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利用
一、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生活区的利用
生活区在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中比较受到重视,原因是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常常在区域环境创设时安排如系纽扣、串东西、喂食游戏等,但是在大班生活区比较容易受到忽视,因此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以下情况:
案例一:适逢幼儿园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活动比赛,各个班级的老师有机会相互参观学习,B老师为入职一年的新手教师,B老师问教龄20年的A老师应该准备几个区,A老师回答手工、建构、益智、植物角、图书区、体育区,有这几个区域就可以了。B老师又问只有6个区,区域的数量是不是比较少,A老师回答:“大班的孩子生活区用不到了,表演区班级空间不够,6个差不多。”
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大班生活区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大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强,生活区能够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将生活区没有安排在在班级内设置生活区。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生活区中不仅要锻炼幼儿的吃饭、穿衣等自理能力,更要让幼儿通过生活区掌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幼儿更加融入生活,减少由于品德缺失造成的摩擦。
小班、中班的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生活区以年画娃娃为样式的穿绳游戏,可以通过打印、绘画等形式,制作出年画娃娃的头部图案,图案背面贴在硬纸板、泡沫板等硬质材料上,在头顶和额头两侧部位留出系绳的空间,有条件的话,把图案压膜;准备不同发型的年画娃娃图片若干,既可以作为区域环境的装饰,又可以作为幼儿系绳的参照,最后准备毛线等粗绳若干。根据年龄特点,游戏设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最简单的系绳开始,从一根两根,到很多根,再到幼儿控制绳子的长度变换出不同的发型,比如发型的长短变化、中间长两边短的中国儿童传统发型;还可以加快系绳的速度,当系绳熟练后让幼儿学习扎辫子,从能扎起来到扎的漂亮,从扎一个到多个;大班最后可以提升难度,练习编辫子。
大班的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生活区可以进行草编、竹编,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可以选择色彩艳丽、有韧性、不易断的条形材料,当幼儿编制技巧比较熟练后还可以去大自然寻找可以编制的材料,如狗尾巴草、蛐蛐草等,让幼儿根据教师张贴在墙上的基本编法,从平面双色编织、到平面多色编织、到平面几何纹样编织,再到简单的立体编织,灵活幼儿的双手,锻炼幼儿手眼配合能力。
大班的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生活区还可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如谦让、尊长爱幼的美德。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出现道德感等高级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幼儿了解谦让、尊长爱幼等美德,为幼儿树立榜样,同时大班的幼儿作为幼儿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中班小班的幼儿的榜样,身体力行的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传承下去。
二、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语言区的利用
对于语言区应该怎样利用,很多教师理解为阅览图书、讲故事和复述故事,如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成果展示的时候,老师对幼儿园领导、其他老师说了这样一段介绍语“欢迎来到我们的书香苑,这里有很多的绘本故事,还有我们每周分享的推荐图书,都投放在里面,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美丽的画面、故事,而且可以带上头饰表演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在‘每日故事大王’时间展示自己的风采。”
虽然语言区中准备了动物头饰,但是大多数是为上课准备的,与语言区的需要并不完全相符。由于幼儿进行区域环境时,教师忙于备课和临时性事务,对于区域环境的关注仅仅保留在维持纪律不乱的基础上,幼儿对于区域环境的利用主要是看图画书、小声地读书、小声的交流。
在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语言区的利用中,对融入中国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首先故事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发展水平。部分幼儿因为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对故事理解处于感知理解的水平;语言发展水平不高,说话多但往往答不对题;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往往只能抓住部分内容可别是感兴趣的内容,那么故事安排要简单、形象,故事的主人公要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只需要让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对于幼儿遗忘的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声音、图像的提示引导幼儿发展记忆力和想象力,以及再忆能力。区域环境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故事欣赏、故事片段复述、故事人物数量、故事片段的表演上。
当幼儿有较多生活经验的积累,创造性想法更多,但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区别,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已经可以自己自讲述故事、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甚至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故事创编;另一些幼儿因为胆小、内向、紧张,不肯说不爱说,老师要积极鼓励、关心和支持。那么老师对故事的选择要分开层次、难易结合,既要适应大多数来自的需求,也要为发展较快的幼儿与发展落后的幼儿准备适合的材料,避免教师由于工作的忙碌将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语言区变成中华文化图书的阅读角。
三、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角色区的利用
提起角色区,头脑中呈现的是千篇一律的“娃娃家”、“医院”,幼儿在角色区中扮演爸爸、妈妈、孩子,或者在医院中扮演打针的医生、病人,似乎角色区就这样被固化了,不仅观察者、参观者有这种感觉,很多老师也有这种体会,如下面的案例:
案例三:在实习过程中,笔者问实习班级的教师“区域的数量是不是比较少,能否多添加几个”,教师说:“角色区无非就是娃娃家或者打针、吃药这些,孩子从小班玩到中班,还有什么可玩的,孩子们也不喜欢。”
这位老师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平时见到的角色区基本上大同小异,不同之处无非就是娃娃家的装饰不同,教师准备的玩教具不同。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角色比如交警、公交司机这些都可以在角色区中进行。老师应该扩大自己的视角,去发现还有那些适合幼儿、受到幼儿喜欢的角色。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角色区可以创设茶艺区,先让幼儿通过图片知道茶艺,了解茶的基本品种,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幼儿触摸真正的茶叶,闻一闻真正的茶叶,让他观察茶叶的外观和特征,还可以冲泡茶叶让幼儿去嗅、去品尝,加强幼儿对茶叶的认识。可以准备水的图片和动画,了解水的不同,让幼儿如果接触到不同的水,去尝试泡茶;但是教师要让幼儿知道热水可能造成的伤害,增加幼儿对水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茶具的分类和名称以及作用,让幼儿分步骤的模仿茶艺表演,逐渐发展到能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的程度。在进行茶艺表演的时候,可以分角色进行,男孩模仿男人的茶艺,女孩模仿女人的茶艺,区域中的其他幼儿可以观察区域中的实物和图片,也可以扮演客人的角色,饮茶的艺术。
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角色区还可以创设中医馆,通过教师准备的图片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历史,了解中草药的分类:种类多样的植物药、千奇百怪的动物药和矿物药。让幼儿观察中草药的图片认识简单的中草药,根据图片仿制中草药,如将红色皱褶纸塑造成像枸杞的小椭圆形,然后与实物中草药进行对比,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模仿中医的望闻问切,让幼儿将中草药与幼儿常见病进行连接,比如感冒--板蓝根、嗓子痛--胖大海、食欲不振--炒山楂等。最后可以让幼儿模仿熬中药、回忆中药的味道,让幼儿知道苦口良药的道理。除此之外,通过教师准备的人体穴位图、按摩手法图,幼儿可以学习一些消除疲劳的按摩手法,为家人、有小朋友、为老师按摩,增进幼儿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