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园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探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8235字

  引言

  作为中国人,中华文化是最不可或缺的文化组成部分,幼儿的启蒙教育与中华文化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冲击,出现学习外国语言、知识和文化的热潮。在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运用外国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又不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与创造,是本文的初衷。

  一、选题背景

  (一)3-6 岁是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而不绝。在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既有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勤劳智慧开拓创新的品质,更具有不同时代特有的时代价值。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家中的“独苗”宠爱有加,导致众多幼儿中华文化精神缺失,如孝顺、谦让等,需要对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正如哲学家荣格所说“幼儿有两张门神的面孔,一张面向着人类的过去,一张面向着人类的将来”.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说明童年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在 3-6 岁这个关键期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是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的最佳时期。童年时期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缺失,将给幼儿未来一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大多是无意识记忆,需要靠周围环境的支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可控性比较强,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杂乱无章。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正是利用幼儿期这一关键期,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创设环境,从幼儿期抓起,系统的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

  幼儿的认识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杜威说过儿童有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谈就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园中华文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根据幼儿发展关键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中华文化提供契机。

  (二)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国 1989 年试行、1996 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规定中提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说明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实施中,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给儿童,还应该通过游戏去实现教育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正是符合这样的政策要求,通过环境创设以游戏的方式把教育目标与幼儿自主学习融合,对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在教育背景下进行的,根据教师提供的区域环境与区域材料,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进行的教学形式,是有教育意义的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教学形式。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幼儿园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幼儿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并充满探索欲望。

  这些特性使幼儿在区域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游戏、自主探索,在区域环境中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是幼儿自主学习中华文化的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幼儿借助于区域环境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的情景,在区域环境中练习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在区域环境中自主活动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促进幼儿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幼儿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幼儿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三)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包含许多动手操作的内容,可以促进左右脑的配合能力、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右半球控制着人体左侧的肢体运动,左半球控制着人体右侧的肢体运动。如果习惯用右手来完成动作,那么大脑左半球接受的信息就多,左半球功能就发达。相反,右半球得到的锻炼就少,这样会影响大脑右半球的发育。

  比如,中华民族传统游戏翻绳,在游戏中需要幼儿左右手协调动作、手眼一致,不仅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群发展,还可以通过双手的活动带动大脑左、右半球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让幼儿在区域环境中自然地扩大知识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国人才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比如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九连环,既可以练手又可以练脑,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立性;比如七巧板,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色彩、图形,还可以通过图形的摆放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通过图形摆放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挫折教育的内容,如《愚公移山》、《西游记》,为幼儿树立榜样,培养幼儿的成就感、自信心和不怕挫折的勇气。通过《不耻下问》、《孔融让梨》等成语故事,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还有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使幼儿在与人交流、礼貌、知识量等方面显示出优势,有助于儿童体验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二、研究现状

  (一)中华文化的相关研究

  关于中华文化的研究数量非常之多,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以“中华文化”为关键词检索有 32822 条结果,在读秀学术搜索中搜索 4364 本图书。有的文献从总体详细介绍中华文化,如石麟在《中华文化概论》中通过词源分析中华文化的由来,进而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与显着特征;又从人类的直系远祖古猿存在的上古时期到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寻找中华文化的足迹以及发展演变。进而将中华文化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进行分类阐述。在该书中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未来进行思索,一是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走向世界,二是在保持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文明。如姜义华在《中华文化读本》中以宏观的角度对中华文化进行阐述,认为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重民思想、和合中庸、经世致用等基本思想为国家统一、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民族自豪感起到积极作用,要对中华文化的积极方面加以挖掘、弘扬和发展,注入新时代的新鲜血液,必能实现中华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

  有的文献是以中华文化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来论述中华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在黄易宇、郭敏主编的《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吴春梅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家国相联系、与乡土相结合,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价值观才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周攀在《和谐文化与中华文化认同》中指出,近代文明是工业文明,而工业文明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学习西方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将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视为落后的代表。作者认为中国必须向先进的国家学习,但是又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民族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正确评估中华文化的地位,正确区分中华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王炳照在《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提到中国文化中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教爱相辅、顺其性情、激发兴趣、量资循序、保教并重为中国幼儿教育积累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也要清除和防止腐朽的历史糟粕,为幼儿教育更健康、更有生气、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田兴江在《社会变革下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中提到许多中国人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是盲目的崇拜、学习,当今幼儿园中存在中华文化传承的缺失问题,并提出需要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中华文化教材,营造充满中华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以上文献不论是总体论述中华文化,还是论述中华文化与其他要素的关系,都对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认为中华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幼儿教育有重要价值与作用。面对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缺失的现状,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有现实的需要和必要性。但是中华文化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不可避免的残存落后的印记,因此对待中华文化要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