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922字

  第六部分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园的参观、实习以及文献的阅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存在重视班级环境常设,轻视区域环境创设。部分教师认为区域环境可有可无,甚至将班级环境与区域环境混为一谈,与其他教育活动混淆,使区域环境的教育功能降低,使区域环境形式化。其次,区域环境材料投放不适宜。区域环境材料投放存在过于简单、单调的现象,材料选择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材料更新慢,幼儿容易失去兴趣。材料投放还存在过于丰富、过于精美的现象,使幼儿进行区域环境创设时无所适从、无法深入,对幼儿造成干扰;材料过于精美,忽略实用性与耐用性,损耗快。最后,教师对区域环境的认识不够、对区域环境的调试能力不够。部分教师对区域环境认识不够,存在忽视区域环境自主性、幼儿主体性的现象,将区域环境视为集体教学的延伸,幼儿在区域环境中无法进行自主游戏活。教师对区域环境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恰当的部分,无法进行及时、合理的调试,教师的调试能力需要提高。因此,进行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要注意以下问题,减少问题的产生。

  一、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的目标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幼儿园课程全面学习苏联,形成有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统一进行的分课教学模式。八、九十年代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产生影响,逐渐形成多元化教育理论并存的局面。开始注意到幼儿园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科学知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对幼儿的活动和直接经验重视不够的问题。今天的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中同样存在问题,因此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打下基础。

  (一)幼儿是主体

  区域环境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促进幼儿发展的自主性活动,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等特点。归根到底区域环境是幼儿的活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要以幼儿为主体,环境创设与利用要围绕幼儿,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时,需要时刻把幼儿放在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核心地位。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目标,并贯穿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始终。

  (二)教师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游戏伙伴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关于环境的理论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她认为激发儿童潜在的生命力,让儿童在活动中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必须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时刻提醒我们,环境的创设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把教育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区域创设的教育目标,以及目标的科学性,并使区域环境的创设始终围绕着预设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区域环境中,不是集体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通过区域环境的创设,使幼儿通过自主地在区域中游戏,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兴趣、困难,总结区域环境的优缺点,判断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再对区域环境进行调整,使区域环境更适合本班幼儿。当幼儿在区域环境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教师又是指导者和游戏伙伴,给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更好地游戏。

  二、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的内容选择

  (一)内容民族教育性

  中华文化内容广泛,任何事物都有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幼儿辨别意识差、模仿能力强,老师要根据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学习,能否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到教育作用进行选择。如“酒池肉林”和“勤俭持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教师不注重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内容的教育性将“酒池肉林”这种生活方式教给孩子,那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从教育性角度出发选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内容。

  (二)内容民族适宜性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内容的适宜性,一方面是指勇于发现更多中华文化元素,选择适用于幼儿的内容,运用到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中。中华文化囊括内容广泛,教师不断在中华文化中挖掘出适合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元素,在更大范围内丰富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内容的适宜性,另一方面是指对于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既定文化元素进行选择,选择适用于幼儿的部分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比如《西游记》中,玉兔精喜欢唐僧,想招唐僧为驸马,玉兔精的许多言行不适合幼儿深入了解的,教师应该避重就轻,重点是积极向上、适应幼儿的内容,对不适合的内容一带而过。

  三、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的组织与实施

  一、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区域环境起源于蒙台梭利“有准备的环境”,随着外国教育家的研究日益增多,国内的研究也逐步开始。对于区域环境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区域环境是集体教学的延续,有的认为区域环境是分组教学,有的认为区域环境是经验课程,有的认为区域环境是隐性课程。虽然对区域环境的观点不同,但是对于区域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组成部分的观点是统一的。因此,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园教育的组成部分,需要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能与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形成合力,在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同时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比如,幼儿在小班阶段,开始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学习,那么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中要避免出现复杂的图形,或者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若干简单图形。

  二、与幼儿的家庭、社区相结合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的发展与家庭、社区联系密切,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需要与幼儿的家庭、社区相联系。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愈发重视,教师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支持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教师在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有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在材料准备方面会更丰富。与社区相联系,可以给幼儿更大的展示空间,比如社区举行文艺演出,幼儿的作品、幼儿的表演都可以进行展示。

  三、与环境创设相区别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户外环境、室内公共环境、教室环境创设,其中教室环境又分为教室公共环境和区域环境。可以说区域环境是教室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区域环境不等同于教室环境,幼儿能否进行自主的活动是区域环境与教室环境的主要区别,区域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幼儿更好的利用,但是有时候教师会把区域环境与教室环境混淆。

  区域环境创设时注重装饰、注重色彩,忽略区域环境的实用性时有发生。因此,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不仅要重视环境的美观,也不能忽略区域环境的利用,让幼儿不仅能看到中华文化,还可以通过活动去体验中华文化,真正让中华文化在区域环境中活起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