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当前对农村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1.思想方面认识不深。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经济,培训是“虚活儿”,耽误发展时间,也不直接产生生产效益[32].工作上缺乏创新精神,对党员的层次和特点缺乏深入研究,思想上墨守成规,具体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自觉提升素质、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紧迫感。
2.机制方面统筹不够。主要体现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机制尚未充分形成。一些具备培训资源、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往往以工作忙、时间紧、人员难组织和缺少经费等理由为借口,不积极主动开展培训,相关主管部门对这些单位履行职责也缺乏相应的指导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作用,导致各行其是,甚至撒手不管,影响了教育培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功能定位方面实效性不强。农村干部培训由于不同区域、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培训需求不一,加之培训机构的师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具体表现为政治理论类教师偏多,经济管理和实用技术类教师较少,培训内容大多为政策理论、时事政治,而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知识偏少,难以满足乡村干部多样化培训需求,促进农村干部提高“双带”能力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33].
4.方法手段方面制度不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还没有与储备选拔、培养管理、考核监督和奖惩使用紧密结合,参加教育培训的动力和压力不足,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地调动起来,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6.3.3 完善农村干部培训机制的建议。
各级党组织要把农村干部培训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34].
1.落实培训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及有关部门抓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抓好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的研究制定。落实考核奖惩,把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考评各级党组织和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每年党支部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
2.丰富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在更高的层面上,组织农村干部进行培训。建议在省级甚至国家级层面上组织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培训,到发达地区去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鼓舞士气,使其积极开展对接活动,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3.创新培训形式。拓宽农村干部培训的渠道阵地,既注重安排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也注重组织先进典型示范和实地考察,丰富培训形式、灵活课程设置。将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列入规划,提升农村干部文化层次。创造机会安排村党支部书记到机关企业短期挂职锻炼。
4.整合培训资源。通过外引、内培、聘任等形式,建立一支科学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同时要把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组织起来,根据不同需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师资队伍跟踪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5.扩大培训投入。逐年扩大对培训的投入力度,在整合财政、社保、农业、教育、科技等口线的教育培训资金上出台相关政策,由各级组织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培训资金,减少各个口线各自培训、重复培训、培训效果不够好的状况,发挥好、各类培训资金的最大效果。各级党组织要广开经费来源,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防止和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现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6.4 加大农村干部监督机制建设力度。
6.4.1 加大农村干部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村干部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位小、权大、少监督。目前农村干部在村务管理及促民增收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诸如贪污、受贿、挥霍等违法违纪问题[35].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农村基层干部严格有效管理监督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
6.4.2 当前对农村干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1.相互监督“虚化”.相互监督实际上就是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有的村班子之间的民主、集体决策流于形式,权力仍集中在个别人手里。
2.制度监督“软化”.虽然制定了不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与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行为规范,但对农村干部违反规定的处置却很少;过于笼统、抽象,弹性的规定多,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少。
3.组织监督“弱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是鞭长莫及,自然的被弱化,甚至造成失于监督。
4.民主监督“空化”.参与是监督的前提,不经过参与了解实际情况,就无法进行充分监督,监督部门在一些农村重大决策上中的权力运行缺乏了解,很容易造成民主监督的空化。
6.4.3 加大农村干部监督力度的建议。
1.从思想上入手,加强监督意识。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走出思想无形不重要的误区,通过政治理论集中教育、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让管理监督思想在干部群众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要营造监督氛围,采取确定宣传基调、拓展宣传途径、调动宣传热情、强化宣传责任、细化宣传要点等措施,大力宣传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奖励等形式,增强全民监督意识,建立勇于监督、乐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环境。要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的高度,教育农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正确认识和看待监督,明确党和群众的监督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诚接受监督,充分认识接受监督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要破除“不敢监督、无需监督”的思想,各级监督部门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充分履行监督职责,明确监督事项,执行监督制度,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限时办结,反馈信息,保护好群众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教育群众充分行使自己依法对农村干部进行监督的权利,监督好领导干部就是保护好自己利益,对因监督给国家减少和挽回经济损失的,要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监督、敢于监督的积极性。
2.从时间上入手,实行无缝隙监督。对干部实行动态全程化管理监督,从进入农村干部队伍开始就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建立初始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期更新资料,及时掌握干部的动态,防止干部出现“带病上岗”、“带病作业”、“带病提拔”、“带病离岗”等问题。对农村干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调查,回访内容以农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为主,方式采取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通过信访举报、案件调查、执法监察、纠风治乱、经济责任审计等渠道发现问题的农村干部及时谈话。针对群众反映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本人回复的以书面形式进行函询,限期由本人向组织说明清楚,随时接受组织部门的调查了解和核实,起到警示作用。注重抓好日常考核与监督的结合,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对考核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的,及时调整。
3.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规范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机制上挖根源、从落实上问实效,在征求意见、集中研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简单易行、符合实际、全民参与、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实现靠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搞好制度建设,要从内容上完善、从程序上规范、从方法上创新、从落实上保障。要狠抓制度的细化、量化,增强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好监督步骤,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顺畅运行,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循监督工作规律,对现有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提练和升华,创新新的方法,突出管用、高效、易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落实上做到年初自查、年中抽查、年末普查、平时暗查,认真解决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检查情况作为评判监督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以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4.从渠道上入手,增强监督合力。组织监督的关键是解决上级监督能为、知情少,同级监督知情、不敢为,下级监督难作为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如何缩短各级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如何在知情上下功夫。乡镇党委要通过参加农村活动、监督考核等办法,切实加强对农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强化媒体监督,媒体监督作用有着其它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门户网站、报纸、电视台开辟“监督举报”曝光台,设置举报电话、信箱、邮箱等专栏,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接受意见建议,监督部门要对网上论谈、社区、微博等网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拓宽监督信息渠道;同时要规范媒体监督,既要保护、又要约束,确保媒体监督实事求是,同时,要强化群众监督,实现监督全天化、全方位[36].
5.从效果上入手,从严落实监督。惩治无效,监督就没有效果。从严查处,既要雷声大、又要雨点大,让被监督对象树立敬畏意识,遵规守矩。坚持从快从效,抓铁有痕。各级查处部门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高标准、高质量进行调查处理,限定办结期限,公开反馈结果,要避免“挤牙膏”、“踢皮球”等情况的出现,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确保干部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坚持从严从重,威慑有力。从严查处就是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就是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就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于“出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查处,从严问责,决不姑息迁就,做到零容忍,让领导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