挖掘快乐体育本源、全面学习快乐体育理论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快乐体育灵魂的体育教学模式。

  试完成在我国快乐体育理论的重塑过程。结合快乐体育理论及相关教学理论构建具有扎实理论支撑的,具有不同侧重的教学模式,分别为掌握技能、增强体质、提高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等体育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程序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操作参考,以使其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实际教学,服务于体育教学,丰富实践教学指导理论,提高体育课程质量。

  1.2.2 研究意义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包含快乐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两重理论的结合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两方面的不利因素或者不良现状,反思其中的问题,汲取当中的经验,从而构建出在快乐体育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贯彻快乐体育理论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能够真正体现快乐体育指导思想,也能将快乐体育思想运用于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人才。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快乐体育理论研究综述

  2.1.1 快乐体育理论本源----日本快乐体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科学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的教育从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转为培养具有创新性、个性的人才,提出了教育“个性化”和“生涯化”,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余暇时间变多,社会体育设施逐渐完善;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参与体育的人口不断增加;参与的体育项目也更具娱乐性、外向性。在以上社会背景之下“生涯体育”作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新认识,亦或说重要性的认识,应运而生,并且逐渐走进学校体育中,去影响、教育正在成长中的社会建设人才。“生涯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后,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融合,在学校体育理论中出现了“快乐体育”,准确的说快乐体育是生涯体育应用于学校体育的外延发展,这种外延的发展逐渐自成体系,作为一种成熟的学校体育理论进入体育理论研究者的视线,至此,快乐体育成为日本学校体育的新动向,新风潮,学者们的新理论、新研究也紧围绕“快乐体育”而来[1].

  日本学校体育的发展大概有以下几个阶段:日本战前的学校体育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身体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学校体育是为产业服务的体育;产业社会之后的新体育是与“生涯体育”相连的快乐体育[2].日本快乐体育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目的论-把运动作为目的的体育,它是与运动手段论相对而言,主张运动价值在于运动本身,同时不否定将运动作为教育的手段,在尊重运动手段论作用的同时强调重视体育中的内在价值;游戏论和运动中的快乐,认为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运动的欲求,来自人们对运动中乐趣(fun)的迫求[3].运动的本质的乐趣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求;快乐体育的小集团学习,日本学者竹之下休藏认为“小集团”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真正满足学生内心的欲求,实现快乐体育。

  受终生体育体育思想的影响,日本学校体育以快乐体育理论为主流指导思想。

  2.1.2 快乐体育在我国的发展

  快乐体育理论在我国发展三十年余年,各方面研究此起彼伏,伴随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体育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快乐体育理论的研究也是水涨船高,三十年历程,本文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层建筑”研究层次,也是我国体育理论研究最高层次的理论研究;第二个阶段为实践结果汇报阶段,是大量的实践应用总结以及创新实验等;第三个阶段为再认识阶段,为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下面本文根据快乐体育理论研究现状对以上三个阶段详细说明。

  认识阶段我国快乐体育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主要受日本快乐体育理论的影响,上世纪 80年代“快乐体育”作为日本体育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在本土盛行并传入我国,这一时期学者曲宗湖、毛振明将快乐体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情况向国内学者进行了详细的转述,包括快乐体育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的理论构成以及与我国实际国情的契合等。毛振明教授据自己在日本的所看所学认为快乐体育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运动中内在的本质,体验体育中的乐趣,从而热爱运动,养成习惯以至终生”.在其文章《快乐体育就是为了乐吗》中,指出快乐体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对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论进行了阐述,指出由“教授”向学习指导开转化;运动乐趣和创造性;小集团学习,促进互教互学等关键词[4].在其另一篇文章《日本的体育课这样上的》进一步细化快乐体育理论在实际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在教学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对其的“指导”; 在教材把握和处理上充分注意“从学生方面来看的特性”; 具有一个享受运动与挑战学习与创造改进的学习过程;不单注意让学生学会技能,而且让其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小集团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5]等特点。在经一线学者全面分析之后,国内学者也深切结合国内实情,对快乐体育阐发了自己的认识。赵立探讨了快乐体育“快乐”的内涵是系统的,应包括健康的快乐、体验到成功、尊重、理解等,也进一步提出应该认识到快乐体育的局限性[6].学者包昌明,富嘉贞认为快乐体育以终身体育为背景,从情感教学入手,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欲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对快乐体育认识阶段是我国高水平的体育理论研究,这一阶段,学者抓准快乐体育内涵,深彻剖析,理解全面,为在我国的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践阶段在我国,快乐体育理论以较快的节奏自上而下的进入教学实践,且数量庞大。

  自经学者转述至我国,恰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国情,体育教学领域相关学者对快乐体育理论进行全方位剖析、解释,众多体育教学工作者也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阐述了自己对快乐体育的理解,各级各类院校如中小学、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众多体育教学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阐述了自己对快乐体育的理解。中小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胆尝试将快乐体育理论应用于自身的实践教学,也根据实践情况作了结果分析,发表成文。在高等院校将快乐体育理论应用于不同项目的教学,有健美操、网球、篮球、武术等等。不管出于快乐体育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还是我国课改之风的催动一时间快乐体育理论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主流,教学实践如火如荼。

