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活与哲学》模块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一)如何选取恰当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一个选择恰当的案例可以准确反映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和讨论热情。一个选择失当的案例将会导致教学目标模糊,误导学生的探究与讨论。因此,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应有其评判的标准。郑金洲提出了一个好的案例的标准:"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好的案例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应该是近 5 年发生的事情;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所描述的人产生移情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包括从案例反应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一个好的案例要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技能。"[18]
刘强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中也提出了案例选择的指导思想:"案例是一个故事,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案例内容要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相适应,案例选择教学目的性必须明确;案例要有典型性;案例是真实的,近几年发生的故事。"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生活与哲学》的案例选择应该符合以下三大标准:
(1)故事性。有故事才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案例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案例学生能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以及发展的结果。
(2)针对性。针对性指的是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紧扣教材重难点,能够清晰反映本节课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3)问题性。案例中必须包含矛盾和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选择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性对案例来说至关重要。
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整体与部分"这一知识点时采用的案例"战火中涅盘的考文垂市"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 年的 11 月 12 日,希特勒向德国空军发出了对英国城市考文垂市实施大规模轰炸的作战命令,代号叫"月光奏鸣曲".就在德国空军接到作战指示的同时,英国的超级密码机也破译了德军要空袭考文垂市的作战情报,情报包括德军要轰炸的区域、空袭的时间以及作战用的战术、飞行航线等。英国首先丘吉尔得到这一情报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对策,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最终决定不对考文垂市发出空袭预告,甚至包括老弱病残人员,也不做事先撤离疏散的工作。可想而知考文垂市在这次空袭中所遭受的损失与创伤。
但是,丘吉尔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其重要考虑的--保住超级密码机。因为,如果此时的英国政府马上对考文垂市采取特殊的防御措施,希特勒就会怀疑其情报密码可能已被破译,这样的话,德军不仅会改变行动计划,而且还会更新密码系统。在 1940 年 11 月 14日晚 7 时 05 分,德国"海因克儿"飞机出现在考文垂市上空,德军对考文垂长达 10 小时的狂轰滥炸。巨大的爆炸声使整个城市地动山摇,瞬间变成一片废墟。然而,英国破解的德军密码的超级密码机的秘密保住了。此后,超级密码机在破译德军情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英军在其后的英伦三岛保卫战中,抵御了德军的强大攻势,还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在这一案例中包含着明显的矛盾和问题:即丘吉尔宁可让考文垂市付出惨重的代价也要保住超级密码机。这一矛盾问题将会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应该服从整体,从大局出发。
那么在案例教学中如何才能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案例,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进行案例选择之前,教师首先要吃透教学目标、读透教材、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教师要带着教学目标去挑选案例,保证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在案例中要清晰可见,提醒学生关注学习目标,保证学生探究的方向。读透教材,要求教师不仅了解教材知识点,而且要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教材中的隐含知识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借助教材去选择案例,完善案例。在选取案例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储备。尽量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最能调动学生讨论热情的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最适合最恰当的案例。
2.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案例,首先,通过社会实践获取案例。社会实践是教师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将这种体验拿到课堂中来讨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把"生活"搬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其次,通过网络获取案例。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到全球,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在时代的浪潮中寻觅与教学有关的案例材料。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平时关注一些网站、微信公共号以及着名教师的博客,从中必定获益良多。再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查阅文字资料来获取案例。电视、广播受众广泛,最易获得,教师在平时应多关注实事新闻,很多新闻都可以作为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典型案例。案例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上述几种,教师在平时应注意记录,随时补充案例资料。
3.加工未成形案例。很多案例素材并不是拿来即用的,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加工。教师在进行案例加工时要注意保持案例的完整性,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背景要交代清楚,但是不能占据太多篇幅,劳伦斯说:"较之描述当前情景的事实,背景资料的使用应当更有节制。最有用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案例事件参与者的想法".事件发生的经过要详尽,案例中的矛盾问题要表述清晰。改编后的案例应该符合故事性、针对性和问题性这三个标准。有些案例的加工可能需要一些教育技术的支持,比如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可以极大调动学生感官的参与,比文字案例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掌握简单的教育技术。案例的加工是对教师的一项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案例操作能力。
(二)如何针对案例提出有效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要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案例能否发挥其最大价值实现教学目标与案例问题的提出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根据案例提出有效问题。在案例教学中,一个有效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立足于案例提出。问题是紧跟案例之后提出的,不能脱离案例而存在,必须与案例内容相关。
(2)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案例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3)难易适当,面向全体。一个有效的案例问题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太简单会使学生不屑于思考。教师要把握好一个难度标准。教师的提问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符合逻辑,要点清晰。一个有效的案例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清晰明了。
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意图,问题的重点是什么。
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有价值的案例问题,笔者根据一些学者教师的感悟以及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途径: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明确提问意图。
在设计案例问题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生活与哲学》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在每一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材的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比较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例如"1.3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要求教师要列举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某些事例,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就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例如"3.9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其教学建议就是"用两点论、重点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法,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并说明其重要意义".重点突出了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案例问题要突出目标,防止课堂讨论出现不应有的偏差,误导学生的探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