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676字

  第二部分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意义

  一、促进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开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发展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后随着各方面交流的频繁,很多方面在学习西方国家。随之出现国际化的大都市、国际化的高楼大厦、国际化的节日、国际化的教育,更有很多人在孩子很小时候就送到外国读书,出现“香蕉人”:顾名思义外黄内白的人,外表是中国人或者黄种人,但思想是西方的或者白种人的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阶段就无法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发展中国文化的作用,势必会导致幼儿民族认同感的缺失,造成中华文化的断层,中华文化的消失。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从幼儿阶段就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找到先进教育手段与中华文化的融合点,就能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环境就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教师的预设,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自主学习和游戏的活动,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在玩中学。

  把中华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区域环境中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博大的中华文化元素中自主选择,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游戏,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中学,这样更能使幼儿愉快的接受教师预设的中华文化知识,更自主的发现和探索中华文化,主观上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亲和力,更能促进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开展。通过教师对区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中华文化元素的环境,增加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在活动中去体会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电视中遥不可及的知识,缩短幼儿与中华文化的距离,使中华文化更接近幼儿的生活、更有趣味,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接受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二、丰富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形式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主要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事物在大脑的反映,感知觉是人对事物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

  区域环境不仅提供诸如宏伟的建筑、色彩斑斓的服装等视觉感受,更囊括古典流畅的音乐刺激幼儿的听觉,建构区、美工区、生活区、表演区、角色区丰富幼儿的触摸觉,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提供微波炉、烤箱等炊具让幼儿获得具体的嗅觉感受。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大幅增加幼儿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触摸觉等感知觉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一种区域多种感知觉体验形式,大大增强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形式和效率。

  教师通过区域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等感知觉感知的机会,进而提高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在区域环境中,幼儿不仅可以欣赏中国的自然风光、中国古代的建筑物等中华文化的很多片段,还可以有机会欣赏视频等动态画面。例如世博会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受到国人的欢迎,也受到幼儿和教师的欢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区域环境为丰富幼儿的视觉体验提供更多可能。在区域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渠道共同感受中华文化,也可以通过单独媒介感受中华文化。由于区域环境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形式,幼儿可以在区域中自由的交流、充分的表达,丰富幼儿听觉感受中华文化能力。教师可以在区域环境创设时,准备中国特有的、有丰富中华文化特色的材料,让幼儿触摸,亲身感受中华文化。在区域环境中,幼儿多方面的感受中华文化,丰富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形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把自己的所学与生活相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区域环境强调幼儿的活动,老师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区域环境创设,给中华文化与幼儿生活、学习相联系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中秋节的时候,介绍各种各样的月饼,口味不同,样式也不同,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构建中秋节的情景,同时准备不同口味的月饼,请小朋友品尝,把书本上、电视中的中秋节变成小朋友身边的中秋节,小朋友对中秋节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刻,在实践中丰富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形式。

  三、提升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水平

  目前,很多专家、教师都很关注中华文化对幼儿的启蒙,但大多数都是针对中华文化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个元素,哈尔滨师范学校的白晓鸥的《论幼儿水墨画教学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就着重强调水墨画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凝结,在世界文化中尤其重要地位。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教师是引导者,既要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表现技法,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想象和创作的机会。

  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兴趣、情感、意志、创造性思维等心理品质的整体和谐发展,还能够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提升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水平。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从中华文化的整体出发,为丰富中华文化融入到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形式,中华文化融入区域环境从个体上升到整体,使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利用的水平得到提升。在幼儿园区域环境中包含部分中华文化元素,像节庆文化、剪纸、民族艺术、中国的特色小吃等,但是在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时,教师往往把中华文化狭隘化,比如提起春节,幼儿直接会联想到吃水饺、放鞭炮;提起中秋节,幼儿会联想等到圆圆的月亮和好吃的月饼,但是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侧重节日的由来、过节的意义、过节的习俗,幼儿可以了解节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过节、过节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深化中华文化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横向寻找可以与区域环境创设相结合的中华文化元素,丰富区域环境创设,为教师创设中华文化区域环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中华文化元素进行纵向的挖掘,为如何创设区域环境提供参考,做到丰富和提升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理论水平。为更好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兴趣提供参考,进一步为提升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水平打下基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