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村干部工作激励制度探析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3061字

  第 1 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土地面积 88.38 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56.54 万公顷,占总面积比例近 64%.全市总人数 442 万,其中农村人口 340 万,基本达到了全市总数的 77%左右,共有 4994 个行政村。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切实增强农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农村干部队伍全员素质,充分调动农村干部队伍的干劲,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农村“两委”班子,组建一支充满朝气、活力的农村干部队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理论拓展。本文在理论界对农村干部激励机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方位构建农村干部激励机制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索。

  2.实证目的。本文在研究衡水市农村干部激励举措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该市在农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启示,探究构建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现实意义。

  3.提出对策。本文在实证基础上,对激励衡水市农村干部提供建议,为党政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1.2.2 研究意义。

  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要确保各项农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尽快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关键是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干部是党在基层一线的“代言人”,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党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都决定着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程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种矛盾交织、问题凸显,形势的急剧变化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要求[1].衡水市的广大农村干部常年奋战在一线,兢兢业业、奋发进取,为全市农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支队伍的水平素质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干部队伍内部个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整体缺乏活力。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想将农村基础打牢,最关键的是坚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提升“两委”班子的领富带富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因国体政体不同,西方国家对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几乎没有系统完整的资料,而且由于行政体制、政治制度和实际国情的不同,基本没有借鉴意义。但是,自“霍桑效应”的重要性引起实践和学术界的重视以来,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不断深入细化。从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变迁看,可以划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从外在激励到内在激励,再到综合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更加科学完善;从激励理论的分类看,主要划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塑造型激励理论,分别从工作内容对员工积极性激发的影响、人的动机和目的选择对行为发生的影响、通过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等角度,对激励理论进行了研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国内有关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涉及的领域和角度颇多,可以在众多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中探究本选题的研究发展情况。其中,有些专家学者详细阐释了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意义。

  比如,门献敏(2008)发表《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文,指出党在农村的工作离不开农村干部,农村干部队伍的状况是关系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3];郭立新(2011)在《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言人,通过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4];马丽娟(2013)在《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中提出,农村干部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必须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农村干部牢记宗旨,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危险[5].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更深更细的探索。在农村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刘宇翔、王征兵、王珺(2005)在《村干部职能转变后的激励机制研究》中指出,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是限制农村干部队伍提升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干部进行激励,对促进农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6].于斌(2007)在《村干部激励机制初探》中针对村干部这种宏观干部体制外的特殊“干部”群体,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石,探究村级组织演变和农村干部制度的迁徙,分析村干部的权力来源,确认了农村干部的合法性地位。运用管理学的研究办法,对激励理论进行总结概括,通过提出需要理论和激励理论,剖析村干部需要激励的一般性原因[7];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方面,扶启飞(2013)在《基于胜任力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研究》中指出,要针对现有农村干部培训体系匮乏,增强培训需求分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干部的胜任力[8].范宏(2014)在《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中提出,之所以要加大对农村干部的教育,是因为这只队伍的特殊地位,要实现整体提升的目标,就要深入研究农村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问题[9];在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方面,李慧芳(2014)在《完善农村干部监督机制的思考》一文中针对农村干部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健全监督机构,营造廉政氛围,发挥监督作用[13].陈捷亮(2013)在《小议农村职务犯罪的成因与对策》中指出,除了环境等外因,农村干部本身素质不高也是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增多的原因,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原因、探究对策[11];在创新村官队伍结构组成方面,“能人回村任职”和“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干部队伍的重要补充,是我国乡村建设的两大创举。两个群体对于激励农村干部队伍,提升业务素质,带动基层精神、物质文明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参照。卢福营(2010)在《能人政治》一书中,运用实证研究和区域调查方法,研究私人企业主回村任职社会基础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的作用,多角度剖析私营企业主治村的创新价值和理论意蕴[12].

  总体而言,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发展中显现出来的优劣势愈加突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农村干部队激励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有针对性。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析衡水市在农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总结获得的启示。

  2.通过分析借鉴外地一些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对完善衡水市农村干部队伍激励机制提出对策性建议。

  1.5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5.1 创新点。

  1.引入激励理论解决完善衡水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的实际问题,为解决问题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2.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衡水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具体举措的剖析,探究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意见。重点研究如何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发挥回村任职干部引领示范作用。

  1.5.2 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法。通过分析衡水市农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研究衡水市农村干部队伍构架和激励改进方向。

  2.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有关理论成果,参考相关学者的着作,对农村干部队伍激励机制问题进行探究。

  3.案例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衡水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具体举措,总结启示,明确方向,研究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破题入口,提出对策建议。

  1.6 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1.6.1 研究的难点。

  1.回村任职长效机制的构建。

  2.相关数据的搜集。

  1.6.2 解决的对策。

  1.通过查阅借鉴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有研究成果,结合衡水市在农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的实践,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办法。

  2.通过查阅《衡水市统计数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等相关数据,实地调研走访,获取所需考察变量的数据资料。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