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乡镇卫生院和卫生人才的概念。
2.1.1 乡镇卫生院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乡镇卫生院形成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是“县或乡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所在乡镇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工作,具体包括组织指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对农村卫生室和“赤脚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19].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011 年,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公益性、综合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乡镇卫生院基本功能是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具体包括:承担当地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助实施疾病防控、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卫生应急等任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治,开展院内外急救、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提供转诊服务;受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20].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我国农村地区 50%的住院医疗任务和近 40%的门诊医疗任务,在保障农村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在县、村两级卫生机构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2.1.2 卫生人才的概念。
卫生人才,广义上是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卫生管理人才[21].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是指接受了卫生相关专业教育,通过资格考试并在医疗卫生机构注册从事执业活动的技术人员,主要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等卫生专业人员等。卫生管理人才,是指承担领导责任或任务的管理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卫生单位党务、政务、人事、财务、信息和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22].
由于乡镇卫生院卫生管理人员数量很少,而且这部分人大多是由业务骨干擢升而来,因此,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在狭义上也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本文所研究的“卫生人才”主要是指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2 卫生人力资源的理论概述。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与之相关服务的一切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进行社会生产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已经在卫生服务行业工作的卫生人员,如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二是未来的卫生工作者,如医学院校的在读学生。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第一类人员。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是指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救治、预防保健等各种卫生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员数量和质量的总和。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是农村卫生事业的主体,是保障和促进广大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中坚力量。
和所有资源一样,卫生人力资源也存在着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需求和供给的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一是人口因素。人是卫生服务的需求方,一定数量的人口需要与之相适的数量和质量的卫生人员为其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因此人口因素是决定卫生人力资源的基本因素。二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卫生人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和个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并最终影响着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健康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高低,以及一些对健康有着不同影响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对卫生资源的利用,进而对卫生人力产生需求的变化。四是卫生人力的素质与卫生服务的质量因素。卫生人力的效率、素质和服务质量越高,卫生人力需求量就越可能相对减少。另外,地域因素、突发灾害、健康教育及程度等因素,也都相应地影响着卫生人力的需求量。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卫生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和投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增加卫生人员数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来促进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保障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