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香港公立大学的发展历程及政府作用的特征
香港公立大学的发展,从最初香港大学的成立到今天香港八所公立大学各展所长,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现今的八所公立大学中,香港大学成立于 20 世纪初,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 20 世纪中叶。20 世纪 80 年代,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相继成立。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则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香港公立大学从成立到发展,是受香港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香港政府对公立大学运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2.1 香港公立大学的发展历程
2.1.1 起步阶段
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70 年代,这一期间为香港公立大学发展历程中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殖民地时期的港英政府对大学成立和发展的严格控制。当时的港英政府为建立殖民教育体制而设立大学,先后成立了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通过政府资助大学的形式,将当时的殖民文化灌输到大学教育中。香港大学的成立,源于当时港英政府希望以文化为媒介,培养服务于当时殖民者且认同其价值观的华人精英。
①在香港大学成立之前,香港地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希望通过教育进行文化渗透,英国也准备通过大学的设立来与其他列强相抗争。可见当时香港大学的成立,最主要的原因是港英政府希望通过英式教育来扩大英国对中国的政治影响,但香港大学的规模和学生数量却受到港英政府的严格控制,1911 年香港大学创立时仅有 54 名学生,到 1957 年才发展到 1000 名学生左右。
1963 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则是受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第一个因素是:随着香港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给当时港英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第二个因素是:当时香港社会的工商业正处在全面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对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仅靠英国的人才输入已不能满足社会所需。受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在 1963 年由三所受政府资助的专上学院:新亚书院、崇基书院及联合书院,共同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在起步阶段,港英政府为维持殖民统治,加深对社会的控制,将公立大学的举办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人才的培养,对公立大学的发展规模也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带来了香港地区大学发展的起步。
2.1.2 扩张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这一期间为香港公立大学的扩张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香港公立大学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规模上不断扩大。这一时期香港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在工业领域、对外贸易领域、金融地产领域、通讯及运输领域都出现了大规模和快速度的发展。在香港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香港的公立大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断扩张。经济的发展为大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持,并加大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972 年香港理工学院成立,培养了大批符合当时工商界及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同年香港浸会学院设立,开设了 40 多个本科专业及 30 多个高等学位修读课程,1994 年两所院校分别升格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1984 年香港城市理工学院设立,主要为香港社会提供工商管理、法律、工程及能源方面的人才,并于 1995 年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20 世纪 90 年代,香港政府制订了“高等教育扩展发展计划”,大幅增加了学生就读大学的机会,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引导香港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香港各公立大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香港政府认为香港经济将以高科技和商业为主,并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即于 1991 年创建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政府希望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的设立帮助香港工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型为科技密集型经济。在扩张阶段,香港公立大学数量的增加得益于香港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政府鼓励和支持公立大学的发展。
2.1.3 巩固阶段
从 20 世纪末到现今,是香港公立大学发展的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香港公立大学不断巩固自身实力,提高国际化水平。香港政府注重各个公立大学之间的分工及合作,鼓励公立大学能各展所长,精益求精,希望每所公立大学都有其优势学科和擅长领域。
①香港有着作为世界贸易港口的优势地理位置,随着香港公立大学的不断发展完善,香港政府开始注重提升公立大学的国际化水平。香港政府鼓励公立大学推行国际化的教学方法,还注重对公立大学生源的扩大,实行让非本地学生入读各院校的政策,鼓励院校从内地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选拨优秀学生就读,推动香港与内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香港政府希望通过多方生源的引进及国际化师资力量的培育,使香港的公立大学能尽快具有国际化水准,缩小与国际其他知名大学之间的差距。
②在这一阶段,香港各公立大学不断巩固已有成就,并逐渐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各公立大学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成绩。香港政府通过加大公立大学与其他地区院校的交流,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使香港公立大学在保证稳步发展的前提下,追求卓越,努力建设成国际化的优秀大学。
2.2 香港公立大学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特征
2.2.1 政府以大学条例为基准
我国香港地区政府通过详细完善的法律条例,规范着公立大学的发展运行,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也遵循着这些法律条例的规定。在香港地区对公立大学订立的相关法律条例中,以针对各公立大学所制定的大学条例最为典型。这些大学条例对公立大学的性质、地位及办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的设立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对公立大学运行的相关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每所公立大学均在各自条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办学。在公立大学内部管理中,香港法律条例中明确规定公立大学为独立的法定组织,公立大学的董事会为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有组织、人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决策权,每个公立大学有着自身的角色定位、办学理念以及教学特色。这些大学条例的内容规范着公立大学的基本运行,使公立大学的行为有法可依,大学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自主权。在这些法律条例中,对政府监督公立大学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规定。香港政府根据大学条例的规定参加公立大学的校董会,政府人员出任大学的监督,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以法律条例为基准。
2.2.2 政府以间接管理促发展
由于历史、社会及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在对公立大学的管理中,围绕着政府干预的强弱,各国政府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以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这四国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体制最为典型。这四个国家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体制分别是: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分权制,以英国政府为代表的高校自治制,以法国政府为代表的中央政府集权制和以德国政府为代表的中央政府集权与地方政府分权相结合的体制。从政府在公立大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以上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1)集权模式下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政府对大学进行直接控制,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及质量监控由政府直接进行,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2)分权模式下市场参加的政府间接管理,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较少,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3)集权模式与分权模式相结合,政府主要从宏观上对公立大学进行调控,发挥有限的作用,政府对公立大学控制力较强。香港早期虽受英国高校自治制的影响,但作为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及亚洲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公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香港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更多表现为分权模式下的政府间接管理。①在这种间接管理的模式下,政府不直接干预公立大学的日常运行,仅通过教育中介组织的参与,在拨款、质量监控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公立大学可以自主使用办学经费、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学术标准及课程、自行选聘教职人员及招收学生。香港政府的间接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公立大学在社会中的独立性,使其在运行过程中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并能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2.3 政府以中介组织提效率
香港政府在公立大学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成熟的教育中介组织的参与,才得到有效的体现。②香港政府通过教资会、质保局及研资局等教育中介组织对公立大学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如:对公立大学拨款的款项估算、发放及使用监督,对公立大学的教育科研质量的监控,对公立大学发展的规划。其中,香港教资会的参与协调了政府与公立大学之间的关系,增进政府与公立大学之间的了解,有效的传达了政府的政策,既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又保证了公立大学的教育质量。但教资会本身即没有法定权力也没有行政权力,香港政府为了更好的发挥教资会的教育中介作用,在教资会中设立了教资会秘书处。秘书处为政府部门,不仅为教资会的良好运行提供行政上的支持而且为教资会、质保局及研资局等提供经费上的支持。香港公立大学发展过程中,政府既要保证公立大学对资源的有效使用并促进其实现教育目标,又要保证自身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育中介组织的参与,提高了香港政府对公立大学的管理效率,香港政府也大力支持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