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创新广州市救助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9 共70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建设研究
【第2部分】创新广州救助站建设问题的探索绪论
【第3部分】广州市救助站概况
【第4部分】广州市救助站的工作特色
【第5部分】广州市救助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6部分】救助站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7部分】 创新广州市救助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8部分】广州流浪人群救助站发展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创新广州市救助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广州市救助站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其现有建设方法来探索以及描述,找出当中的特点以及问题所在,然后参考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创新广州救助站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和建议,为建设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救助站提供参考模式。为此,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来创新广州市救助站建设。

  5.1  推动立法并增强监管

  我国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是目前救助管理站实行救助管理的政策依据,加强人性化,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给救助管理站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很少对流浪乞讨者提出要求。然而,通过分析对广州市救助站的调查结论我们发现,救助站所救助的人员构成很复杂,我们需要对那些实实在在的社会最低层人员进行救助,同时应该大力打击那些跑去救助站招摇撞骗的人,在尽最大限度发挥救助站的功能的同时杜绝被骗助。广州市救助站应该在市民政局的带领下,通过撰写深入的调查报告,协同市政协等相关职能部门,撰写提案提交市人大,以推动广州市出台与当前救助现状相配合的,符合地方特点的救助法规,大力支持救助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广州市救助站应不断推动广州市政府去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以支持其自身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投入更多的关注,从多角度引入社会监督的制度,对救助站的工作进行规范化。首先应该设立行政监督制度,该制度必须从上到下贯彻落实。

  对于工作的各个细节进行细化和规范,对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全力争取早日解决存在于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种种问题。对资金进行更大力度的监管是增强行政监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一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制定分明的奖励以及惩罚制度,给救助管理工作制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其次,应该引入更大范围的社会监督力量。对于广州市救助站的工作,广州市民应该投入更多的支持,并且予以多多的关注,同时还要引入更大范围的社会监督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救助管理工作进行的公正性,社会上还应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以及服务态度进行监督。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能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让流浪乞讨人员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群众也可以对救助管理站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踊跃的投入到支持建设救助站的队伍中去。

  5.2  齐抓共管并增进联动

  对城市里那些流浪乞讨者进行救助和管理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作,除了由广州市民政局属下的广州市救助站开展主要工作外,还需要公安、城管、卫生、教育等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紧密协作配合,市救助站应该促成市民政局在有关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且逐步的完善,建设一个长期有效的救助管理体制。各个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分工,按照章程办事,把自己的职责完成好。以公安部门为例,公安部门一定要严格处理那些损害公众利益以及扰乱公共秩序的乞讨行为,加大对以乞讨为幌子而进行抢劫、诈骗以及偷盗的行为的打击力度,极大的震慑跑站骗助的现象。

  此外,部门之间应该互相协助互相配合,打造一个齐抓共管的氛围,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救助管理体系。参与救助管理运行工作的部门包括城管、教育、交通以及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有效的配合,相互沟通,发现了街头流浪者以后进行必要的告知、引导以及护送。同时市救助站也要及时的对流浪者进行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以及法律服务等,让他们的独立能力得到加强,让这些流浪乞讨者顺利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里。

  5.3  吸纳社资以拓宽渠道

  广州市救助站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注入,打开更广阔的融资渠道,跟企业合作、接受社会捐助等方式都是可行的,这样就能够打造一个社会捐助,政府支持,资金筹集体制规范合理,监督有效的长久机制。在对资金引入渠道进行拓展的时候,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严格的管理,让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资金使用节节规范、环环相扣。

  此外,市救助站还应该推动广州市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以激励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对救助站建设提供资金或者物质支持,营造一个积极救助流浪者的优良氛围。

  表彰那些对救助事业作出贡献的团体、企业以及个人,并大力的宣传这些优良事迹。

  民间的捐赠在国外提供了非营利组织所需要的资金的大部分,我们应该积极的学习这种政府主导、多渠道募资的资金筹集方式,这将帮助广州市救助站建设工作更好更快的进行。

  5.4  引入社工以提升水平

  那些进入广州市救助站的受助人员,不光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在心理方面同样也很有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救助工作应该不局限于吃穿住等物质方面,同时应该关注受助人员的内心需求,在对他们进行救助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尽快的变成对自己负责任,对社会有担当的人,用自己的能力获得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

  广州市救助站应让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到心理援助以及社会救助工作中,实行专业的社会工作体制,设置专业社工工作岗位,公开招聘社工专业人才来参与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协同效应。

  此外,还应对工作在最前线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正规的社工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摆正他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尽可能的让这些工作技巧以及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让救助服务的水准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应对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积极提供心理援助,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工作压力。

  5.5  职业帮扶以治根本

  调查得知,大部分进入广州市救助站的流浪者拥有工作能力或者工作需求,而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得好,能够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立自助摆脱受救助的处境才是救助的根本目的和解决流浪乞讨的治根方法。因此,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应该搭建有效的平台,对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加强教育和指导,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有更强的自强自立观念,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尽快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

  调查得知,有不少流浪乞讨者并不想进入救助站,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救助站的救助只是临时的,他们今后生活所需不能被长期满足。所以在救助的过程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并且给他们推荐适合的工作,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些问题上,广州市救助站已经做了很多的摸索与试验,比如说让流浪的少年儿童在萝岗区培训中心参加叉车的技能课程培训,在取得合格证后将被推荐就业,顺利回归主流社会。下一步,广州市救助站应吸取在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工作方面的经验,把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方式方法引入到成年救助对象上来,以帮助人员数量更为庞大的流浪乞讨成年人获得更强的自理能力,成功就业。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工作站以后的工作压力,节约很多救助资金,也能够让离站后的受助人员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另外,用家庭领养的方法解决那些健康的、没有工作能力的少年儿童流浪者的困难,通过救助站的牵线搭桥,让他们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在正规学校里面就读,让他们彻底的摆脱流浪生涯,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5.6  丰富层次并健全网络

  在救助以及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事业等方面,政府责无旁贷。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自古以来在社会上就存在,这个问题必须由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及政府一起去设法解决。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由单一的国家机构--救助管理站来施行救助的层面,我们可以采用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救助站作为救助流浪乞讨者的核心力量,以此为基础构筑一个救助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汇聚民间团体、机构救助以及社区救助的力量,建造一个能够整合社会全方位资源的救助网络,让被救助者获得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救助服务。同时救助站还应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广大市民群众加入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中来。

  结合广州市的实际状况,广州市救助站应该担当起发起者的责任,整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流入到救助行列中,加快针对流浪者的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救助网络的建立。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六条措施:

  一是加强建设志愿者队伍,有序、合理的管理志愿者,增强志愿者服务的力量,让流浪乞讨者获得的帮助更加专业化;二是加强推进社区工作,全方位的协调社会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支持网络以帮助流浪乞讨人员;三是救助站要跟科研院校扩大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四是科学的分配各种资源,让救助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相平衡;五是尝试引入民营化的形式,外包培训流浪乞讨人员职业技能的业务;六是吸引专业的社工加入,让救助服务的水平得到提升。

  以政府为主体,依托于救助站,调配社会各界的资源,形成一个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参与积极,以救助站为核心,寻找社区外围支持和社工志愿服务、面向流浪乞讨者的社会化、系统化的救助管理服务系统,下图为创新广州市救助站建设格局的清晰展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