  这一阶段有大量的实践数据,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游戏教学、小集团学习等等,众多实践结果都显示快乐体育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认可快乐体育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自省阶段尽管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无一负面结果阐述,但在众多积极的实践结果中有学者提出快乐体育思想在我国教学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一线教师对快乐体育理论认识不透彻,只追求“快乐”的字面意思,以为快乐体育就是热闹;在诸多的实践结果中,有的只是生搬硬套,并没有真正的快乐体育指导过程,便急着总结说快乐体育运用于某某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国体育理论学者纷纷站出来,指出快乐体育理论出现的问题,在反思错误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其新的发展趋向。

  本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对快乐体育理论再认识、再运用的一个步骤,在深入剖析快乐体育理论本源及其理论构成的前提下,是通过构建其自身指导灵魂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

  2.2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概念未同一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早在我国 80 年代初第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之时,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还未有统一的界定,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多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等相混淆。本文赞同“体育教学模式”理解为“体育教学过程模型”[7]的共同倾向。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8].”名称繁多,界限不清,结构模糊再者,体育教学模式种类繁多,界限不清。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特点的缘由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目的、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条件不同而造成的[9].有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如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又结合我国教学实践而来的如成功体育教学模式,这些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成熟,理论构成较全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理论构架不全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有某一方面的特点,相互间多有重叠。除以上现状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虽为数较多,但实践意义较少,一方面是对概念、思想理解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各家体育教学模式未得普及,在实践运用中较少。

  构建理论不扎实多数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在已发表成文的体育教学模式文献中,体现出种类繁多、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但细看这些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坚实的理论构建依据,有的是在实践课中应用到某种教学方法或某种教学顺序,便匆匆命名。在已命名的中体育教学模式中,有的没有科学严谨的理论结构,多以结合某一实际教学课为载体阐述某种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给出宏观的理论构架,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仔细分析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发现文献中不同命名的多种体育教学模式来自同一理论指导思想,研究者没有全面的理论依据,导致所说的体育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科学性。

  2.3 国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启示

  2.3.1 美国体育教学模式

  运动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就是通过比赛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比赛为主要情境,对抗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式都是比赛主要采用的形式[10].在运动季的任何一个赛期当中都会有比赛活动,练习过程中也会穿插一些比赛活动培养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创始人西登托普把运动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身体目标、心理目标、认知目标,这三方面的最终目标是终身体育目标。【1】

  
  运动教育模式分成练习期、赛前训练、正规比赛、赛后总结等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以教练的身份指导,更多的让学生参与比赛的每个环节,从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学生主持比赛的各种仪式以及由学生担任裁判等竞赛组织者等。其完整程序如图 2.2 示。【2】

  
  体适能教学模式“体适能”(Fitness)的理解包含人在生活中、劳动作业中、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走、跑、跳、投、攀、爬、滚、悬、翻等身体能力,还包含体育素质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和协调等,也包含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及预防与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等[13].《体适能纲目》是美国专家经过研究制定的,用以为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作参考。

  H: 健康“Health”,通过体高机体体适能,保持生命健康。

  E: 每个学生“Everyone”,不论性别与年龄,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体适能,保持生命健康。

  L: 终生“Lifetime”,终身体育思想。

  P:个体“Personal”,满足个体活动需要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体适能大纲,将学生的身体活动范围四个层次称身体活动的金字塔,如图 2.3示。第一个层次为日常生活的身体活动,包括家务、骑车、劳动、步行等等生活基本身体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在人们的一生中都要不断进行的、必须的身体活动。

  第二个层次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有氧运动、有氧健身运动,如有氧舞蹈、有氧健身操、球类运动等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选择有兴趣的有氧活动。

  第三个层次的运动包含肌肉力量、柔韧性等体适能活动第四个层次是静态活动,如听音乐、家庭作业、睡觉等等。【3】

  
  美国各州有自己的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自主,教学内容极为丰富,教学形式各样,充满乐趣。诸如生存教育、体适能等在美国体育课程中都有体现。

  2.3.2 日本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日本快乐体育是在终身体育、生涯体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也能继续进行体育运动,终生体育。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情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内在情绪,体验通过学习满足内心欲求的快乐。

  快乐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但在教学程序中,有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的版块。其过程如图 2.4 示。【4】

  
  2.3.3 启示

  以学生为主体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更多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调整、制定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引导者,好的教学是能够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内心欲求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入手,满足学生内心学习欲求。

  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是世界潮流,健康的体质、健康的生活理念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受到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离开学校后,能够继续参与体育运动,终身体育。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处在较高水平,近几年也曾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我国学校体育已不断迈出传统,处在不断改革的时期,终身体育思想将是指导我国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多样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各个方面,有指导思想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等等,各个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更加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以其多样性、变化性吸引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并且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使学校体育工作紧跟社会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为体育教学模式提出要求,例如,美国为了解决当下儿童肥胖问题极为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并针对这一社会问题,各州提出了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体育参与,缓解改善儿童肥胖问题。体育教学模式的选取决定培养人才的方向,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新时代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

  我国经过几轮基础教育改革,体育教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氛围良好,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肥胖儿童数量增多、近视眼率升高等社会问题引起政府、学校、家长等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这些都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社会条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